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中原突围打得最艰难的时候,皮定均被命令带着7000多人断后,断后意味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18 13:39:13

1946年,中原突围打得最艰难的时候,皮定均被命令带着7000多人断后,断后意味着什么?就是明知道前面要打死仗,还得迎着上,给主力部队拖住敌人。

上级早就做好准备,这支部队可能全军覆没,但皮定均硬是咬着牙,从敌人包围圈里拖着队伍一路打,一路突围出去,几乎没掉人,没人相信他能带这么多人活着杀出来,毛主席知道后说了五个字:“这叫有本事。”

皮定均出身安徽金寨,那时候叫立煌,是老红军根据地。韩先楚是湖北红安人,也就是老黄安,这俩地方一直被称为“将军县”。

他们都从红军干起,一个在红四方面军,一个在红25军,十几岁就提着枪跟人拼命,是真正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那时候,红军过草地,翻雪山,一个不小心人就埋了。

皮定均最早是搞侦察的,腿快胆大,一次掉进敌人围墙里,反手端了小队长的窝,韩先楚更狠,身上中了五颗子弹,从不哼一声,连队里都说他命硬。

抗战结束,内战爆发。中原突围,是国共之间第一场正面大较量,皮定均接到的是最危险的任务:留在最后打掩护。

他知道自己是“断后”的,但没吭声,他手下那几千人,三天没合眼,饿着肚子打仗,突围那天,天快亮了,敌人四面八方压上来。

他指着东南口子说:“跟我冲,不管谁倒下,都不能停!”队伍像一把钉子,一下子扎穿了敌人的封锁线,到豫西山里喘了口气,全营都哭了。打了这么多年仗,他们头一回打完了还能活下来。

韩先楚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解放海南岛时,没人敢保证能成功。琼州海峡最窄也有十多公里,敌人有舰队,有飞机,我们是木船,连马达都没有。

有人建议等海军支援,他摇头:“我们等不起。”他带着部队,从雷州半岛悄悄出发。

船一靠岸,敌人早就埋伏好,他亲自跳到沙滩上喊:“跟我上!”子弹像雨点一样打来,他身边两个警卫都倒了,他拖着一条伤腿,从头杀到尾,硬生生顶住敌军的反冲击。

第二天,前线传来捷报:敌人已经退到中线。这个仗,是解放战争里最惊险的一战,也是最传奇的一战,后来,海军的人说:“木船打军舰,这事要不是韩司令亲自干,谁信?”

皮定均的部队一直有个外号,“中原猛虎”,他打仗从不拖拉,一点风声没透出来,就能搞个突然袭击,孟良崮、淮海战役,他都打过,尤其是在孟良崮,他带着突击队插进敌阵,把敌人指挥所直接端了。

全军一下子乱了套,战役提前结束,抗美援朝那年,他调去当志愿军军长,带着三十军进朝鲜,打过长津湖,也打过上甘岭。

他不管在哪里,打仗的规矩就是一条:快、狠、准。他说过:“不怕死人,就怕白死。”

韩先楚有个外号,叫“旋风司令”。他打仗动作快,决策快,收尾也快,辽沈战役时,他打威远堡,只带了三个团,从凌晨打到傍晚,围住廖耀湘整整一天。

廖耀湘是国民党里少有的硬茬,结果还是被他吃掉了,他从不搞花架子,部队一到,就上。有人说他是冒险主义,他笑着说:“仗不就是拿命拼的吗?”

说起来也巧,建国以后,这俩人都先后去了福州军区当司令,那个时候,台湾方向局势紧张,东南海防吃紧。

皮定均上任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训练,天天拉部队上山下海搞演练,他强调一个事:战场不是演戏,光喊口号没用。

韩先楚接任后,把边防工事加固了,特别是金门方向,修了几十个地下哨所,他说:“防得住,才能打得赢。”

1973年,韩先楚调去兰州军区,那个时候苏联威胁大,西北一线压力很重,他到任第一件事,就是修防御坑道,深入山体,挖了几百公里。

有人觉得花钱太多,他拍桌子:“花钱是小事,命是大事。”皮定均两年后接任,把这事接着干。

他把坑道工程做得更细,专门组织训练,搞山地战演习,部队一看这俩司令真拼命,也跟着拼。

私底下,这俩人都对兵特别好。皮定均睡觉从不盖新被子,老是让给冻伤的兵。他说:“我身上穿的是兵给的命。”他去世那年,是因为飞机失事,部下听到消息,哭成一片。

他的骨灰后来说服家人,迁回河南登封。韩先楚身体一直不好,晚年还守着西北战线。

他在坑道里住了三天三夜,跟工兵一起勘察线路,1986年,他走了,享年73岁,他一生没打过败仗,这在将军里头不多见。

这两个将军,一个猛,一个快;一个沉稳,一个果敢,但他们身上有个共同点:肯冲在前头,哪怕是死路,也得闯。

他们不是喊口号的人,是拿命扛的人,他们干的事,今天看起来可能不可思议,但那时候,他们觉得很正常。

国家需要,他们就上,毛主席为什么偏爱这两个人?因为他们靠得住,能打仗,会带兵,关键时候能豁得出去。

今天很多年轻人知道韩先楚是因为海南岛战役,知道皮定均是因为中原突围。

但那只是他们一生的一小段。他们真正的价值,是那种不退、不怕、不躲的劲头。那种靠命拼出来的本事,才是真正的将才。

参考资料: 《解放战争纪实:中原突围至渡江战役》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