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想要实现富强,第一件事就是灭掉小日本!”这位曾在1996年口放狂言的老师艾跃进,在被确诊为癌症后,进行了胃部手术,胃部被切除了四分之三,医生建议他休养,家人也一再劝他暂时放下工作,但艾跃进依然坚持站在讲台前,说:“我宁愿死在讲台上,也不愿躺在病床上!” 1996年,在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社会观念激荡转型的年代,一位普通高校教师却因一句“雷语”登上了公众舆论的风口浪尖。 艾跃进说这句话时,脸上没有愤怒,只有沉痛。 他不是煽动仇恨,也无意挑衅国际关系,而是出于一个历史教师对民族创伤的深刻记忆。 他就是艾跃进,一名在讲台上默默耕耘数十载的历史教师。 当被质疑言论过激时,他并未退缩,而是在教学日志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之愤,不在今日之日本,而在其否认历史之傲慢。 我之愿,不在复仇,而在吾辈自强。所谓‘灭掉’,意在灭其傲、灭其伪、灭其不认罪之心,而非真刀真枪之斗。” 这段话在他的学生与同行之间流传甚广,他的课堂因此越发受到欢迎,尤其是那些有关近代史、抗战史的内容,总是座无虚席。 他讲课从不用讲义,资料却无比翔实,一张嘴就能引经据典,从甲午到九一八,从南京到重庆,把一个个历史事件讲得如在眼前。 但是命运并没有因为他的热忱而格外宽容,2014年,年过六旬的艾跃进被诊断为胃癌。 一开始他以为只是胃病老毛病犯了,直到持续恶心、呕吐严重,他才勉强接受了检查。 那一年,他在讲台上突然晕倒,被学生紧急送往医院。确诊结果是中晚期胃癌,需立即手术切除大部分胃部。 医生告诉他:“你现在不能再劳累,术后至少半年要完全卧床静养。” 家人更是哭着劝他:“你教了一辈子书,也该为自己想想了。” 可艾跃进只是淡淡一笑,说:“我宁愿死在讲台上,也不愿躺在病床上。”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回到学校,胃部切除了四分之三,体重锐减,吃饭只能靠流食维持。 但他依旧站上讲台,哪怕只能站半节课,也要讲下去。 他的嗓音不再洪亮,语速也慢了,但眼神依旧炽热,讲到义和团、讲到抗联、讲到南京城陷那一刻,依旧动情到哽咽。 “我不能不讲,”他说,“现在的孩子,太容易遗忘。忘了曾有多少中国人倒在异国炮火下,忘了我们曾被羞辱、被践踏的历史。只要我还能开口,我就要让他们记住。” 他讲到“仇恨不是目的,自强才是根本”,他讲到“中国不怕别人看不起,怕的是我们自己不争气”。 他反对盲目的民族主义,却从不回避应有的历史反思,他说:“民族自尊,不是口号,是记忆和担当。” 那段时间,他的办公室总有学生排队来请教问题,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因为他们被一个“真正相信课堂”的人所感染。 他不曾把教育当成谋生手段,而是信仰与责任。 2015年,艾跃进的病情开始恶化,癌细胞已扩散到肝部。 他的面色愈发苍白,说话气力不继,但他依然请求学校允许他“讲到最后一刻”。 校方出于安全考虑只保留他每周一节的公开课,但他每节课都像“绝唱”一样倾尽全力。 2016年3月的一天,他在课堂上讲到南京大屠杀,一边播放历史影像,一边缓慢地说。 “我们不是为了仇恨而记住这些,而是为了不让历史重演。一个不记得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 课后,他虚弱地在讲桌边坐了许久,轻声跟学生说:“谢谢你们,让我还能讲到现在。”这是他最后一次上课。 2016年4月,艾跃进因癌症病逝,手边摊着一本《抗日战争亲历者口述实录》,上面仍有他用铅笔标记的段落。 他的葬礼来了很多人,几代学生自发赶来为他送行。他们在留言簿上写下。 “艾老师没教我怎么发财,但教我怎么当中国人。” “他是一位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者,但我们需要这样的人存在。” 如今,艾跃进已经离开多年,但他的事迹仍在学生中传颂。 他曾说:“教育就是用一个人的火,点亮一群人的光。”这或许就是他最想看到的民族富强的模样。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2016-04-22《59岁南开大学教授艾跃进逝世,系南开军事学科创始人》
日本如果侵华成功,和清朝入关有本质上的区别吗?客观来讲,可能区别还真不大。16
【635评论】【109点赞】
神队友
艾老师是激进点,可也没激进到说这话啊😦[横脸笑]写手又再借名人传私活啊[横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