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4年,清军在郭隆寺激战两万喇嘛兵。清军攻克郭隆寺后,岳钟琪不仅将投降的60

雨后清新心舒畅 2025-05-20 15:16:16

1724年,清军在郭隆寺激战两万喇嘛兵。清军攻克郭隆寺后,岳钟琪不仅将投降的6000喇嘛全部处死,让青海喇嘛谈岳色变。而且岳钟琪认为郭隆寺乃藏污纳垢之地,于是一把火将这座青海最大的寺庙烧成了灰烬。这寺庙为何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话说这郭隆寺的金顶在青海的蓝天下晃了几百年,寺里的活佛连青海蒙古王公都得礼让三分。寺里的仓库堆着成箱的酥油、绸缎,地窖里藏着历代累积的金银珠宝,光寺产的良田就够养活几个村子。但真正让清廷睡不着觉的,是寺里那两万喇嘛兵——这些僧人平时念经,战时抄起马刀就能冲锋,寺里的护法殿后还藏着冶铁作坊,叮叮当当锻造兵器的声音,隔着三里地都能听见。 雍正元年,罗卜藏丹津在青海扯旗反清,第一个派人联络的就是郭隆寺的主持。寺里的大喇嘛们盘着佛珠算了一卦,觉得清军远在甘肃,青海天高皇帝远,不如押注叛军,事成之后说不定能换个活佛当当。于是两万喇嘛兵裹着红色僧袍杀下山,把西宁周边的清军驿站砍了个干净。岳钟琪带着六万绿营兵杀来的时候,远远看见郭隆寺所在的山梁上,密密麻麻全是举着经文幡的僧人,刀枪在太阳下闪得人睁不开眼。 那场仗打得格外惨烈。喇嘛兵据守山隘,用滚木礌石砸得清军抬不起头,寺里的小喇嘛们甚至推着装满火药的木车往下冲,炸得山谷里浓烟蔽日。岳钟琪趴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看着自己最得意的前锋营被砍得七零八落,牙缝里蹦出一句:“好个清净道场,比土匪窝还狠!”等到半夜,他派敢死队绕后摸了喇嘛兵的火药库,冲天火光里,寺里的镀金佛像都被映成了血色。 破寺那天,清军在寺后的地窖里搜出了三百多具尸体,全是附近牧民家的青壮年——他们不肯跟着造反,就被喇嘛兵捆来当了人桩。岳钟琪踩着满地佛经,看着几个满脸横肉的大喇嘛正在瓜分汉商的货物,气得踹翻了供桌:“佛祖眼皮子底下干的竟是绑票勒索的勾当!”更让他火大的是,寺里的账房本子上记着,这些年他们靠“活佛开光”“消灾祈福”从牧民手里骗了多少牛羊,光是折算成白银的数目,就够买十艘福船下南洋。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寺里的鎏金塔烧得变形,铜钟滚到山脚下裂成两半,那些用宝石镶嵌的壁画在高温中炸开,碎成五颜六色的粉末。附近的牧民远远看着,有人偷偷抹眼泪——他们世代给寺庙交“香火税”,可真看见这庞然大物塌了,心里又空落落的。倒是有几个曾被寺庙强占土地的牧民,夜里摸进废墟捡烧剩的铜器,一边敲一边嘀咕:“原来佛爷住的地方,底下埋的全是咱们的骨头。” 这场大火过后,青海的藏传佛教寺院收敛了不少。雍正皇帝下旨重修寺庙,但规定每座寺僧人不得超过三百,不许置产,不许藏兵器。岳钟琪班师回朝时,老百姓在路上摆了清水和馒头,可青海的喇嘛们看见他的旗号就绕道走,背地里叫他“火头金刚”。有人说他杀孽太重,也有人说他这一把火烧掉了欺压百姓的山大王。直到现在,青海的老人们讲起“岳大人烧寺”的故事,还会指着远处的山梁说:“你看那片焦土,当年连天上的鹰都不敢落。”

0 阅读:0

猜你喜欢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

雨后清新心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