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李晶莉才19岁,刚从卫校毕业,分配到市医院当护士。工资不高,日子紧巴巴,但

倚楼听风话桑麻 2025-05-20 16:40:33

那年,李晶莉才19岁,刚从卫校毕业,分配到市医院当护士。工资不高,日子紧巴巴,但她总是笑眯眯的,病房里的病人和家属都喜欢她。她家境普通,父母是双职工,家里还有个弟弟要上学,生活压力不小。 可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姑娘,面对无家可归的姜玉志,却毫不犹豫地选择将他带回家。她对父母说:“这孩子太可怜了,咱不能不管。” 父母虽有顾虑,但拗不过她的坚持,最终点头答应。从那天起,姜玉志成了李晶莉的“弟弟”,两人的命运紧紧绑在了一起。 收养姜玉志后,李晶莉的生活彻底变了样。医院工作忙碌,夜班多,回家还要照顾这个小弟弟。姜玉志刚来时,胆小怕生,晚上常做噩梦,半夜哭着喊“娘”。 李晶莉就抱着他,拍着背哄到天亮。家里条件有限,她省吃俭用,把自己的饭菜省下来给姜玉志吃,自己却常常饿着肚子。 冬天,东北的寒风刺骨,城郊平房区的铁门上结满霜,李晶莉怕姜玉志冻着,硬是攒钱给他买了件棉袄,自己却穿着单薄的旧外套瑟瑟发抖。 医院里有些同事不理解,私下议论:“一个大姑娘,养个没血缘的孩子,图啥啊?”可李晶莉从不理会,她只知道,姜玉志的笑脸就是她最大的动力。 为了让姜玉志上学,李晶莉更是操碎了心。那时候,收养手续不完善,户口问题成了大麻烦。她一次次跑派出所、民政局,磨破了嘴皮子,终于让姜玉志进了学校。 姜玉志很争气,学习刻苦,铅笔用到握不住还套着纸卷继续写字,放学后还帮着李晶莉去早市卖菜,冻红的小手攥着几块钱,笑呵呵地说:“姐,今天多赚了五毛,给你买糖吃!” 每每听到这话,李晶莉眼眶都湿了。她常想:这孩子,咋能这么懂事呢? 日子虽苦,但姐弟俩相依为命,感情越来越深。然而,命运总爱开玩笑。 1994年,李晶莉被查出子宫肌瘤,医生建议尽早手术,可她却拖了又拖——因为手术费太贵,她怕家里负担不起,更怕自己倒下后没人照顾姜玉志。 那段时间,她瞒着所有人,一个人偷偷抹眼泪。直到有一次晕倒在病房,同事发现后强行把她送进手术室。手术后,医生告诉她,子宫全切除,可能影响婚育。李晶莉表面笑着说“没事”,可心里却像被掏空了一般。 果然,术后没多久,谈了三年的男友闻医生提出分手,理由是“不能接受一个不能生育的妻子”。 那一刻,李晶莉心如刀绞,可她没掉一滴泪,只是默默回到家,煮了一碗红糖水,端给姜玉志,笑着说:“没事,姐有你就够了。” 姜玉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开始更拼命地帮姐姐分担,凌晨跟着去早市占摊位,帮着搬酸菜缸,吆喝卖菜的声音都喊哑了。 姜玉志暗暗发誓:长大了一定要让姐姐过上好日子!而李晶莉,也在这一场场磨难中,更加坚定了守护这个弟弟的信念。 2001年,姜玉志已经长成21岁的大小伙子,考上了大学,假期在新疆一家毛衣厂打工。某天,他正在车间里整理羊毛絮,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个沙哑的声音说:“我是你爹,姜延波……”姜玉志愣住了,手里的羊毛掉了一地。 原来,12年前抛下他的父亲并没有死,而是因为欠债远走新疆,如今得知儿子消息,特意赶来认亲。 姜玉志百感交集,他既恨父亲当年的不负责任,又无法割舍血缘亲情。最终,他选择带父亲回到齐齐哈尔,见一见李晶莉。 那天,姜延波跪在李晶莉家门前的雪地里,皮大衣领口露出褪色的红秋衣,哽咽着说:“闺女,这些年苦了你,我没脸求你原谅,只想把这存折给你,当年欠下的,我还……” 李晶莉看着那张皱巴巴的存折,塑料膜上印着“乌鲁木齐”的字样,眼泪再也忍不住。她没接存折,只是扶起姜延波,淡淡地说:“过去的事不提了,玉志好好的,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那一刻,姜玉志站在一旁,泪流满面。他终于明白,真正的亲情,不在血缘,而在陪伴。 主要信源:(豆丁网——收养义弟12年,善良女人的爱情如期降临)

0 阅读:46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

倚楼听风话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