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袁世凯之死就是一个深刻教训,他每天除了主副食之外,最喜吃煮鸡蛋,一天十好几个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2025-05-15 09:28:12

当年袁世凯之死就是一个深刻教训,他每天除了主副食之外,最喜吃煮鸡蛋,一天十好几个。据老袁之慕僚、曾任总统府秘书长之张一鹰之《古红梅阁笔记》载,一次他陪同袁世凯吃早餐,老袁“先食鸡子二十枚,继而进蛋糕一蒸笼,剖食皆尽。

河南项城袁寨村的大宅院里,1859年秋末传来婴儿啼哭。

这个被过继给叔父袁保庆的男孩,日后成了改写中国近代史的关键人物:袁世凯。

从晚清重臣到民国总统,再到大闹复辟的短命皇帝,他的人生轨迹如同晚清宫廷的铜炉香火,明明灭灭间烧出一段争议史。

袁家世代吃官粮,袁世凯却走不通科举路。

1882年朝鲜突发壬午兵变,这个23岁的武官带着淮军跨过鸭绿江。

平壤城头,他指挥三百兵勇击退数千乱军,从此在李鸿章眼里挂了号。

天津小站练兵场上,德式操典替代了长矛大刀,北洋六镇新军成了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陆军。

冯国璋、段祺瑞这些名字,都是他亲手写在军官名册上的。

1908年慈禧驾崩前,袁世凯已是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

紫禁城的朱漆大门对他半开半掩,直到武昌起义的枪声传来。

1912年2月12日,养心殿里,隆裕太后颤抖着在退位诏书盖印时,袁世凯就站在丹陛下。

那纸诏书换来的民国大总统职位,填不满他的野心。

总统府里的日子堪比帝王。

每天寅时刚过,厨房就飘出老母鸡炖高汤的香气。

袁世凯的早餐菜单能吓退现代营养师:六碟小菜配两海碗汤面,外加四笼蟹黄汤包。

伺候过御膳房的太监私下嘀咕:"老佛爷用膳都没这般排场。"

英国记者莫理循1913年拍下的照片里,袁世凯穿着大元帅服,三层下巴把衣领撑得紧绷。

他独创的"滋补套餐"包括:晨起鹿茸含片、午间海狗肾炖盅、睡前人奶冲鸡蛋。

总统府每月光采购山东阿胶就要耗资三千银元,相当于当时北平四合院的价钱。

1915年12月12日,居仁堂挂起"洪宪"匾额。登基大典上,袁世凯的龙袍是特制的。

裁缝量体时发现,他的腰围比光绪皇帝胖出两尺有余。

83天后,护国军的炮声逼得他撤销帝制。

贴身侍卫回忆,退位那天,皇帝专用马桶里发现带血丝的手帕。

1916年端午节,57岁的袁世凯突然昏迷。

德国医生诊断是尿毒症,中医把脉说是"痰厥中风"。

其实病根早种下了:每天半斤红烧肉、两只肥鸭子,配上十年不运动的官僚生活。

6月6日,这个曾叱咤风云的人物在尿骚味中咽气,床底翻出未吃完的安宫牛黄丸。

新华门前的石狮子见证过荒唐事:出殡队伍里,48人抬的楠木棺材险些压断杠夫肩膀。

送葬队伍撒的纸钱用真银元凿成,沿途百姓疯抢引发踩踏。

更讽刺的是,墓地里竖着"袁公世凯之墓"的普通石碑。

他亲手批建的"袁陵"工程,终究没等来竣工那天。

如今项城袁寨故居陈列着袁世凯的蟒袍玉带,玻璃柜里还有支镶金象牙筷。

导游总爱指着筷子说:"这支筷子夹过御膳房的熊掌,也搅和过民国的浑水。"

游客们听着哄笑,却少有人注意展柜角落的尿壶。

据说是他最后时光的随身物件,黑釉瓷面上还留着药渍。

0 阅读:115

猜你喜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呀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