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翁同龢在街上看到一个小孩在卖对联,他好奇去看看,小孩的对联写的真不错

江樵品史 2025-05-05 16:02:43

1886年,翁同龢在街上看到一个小孩在卖对联,他好奇去看看,小孩的对联写的真不错,他说:“你小小年纪,就能写的这么好,将来必能大魁天下。”小男孩听完没有高兴,只是笑笑。因为他连考试的资格都没有。 光绪十二年,大街小巷的买卖铺面挂着褪了色的幌子,靠近正阳门西河沿那块儿,有个穿补丁衣裳的半大孩子蹲在路边,面前摆着红纸墨汁。

寒风卷着尘土掠过摊前,小男孩的手冻得通红,却仍紧紧攥着毛笔,一笔一划写得认真。来往行人大多行色匆匆,偶尔有人驻足,也是嫌他年纪小,随便瞟两眼就走。 直到翁同龢踱步至此。这位两朝帝师,平日见惯了工整华丽的馆阁体,此刻却被眼前字迹吸引——虽说笔法稍显稚嫩,可笔锋里透着股灵气,字字都像要从红纸上跳出来。翁同龢捋着胡须连声称妙,忍不住说出那句夸赞。 小男孩抬眼打量眼前衣着考究的老者,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说什么。他何尝不想听这话?可每天收摊后,他都得赶去码头搬货,赚几个铜板贴补家用。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早逝,母亲病在床上,弟弟妹妹还等着吃饭。至于“大魁天下”,他连考童生试的束脩都凑不齐,拿什么去博功名? 翁同龢见他不搭话,以为孩子腼腆,便掏出几文钱买下一副对联,又留下地址:“明日来府上,我教你些章法。”小男孩盯着铜钱发愣,他不是没听过达官贵人的施舍,可这能改变什么?不过是多吃两顿饱饭罢了。 第二天,翁同龢在书房等到日头偏西,也没见孩子踪影。他哪里知道,小男孩天不亮就去给人送水,累得腰酸背痛,哪有闲工夫学写字?此后数月,翁同龢偶尔路过那条街,总下意识寻找那个小小的身影,却再没见过。 多年后,翁同龢遭贬回乡,途经某处渡口。船夫撑船时哼唱小调,嗓音粗粝却透着股洒脱劲儿。翁同龢仔细一瞧,那船夫不正是当年写对联的孩子!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纹路,可挥桨的姿势,倒和当年握笔的神态有几分相似。

翁同龢想问他为何不来学字,话到嘴边又咽下——眼前这汉子,怕是早已忘了“大魁天下”的期许,在生活的重压下,能活下去,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这世上有多少被命运绊住脚步的“天才”?他们不是输在天赋,而是输给了出身、输给了现实。翁同龢一句无心的夸赞,像颗流星划过夜空,短暂照亮了某个角落,却终究照不亮寒门子弟的坎坷前路。

0 阅读:69
江樵品史

江樵品史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