1929年,朱德被敌人包围,伍若兰挺身而出,喊道:“我是朱德的妻子。”敌人呼啦把她围了起来,准备向上级邀功…… 1903年,一个书香世家的女婴降生于湖南耒阳县九眼塘,这便是后来名震湘赣边界的伍若兰。 自幼受到父亲伍懋惠的熏陶,她在私塾中研习琴棋书画,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伍若兰的才情与胆识,早已在少年时代崭露头角。 然而,她的成长轨迹因时代的动荡而改变,最终成为一位革命传奇人物。 伍若兰1921年考入省立女子第三师范学校,接受了新式教育。 五四运动的思想影响,使她逐渐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阶级觉悟。 1925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工作。 在短短几年间,她迅速成长为地方革命的骨干力量。 1927年的马日事变后,反动势力猖獗,伍若兰被当地政府悬赏通缉。 面对危险,她化装成村妇,穿梭于乡村之间联络同志,参与重建耒阳县委,并继续组织农民运动。 她不仅以笔为武,撰写宣传标语,还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成为工农革命的坚强后盾。 1928年2月,朱德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攻克耒阳县城。朱德军容简朴,却目光炯炯、神态威严,他的气质深深吸引了伍若兰。 当时的伍若兰是耒阳县妇女联合会会长,才情横溢,组织能力出众,两人的初次相识便种下了革命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不久后,伍若兰被调往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政治部,与朱德成为直接的工作伙伴。 在共同的革命事业中,伍若兰展现出超凡的智慧与勇气。 她的文学才华与领导能力令朱德敬佩,而朱德的睿智与坚韧则让伍若兰深感钦佩。 两人逐渐心意相通,最终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于耒阳举行了简单却热烈的婚礼。 这一结合,不仅是爱情的延续,更是革命信念的交汇。 婚后,伍若兰不仅继续从事政治宣传工作,还投身军事训练。 她刻苦学习射击技巧,练就了双手开枪的本领,成为湘赣边界著名的“双枪女将”。她常与战士们一同练习射击、投弹、刺杀,为战斗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28年3月,伍若兰参与了攻打春江铺团防局的战斗。她冷静指挥,手握双枪冲锋在前,带领战士们击溃敌人,缴获大批武器。 她的勇猛和果断令敌人闻风丧胆,也让革命军队士气大振。 在侦察敌情时,伍若兰曾与队员潜入敌占区刷写标语,不幸被敌人包围。 她冷静应战,以精准的枪法击毙多名敌军,将剩余敌人吓得抱头鼠窜。 她的机智与胆略不仅为部队获取了重要情报,也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安全。 在宁冈塘南村,伍若兰以耐心和智慧开展分田运动。通过举办夜校、宣传红军政策,她逐渐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面对土豪劣绅的阴谋,她果断揭露真相,带领群众清算恶霸,推进了土地改革。 她还亲自教育村中的妇女,帮助她们识字,启发她们投身革命。 她用行动证明了,妇女不仅能成为革命的参与者,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1929年1月,革命烽火遍地燃烧。朱德率领的红军部队与国民党军激战正酣。 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朱德不得不率领一支小分队吸引敌人火力。 谁料敌军兵力众多,朱德被围困在一座破庙中,形势万分危急。 就在敌人准备对庙内发起总攻之时,一个女人的声音突然响起:"我是朱德的妻子,有什么事冲我来!"敌军一听大喜,朱德的妻子落入他们手中,这下可以邀功请赏了。呼啦一下,女人被层层枪炮包围,敌军争先恐后地向上级报告。 原来这个女人正是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她是一位坚强勇敢的女性,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吸引敌人注意,为丈夫朱德创造脱身的机会。 此时朱德正悄悄率领警卫人员,准备突围出去,寻机反击救出妻子。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正当朱德突围而出时,不料前后左右已被敌军重兵合围。朱德拼死冲杀,但寡不敌众,难以冲出重围。 无奈之下,朱德只能下令撤退,与大部队会合,再寻良机营救爱妻。 与此同时,伍若兰被押至敌军大本营受审。敌人用枪顶着她的头,厉声质问朱德的下落。 伍若兰大义凛然,宁死不屈,誓与丈夫共进退。面对恐吓,她毫不畏惧,坚定地回答:"不知道!" 敌人恼羞成怒,上去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伍若兰脸颊顿时红肿,嘴角渗出丝丝鲜血,但她的眼神却愈发坚毅。 伍若兰高声喝斥:"朱德是我的丈夫,打到天荒地老,休想从我口中问出半个字!" 气急败坏的敌人开始对伍若兰施以酷刑。他们一会儿用皮鞭狠抽,一会儿又将她浇醒再审。 但无论敌人如何折磨,伍若兰只是紧咬牙关,一声不吭。 为了撬开她的嘴,敌人甚至往她嘴里灌辣椒水,但伍若兰宁可咽下这口辛辣,也不肯透露朱德的行踪。 伍若兰的坚贞不屈令敌人大为恼火。他们见问不出什么,只得派重兵将奄奄一息的伍若兰押解去赣州,准备将她就地正法。 消息传来,朱德大惊失色,一刻也等不得了,当即带人星夜兼程,妄图营救爱妻于危难。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当朱德赶到赣州城外时,却发现为时已晚... 刽子手的阴影已经笼罩在砧板之上,英勇就义的伍若兰,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赞歌。
1929年,朱德被敌人包围,伍若兰挺身而出,喊道:“我是朱德的妻子。”敌人呼啦把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31 16:49:39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