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9年,37岁还一事无成的刘知远在放马时,对李三娘一见钟情。李父大骂:“你算什么东西?我女儿将来要做皇后!”当晚,刘知远竟将李三娘掳走,占为己有。谁料,李三娘醒来后的表现令人惊叹。 公元929年的中原大地正值五代十国乱世,山西太原郊外的牧场上,三十七岁的马夫刘知远正弯腰清理马粪。 这个满脸风霜的汉子突然听见清脆铃铛声,抬头望见官道上驶过一辆青布马车,车帘被风吹起时露出张白玉似的少女面庞——十七岁的李三娘正捧着书卷低头阅读,阳光洒在她鸦羽般的鬓角上。 刘知远手里的草叉"哐当"掉在地上,他后来跟老伙计喝酒时总说,那天就像被人往心口塞了把烧红的炭火。 可当这个穷马夫打听到这是城中富户李家的三小姐,又听说人家早有"皇后命"的传闻时,刚冒头的念想就被浇了盆冷水——李老爷拿着笤帚把他打出门时,唾沫星子喷在他脸上:"你个放马的也敢惦记我闺女?" 当夜军营里飘着劣质酒气,几个老兵油子给刘知远出主意。月亮升到树梢时,三条黑影摸进李家后院。 他们用浸湿的迷魂香在窗纸上戳了个洞,扛走昏睡的姑娘时,谁也没注意她枕边那本翻开的《左传》。 李三娘在军营土炕上醒来时,先是闻到马粪混着汗酸的味道。她攥紧被角看着蹲在门口的壮实背影,那人转身时额头还带着被笤帚抽出的红印子。 刘知远结结巴巴说会对她负责,却见姑娘伸手要水喝,还问他:"你读过《史记·高祖本纪》吗?" 谁也说不清这个富家小姐怎么就跟了穷马夫,有人看见她在军营里支起纺车,用细棉布给士兵补衣裳;有人瞧见她蹲在灶台前教伙夫识字,说"多认两个字,将来立战功写奏折用得上"。 刘知远每天给战马刷毛时,总要把媳妇抄的兵书揣在怀里,得空就着篝火看两眼。 机会在三年后来临,契丹铁骑踏破雁门关那天,刘知远带着三百骑兵绕到敌后,照着兵书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法子,烧了契丹人的粮草车。 庆功宴上,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注意到这个粗中有细的汉子,更注意到他身后那个能把《孙子兵法》倒背如流的娘子。 当石敬瑭向契丹称儿皇帝的消息传来时,刘知远正在黄河边练兵。李三娘连夜缝制好新战袍,把当年那本《左传》塞进行囊:"该走刘邦的路了。" 这话让刘知远想起新婚夜她问的那句"高祖本纪",握着刀柄的手紧了紧。 开运四年春,汴京城头插上"汉"字大旗。 刘知远登基那天,礼官捧着皇后翟衣进殿时,李三娘正教宫女们改良织机。她接过沉甸甸的凤冠时说了句:"该给河东百姓减税了。"这话后来刻在洛阳城赈灾碑的碑阴。 好景不过四季轮转。刘知远在龙床上咳出血时,御医说这是多年鞍马劳顿落下的病根。临终前他攥着李三娘的手,眼睛却盯着案头那本翻烂的《史记》。 新帝刘承祐继位时才二十岁,少年天子听不进母亲"善待老臣"的劝告,反倒觉得郭威这些叔叔伯伯碍眼。 乾祐三年冬,邺都兵变的急报和儿子死讯同时传进慈元殿。 李三娘取下凤冠换上素服,在郭威进京时说了句:"给我留间佛堂吧。"这位后来的周太祖当真在洛阳修了座永宁寺,寺里藏着当年从李家带出来的《左传》,书页间还夹着片风干的马兰花。 老宫女们说,李太后晚年最爱坐在寺门口晒太阳。有年清明,她望着路上往河东去的运粮车队,突然笑着对侍女说:"该给马儿多备些草料。" 这话飘散在春风里,就像五十年前牧场上那个错身而过的瞬间。 (参考资料:[1]《旧五代史》卷九十九(汉书)·高祖纪上)
公元929年,37岁还一事无成的刘知远在放马时,对李三娘一见钟情。李父大骂:“你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22 12:24:07
0
阅读:526
用户45xxx35
刘知远或李三娘是不是像现在的网络小说家那些穿越过去故事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