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问董宇辉:“雍正为什么要杀年羹尧?”董宇辉说:“因为他飞扬跋扈,树敌太多!”

运赛过去 2025-05-17 00:02:21

冯唐问董宇辉:“雍正为什么要杀年羹尧?”董宇辉说:“因为他飞扬跋扈,树敌太多!”冯唐笑他:“皇帝富有四海,难道还不能容下几个飞扬跋扈的大臣?”俞敏洪赶忙低下了头,摸着鼻子不说话。 清朝雍正年间,年羹尧从权倾一时的宠臣到被赐死的囚徒,留下历史悬念。 年羹尧,1679年出生于安徽怀远,字亮工,号双峰,隶属汉军镶白旗,后抬入镶黄旗。父亲年遐龄官至湖广巡抚,家境优渥,为他提供了良好教育。他自幼聪颖,熟读经史,1700年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检讨、侍读学士,展现文武才华。他常伏案研读,手持毛笔抄录古籍,案头堆满书卷。 康熙年间,年羹尧仕途稳步上升。1709年,他奉命出使朝鲜,归国后外放为四川巡抚。他在四川治理有方,平定当地土司叛乱,赢得康熙赏识。1718年,升任四川总督,负责西南边疆事务。他率军驱逐准噶尔势力,稳定西藏,战功卓著。1721年,他在热河觐见康熙,升任川陕总督,掌管军政大权,权势渐盛。 康熙晚年皇位争夺激烈,年羹尧与雍亲王(即雍正)关系密切,提供关键支持。雍正即位后,对他恩宠有加,封三等公,加太保衔。1723年,年羹尧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军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成功将青海纳入清朝版图,晋升一等公。他的妹妹被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年氏家族风光无限。他与隆科多并称“内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尧”,权势达到顶峰。 冯唐与董宇辉的讨论聚焦于年羹尧被杀的原因。董宇辉认为,年羹尧因飞扬跋扈、树敌太多而招致杀身之祸。冯唐则指出,皇帝掌控天下,区区几个傲慢大臣不足以威胁皇权,真正的原因是年羹尧不懂为臣之道,未能把握君臣分寸。 年羹尧的悲剧源于多重因素。早在雍正为雍亲王时,他曾写信斥责年羹尧忘恩负义,语气严厉,称其为无用之奴才。但雍正登基后,朝局未稳,急需年羹尧的军事才能稳定边疆。他将年氏家族召至京城,表面优待,实则作为人质,控制年羹尧的忠诚。年羹尧虽手握重兵,却始终是雍正手中的风筝,线头牢牢掌握。 冯唐提到“自污”之道,举例战国时期的王翦和汉初的萧何。王翦攻楚时,频频向秦王索要赏赐,示无野心;萧何晚年故意贪污,主动请罪,保全性命。这些臣子深谙权力平衡,主动示弱以避猜忌。年羹尧却缺乏这种智慧。他在川陕专权独断,擅自任免官员,组建私人卫队,形同地方诸侯。他的奏折中,将“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字迹潦草,被雍正视为不敬。1724年,他第三次入京觐见,言行傲慢,进一步激怒雍正。 年羹尧的飞扬跋扈并非唯一罪状。他与雍正的政敌、九阿哥胤禟(允禟)私下往来,引发谋反嫌疑。他贪敛财富,家产高达数百万两,远超合理范围。他还干预朝政,推荐亲信,结党营私,触碰皇权底线。这些行为让雍正感到威胁,促使他下决心除掉这位曾经的功臣。 冯唐的分析强调,臣子必须明白自己的位置。年羹尧飞得太高,却忘了线的存在,注定摔得粉碎。董宇辉感叹,做臣子需有风筝的觉悟,冯唐则补充,若能自立飞翔,方可摆脱控制,但这需要真正的本事。 1725年2月,雍正借“朝乾夕惕”事件公开斥责年羹尧,称其不敬。4月,他被贬为杭州将军,旋即降为闲散章京,负责看守杭州东门。9月,年羹尧被削爵逮捕,押解进京。廷臣列出92条罪状,包括结党营私、贪污受贿、擅权专断、私通皇子等。他在川陕自立门户,拥有私人卫队;接受巨额贿赂,滥荐官员;与胤禟、胤祯(十四阿哥)私下往来;家产数百万两,远超合理范围。部分罪状属实,部分则是政敌的夸大指控。 1726年1月13日,年羹尧被赐自尽,终年47岁。他的长子年富被斩首,其余子嗣被流放。雍正下令抄没年氏家产,兄弟子侄多人被流放或处死,但念及年羹尧功劳,赦免了他的几个幼子,未赶尽杀绝。年氏家族从此一蹶不振。 年羹尧的悲剧揭示了封建体制下皇权的至高无上。臣子无论功劳多大,都必须保持谦卑,稍有僭越便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冯唐的讲述点出,历史上的王翦、萧何通过示弱保全自身,而年羹尧一味张扬,终成悲剧。这不仅是个人失败,更是权力博弈的缩影。

0 阅读:786

评论列表

寒剑丹心

寒剑丹心

4
2025-05-17 00:56

什么垃圾文章,董宇辉说话被批,俞敏洪摸鼻子干嘛

愚公

愚公

1
2025-05-17 00:59

哈哈,还有一种理论,在绝对权力面前,不要探讨原因和因果,就是单纯想杀你,理由给和说辞是文人和史官的事!所以不用揣测了,你既不是4爷,也不是西北将军,做好自己那点事就得了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