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日军召开宴会,一个军统特工趁机混入其中,他拿出了一包剧毒粉末,悄悄撒

史说畅谈呀 2025-05-17 15:45:02

1939年,日军召开宴会,一个军统特工趁机混入其中,他拿出了一包剧毒粉末,悄悄撒进酒里,过了不久,几十名日军毫无防备的将毒酒一饮而下!

当时驻扎在南京的日本总领事馆要举办庆功宴,邀请的都是日军高级将领和汉奸头目。

宴会原本是为了庆祝日军对抗日力量的围剿取得阶段性成果,没想到最后变成了日军自食恶果的现场。

詹家两兄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哥哥詹长炳在洋行当会计,弟弟詹长麟在日本总领事馆当杂役。

他们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普通老百姓,实际上兄弟俩早就秘密加入了军统组织。

日本领事馆对外招聘佣人时,詹长麟主动报名被录用,这个决定让哥哥起先误会弟弟要当汉奸,后来才知道弟弟另有打算。

在日本领事馆干活的日子里,他把领事馆的布局摸得清清楚楚,发现每次宴会用的酒水都要提前温好,厨师们只管做菜,温酒的工作都是杂役负责。

而这一发现也让他想到了下手的办法,军统方面接到情报后,专门派人送来美国产的剧毒药物,白色粉末遇水即溶,发作时间大概在半小时左右。

宴会当天一大早,领事馆后厨就忙得热火朝天,詹长麟像往常一样检查酒坛,趁着没人注意,把准备好的毒药撒进酒坛里,还用长柄木勺搅拌均匀。

之后他又帮忙把毒酒分装到酒壶里,看着酒壶被端进宴会厅,他知道最关键的一步已经完成。

宴会开始后,日本军官和汉奸们推杯换盏,谁也没注意到有个杂役悄悄溜出了领事馆。

詹长麟跑到秦淮河边和哥哥会合,两人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出城,此时宴会厅里已经乱作一团,喝下毒酒的人陆续出现剧烈腹痛,有人嘴角流血倒地不起。

日军士兵慌忙把中毒的人往医院送,但为时已晚。

参加宴会的日军大佐、中佐级别的军官有两人当场死亡,其余十几人经抢救虽然保住性命,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日军当时出动了宪兵队全城搜捕,但始终没抓到詹家兄弟

他们二人之所以能够成功脱身,靠的是周密的准备,他们提前三个月就开始规划逃跑路线,把南京城内外的大街小巷都走了个遍。

每次詹长麟从领事馆下班,都要和哥哥在屋里演练逃跑步骤,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特意在城西租了间房子,制造出搬家的假象。

整个行动最惊险的要数下毒过程,日本领事馆戒备森严,进出都要搜身检查,詹长麟把毒药分成小包缝在衣服夹层里,分三次才带进领事馆。

下毒当天,他既要避开其他杂役的注意,又要确保每坛酒都下了足够的剂量,稍有差池就可能前功尽弃,好在最后一切顺利。

虽然此事当时没有公开报道,但在民间悄然流传,老百姓暗地里都说这是天理循环,作恶多端的日本人终于遭了报应。

日军高层为此暴跳如雷,把领事馆的安保负责人撤职查办,还加强了所有驻华机构的饮食管控。

不过这些措施终究没能阻止抗日志士们的行动,类似的袭击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

詹家兄弟后来辗转到了重庆,继续从事地下工作,抗战胜利后,他们回到南京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邻居们只知道他们是退伍老兵,没人想到这对老实巴交的兄弟就是当年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毒酒案"主角。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调查抗战时期的秘密行动,这段尘封的历史才被揭开。

要说这件事的影响,可不光是让日军损兵折将,最重要的是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军官再也不敢随便参加宴会,汉奸们更是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哪天也吃了"爱国酒"。

行动的成功,鼓舞了更多普通百姓投身抗日活动,用各种方式给侵略者制造麻烦。

现在去南京的抗日纪念馆,还能看到关于这件往事的介绍,展柜里陈列着当年日本领事馆的老照片,还有后人根据回忆绘制的行动路线图。虽

然不像正面战场那样轰轰烈烈,但这些隐蔽战线的斗争同样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詹家兄弟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无名英雄的缩影。

0 阅读:88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