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受胡适邀请,和徐志摩、陆小曼一起参加晚宴,只一顿饭,张幼仪就知道自己输在了哪里。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早已成为了近现代中国文学史和社会史中的经典案例。 徐志摩作为诗人、文人,以浪漫与追求自由的形象深入人心,而他的婚姻生活却充满了波折与争议。 特别是他与原配妻子张幼仪的关系,常常被视为情感的悲剧与婚姻的荒诞。 但是,这段婚姻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复杂与现实,不仅仅是外界所看到的“渣男”与“可怜妻子”之间的对立。 深入探究这段关系,可能会改变我们对其中一些人物的看法,尤其是对张幼仪的理解。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起初并非由他们自己选择,而是典型的家族包办婚姻。 在那个时代,家族的安排往往决定了年轻人的婚姻,而个人的情感和自由常常被忽视。 张幼仪出身于官商之家,家庭背景显赫,徐志摩则是名门望族的公子,双方家庭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上的差异并不大。 然而,这场婚姻的基础并不稳固,尤其是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 初见张幼仪时,徐志摩并未对她产生任何兴趣,甚至对她的容貌和穿着产生了不满。这种冷漠态度成为他们婚姻关系恶化的伏笔。 尽管婚后张幼仪尽力履行妻子的职责,甚至为徐志摩生下了孩子,但徐志摩心里的冷漠始终没有改变。 尤其是在他怀抱着远大理想,渴望去海外留学时,张幼仪和孩子的存在似乎成了他不得不承担的责任。 即使她出于对家庭的坚持而怀孕再度希望能够挽回丈夫的心,徐志摩依然心心念念着林徽因,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这段婚姻中。 然而,婚姻的破裂并未使张幼仪屈服。 离婚后,她没有陷入困境,反而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家庭背景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她在德国生活期间生下了二儿子彼得,尽管孩子早逝,但张幼仪并没有因此沉沦。 回国后,她先后在东吴大学担任德语老师,并在哥哥的帮助下成为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逐渐在商界站稳了脚跟。 她的商业才能使她在一片混乱的时局中崭露头角,但她的成功并非没有争议。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张幼仪的行为引发了广泛的非议。 面对国家危难,她并没有选择为国家贡献力量,而是凭借家族资源和商业头脑大肆谋取私利。 她通过囤积染料、棉花等重要资源,在国家物资紧缺的情况下,赚取了巨额财富。 更令人愤慨的是,她在抗战期间的这些行为与她的家族背景和教育相背离,显得尤为冷酷无情。 这一系列行为使得她在民众眼中形象大打折扣,也让人们对她的成功心生疑问。 相比之下,徐志摩在离婚后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虽然他继续追求自己的文学理想,并投身于更多的情感纠葛中,但他与林徽因的深厚感情、与陆小曼的婚姻,都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他对个体理想与情感的坚守。 与张幼仪的冷漠、无情不同,林徽因和陆小曼在徐志摩的心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感情生活中,更反映了两人对家国情怀的态度。 1930年的一个夜晚,一场晚宴在沪上名流胡适的府邸举行。 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受邀参加,没想到会在这里与徐志摩及其现任妻子陆小曼狭路相逢。 三人多年未见,气氛难免有些尴尬。 席间,陆小曼举手投足间尽显柔媚之态,灵动的眼神和婉转的言谈让在场的宾客为之倾倒。 她身着一袭素雅旗袍,皮肤莹白如玉,柳叶般的眉和丹凤眼更添几分秀美。 无论是安静地依偎在徐志摩身侧,还是侃侃而谈,她都像一幅栩栩如生的古代仕女图,令人难以移目。 相比之下,张幼仪那朴素的衣着和严肃的神情就略显逊色了。她虽也是美人胚子,却少了几分妩媚柔情。 酒过三巡,有人提议让陆小曼献歌助兴。 陆小曼有些娇羞地推辞,她轻轻扯了扯徐志摩的衣袖,柔声道:"我最近嗓子有点不舒服,恐怕高歌不成,让摩摩来唱吧。" 话语间撒娇的意味十足,娇滴滴的模样看得徐志摩心痒难耐,连忙握住她白皙的手,对大家说:"不如我来代小曼唱一曲,各位听听就当玩笑了。" 徐志摩唱起歌来,也是一副风流倜傥的模样。 这番打情骂俏看在张幼仪眼里,心中五味杂陈。 曾几何时,她也是徐家的少奶奶,却从未与徐志摩如此亲昵过。 她虽贤良淑德,持家有道,却终究不是徐志摩心仪的女子。 看到陆小曼那娇柔的模样,张幼仪更是自叹不如。 她虽也上过女校,但性情木讷,哪有陆小曼那般善解人意,情感细腻? 这顿饭,张幼仪吃得食不知味。 一顿饭的功夫,她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 原来,男人真正想要的,不只是贤妻良母,还要有知己红颜。 自己虽勤俭持家,却缺少了女人味;虽通情达理,却缺少了柔情蜜意。 难怪徐志摩对自己兴味索然,却对陆小曼宠爱有加了。 张幼仪暗自神伤,她终于知道自己输在了哪里。
1930年,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受胡适邀请,和徐志摩、陆小曼一起参加晚宴,只一顿饭,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1-01 23:17:40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