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视剧动不动“治不好朕的爱妃,你们全都要给我陪葬”,但现实中清代太医别说治不好嫔妃,就算是治死了皇帝,没错是治死了,也没啥大事,一般最多最多就是革职拉倒,大部分时候都不革职。而在明代更牛逼了,有一位太医连续治死俩皇帝,最后也没陪葬....
这位牛逼的太医名叫刘文泰,更牛逼的是,他既不是科班学医出身,也不是科举出身, 而是通过“传奉官”制度进入的官场。所谓“传奉官”指的是皇帝绕过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员,算是明朝特有的制度化现象。
说白了就是,皇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刘文泰也不知道为啥被明宪宗朱见深看上了,起步就是人家的终点:正四品右通政。但是很快他被分配到太医院工作,至于为什么分配到太医院,没人知道,但很快明王朝就会为这个决定付出巨大的代价。
成化二十三年,身体一直不错的明宪宗下诏,说朕最近拉肚子,拉的有点虚,辍朝休养几日。由于明宪宗此时春秋鼎盛,身体状况一直颇佳,没人觉得这次腹泻有什么事情。结果没想到几天后,明宪宗就因为腹泻拉驾崩了。 而负责给明宪宗治疗开方子的,正是刘文泰。
于是一堆人审查了刘文泰的药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投剂乖方,致殒宪宗”,也就是刘文泰误诊,开错了药,把宪宗治死了。这属于最严重的医疗事故了,病患家属又是全天下最伤害力最强的潜在医闹,按理来说应该喜提九族消消乐对吧?
但是继位的明孝宗居然只是把他贬为了太医院院判,依旧留在太医院任职,这可能是明孝宗比较仁厚,觉得人总归要死的,哪能死了人就怪医生?
事实证明,有时候太仁厚也不是啥好事。比如十八年后,明孝宗自己也就死在了刘文泰手里。
什么大明死神来了...
弘治十八年,孝宗在祈雨后感觉不舒服,就让太监张瑜去赵太医开方子。张瑜和刘文泰是好基友,就想给他个机会,找他开方子。刘文泰根据张瑜描述的症状,给孝宗开了大热之剂,想的是发掉寒气就好了。
孝宗刚开始用药也没什么问题,就下诏说自己偶感风寒,要休息几天。当时是换季的时候,大臣们觉得这会感冒也正常,孝宗此时也是正值壮年,平时身体也还行,小感冒么过几天就好了。
结果几天后,孝宗病危,交代完后事后就驾崩了...
孝宗此时只有36岁,而且一辈子一夫一妻,不好女色,也不用丹药,生活非常节制,怎么会突然挂了?于是大臣们又开始调查药方,发现又是刘文泰用错了药。
How old are you?
这次大家不敢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判了刘文泰死罪,找他开方的太监张瑜也是死罪,你找谁不好非要找死神?就连太医院的长官,也都被革职回家了...
然而谁都没想到,刘文泰虽然药到命除,医术一塌糊涂,但是搞关系是一把好手,从宫廷太监,到内阁大员,没有跟他关系不好的。最后内阁的谢迁和李东阳力排众议,把刘文泰的死刑改为流放。
业余医生,面试入学,治死两个皇帝,证据板上钉钉,居然还能靠搞关系保住性命...
这个故事我哪怕一个月前看到,都不会感慨如此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