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侦察参谋傅平山牺牲后,其遗体被越军浇在水泥基座中,部队首长指示:花1万元,找几个越南人,把烈士遗体带回来! 1987年,中越边境的丛林里,一位侦察参谋倒下了。他的名字叫傅平山,牺牲时才30岁。战场无情,越军不仅夺走他的生命,还将他的遗体浇在水泥基座中,立在路边示威。可谁能想到,部队首长一句“花1万元,找几个越南人,把烈士带回来”,竟让这段悲壮故事有了后续。 傅平山是天津塘沽人,1957年1月生在那片海风吹过的港口城市。家里条件一般,父亲靠码头扛活儿养家,母亲操持家务,日子过得紧巴巴。他从小就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孩子,性格硬朗,喜欢踢球,球场上总是跑得最猛,拼劲十足。街坊都说他是个有骨气的小伙子。 1976年,19岁的傅平山应征入伍,进了北京军区。军营里,他像块好钢,越炼越硬。体能好,枪法准,脑子活,很快就从普通战士升到排长,后来又当上副连长、连长。他在部队拿了四次三等功,这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做到的。战友们提起他,都说他不爱吹牛,干活实诚,任务来了总是抢着上,背包比谁都沉。 1986年,他调到第38集团军第114步兵师侦察科,当了副营职参谋。那时候中越边境打得正激烈,老山轮战如火如荼。他负责情报和任务规划,天天跟地图和资料打交道,熬夜是家常便饭。他不是坐办公室的那种人,主动写请战书,要求上前线。信里他说:“当兵就是要保家卫国,我不怕死。”领导批了,他进了“飞虎”侦察大队。那年出发前,他在保定火车站跟妻子于燕萍告别,敬了个礼,笑得挺温暖,然后就上了火车,再也没回来。 1986年12月27日,傅平山带着第12侦察大队的任务,深入越南境内15公里,要抓个越军活口回来。那天夜里,队伍摸黑前进,他在前面带路,靠着手电光看地图,指路避开危险。早上,他们埋伏在大黑山附近一个取水点,等着越军露头。九点多,一个越军挑着扁担来取水,刚靠近就被发现了。他扔下东西就跑,傅平山带着人追上去,扑倒捆住。可那家伙大喊救命,惊动了附近的越军。 几百号越军冲下来,枪声响成一片。侦察队只有轻武器,火力差太远,情况一下子就崩了。排长带人殿后,扔手雷挡住敌人,最后拉响手榴弹跟越军同归于尽。傅平山领着队伍往外突围,跑了一半发现副大队长和通讯员不见了,他掉头回去找人。结果撞上一队越军,他开枪干掉两个,自己右腿却中了弹,血流了一地。他拖着腿躲进草丛,硬扛着没吭声。 接下来的六天五夜,他一个人跟越军耗上了。白天藏起来,晚上挪地方,用手榴弹和陷阱拖住敌人。越军加到300人,满山搜他,愣是没抓到。他藏进一个山洞,子弹打光了,越军围上来喊他投降,他没理,开枪又撂倒几个。最后越军往洞里扔手榴弹,他牺牲了。越军还不解气,割下他的头示众,把遗体用水泥封在基座上,摆在烈士陵园的路上。 傅平山牺牲的消息传回来,部队里炸了锅。战友们眼圈红了,上级领导听说遗体被这么糟蹋,气得拍桌子,说啥也要把他带回来。直接打过去抢不现实,太冒险,代价也大。于是领导想了个办法,出1万元人民币,找三个越南村民干这活儿。这三人熟门熟路,晚上偷偷摸到陵园附近,拿铁锤凿开水泥。遗体放的时间太长,已经烂得不成样子,只剩头部还能认出来。他们用布包好,避开巡逻,一路辗转带回中国。 部队接手后,安排了火化仪式,把骨灰装进盒子,安葬在天津塘沽烈士陵园。1987年9月5日,成都军区追授他一等功,表彰他在敌后孤军奋战的壮举。他的事迹传开,侦察兵们都拿他当榜样。妻子于燕萍接到消息,哭得昏天黑地。她带着三岁女儿,守寡22年没再嫁,常去墓前跟他说说话。女儿长大后当了军医,算是接了父母的班,把这份精神传下去。
1987年,侦察参谋傅平山牺牲后,其遗体被越军浇在水泥基座中,部队首长指示:花1
运赛过去
2025-05-15 21:01:30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