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调查组通报董某莹舆情事件为了培养宫廷医务人员,清代太医院也有“医学院”,

西门大妈啊 2025-05-16 10:55:31

卫健委调查组通报董某莹舆情事件

为了培养宫廷医务人员,清代太医院也有“医学院”,和今天协和医院VS协和医学院差不多。培养太医的地方称为教习厅。

教习厅里面的教官是太医院中医术高明的医官担任。教习厅学生的录取则和4+4有点像:

一个学生想去太医院教习厅学习医术,要先由同乡的京官具结推荐呈报太医院,再取得太医院医官的保结,保证“通晓医理,身无过犯“。也就是让和自己同乡的京官写担保书和推荐信,太医院批准,政审通过。如果找不到同乡京官,或者京官不愿意给写推荐信,或者这个京官在太医院看来面子不够大咋办呢?

没办法,不让进。

当然了,光有推荐信也不行,还要经过太医院组织的考试。这个考试流程也比较随意,反正太医院长官觉得你ok,你就ok了!

如果考试不合格,但是也就差一点,可以放在递补名单里面,前面有人退出或者死亡也可以递补。

怎么和4+4那个候补一模一样...

考核最优秀的人才会进入“内教习厅”,是着力培养太医的地方,师生比很低,算是名医手把手带,学习科目自然也因人而异。

“外教习厅”是教育和培养太医院医官子弟或普通平民学医者。为啥太医院医官子弟不进入最牛逼的“内教习厅”?因为面对全国最强医闹,治出问题时真的要死啊!

“外教习厅”学习科目为《类经注释》、《本草纲目》和《伤寒论》,每3年由礼部堂官到院内主持考试,被录取后为医生。

不论哪个教习厅,学习期间的食宿都是太医院供给的~比今天规培待遇好不少~

咋说呢?我都怀疑4+4是抄袭的大清....每一条都像素级相似啊~

0 阅读:1
西门大妈啊

西门大妈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