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年,大太监刘瑾被凌迟处死,皇帝下旨要求割肉3357刀。刽子手为了完成旨意,给刘瑾灌入让他保持清醒的药物,以至于行刑过程中刘瑾不会疼晕过去,刘瑾才能感受每一刀的疼痛。行刑过程持续3天,刘瑾最后被割得只剩一副骨架。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麻烦顺手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方便日后随时参与讨论、分享观点,感谢您的支持呀! 明正德五年,京城西市法场迎来了一场极为特殊的行刑。大太监刘瑾,被判凌迟三千多刀,处死时不仅要亲自感受每一刀的疼痛,还被特意让保持清醒。行刑持续了三天,等到最后,只剩一副白骨留在人间。 刘瑾的身世并不起眼。据史料记载,他出生于陕西兴平,本姓谈。家中贫困,年幼时被送入宫做了太监。刚入宫时,他只能做些杂役活,日子过得小心翼翼。后来投靠太监刘顺,才改了姓氏。从教坊司做起,慢慢学会了怎么在宫廷里做人,懂得取悦主子和揣摩人心。 他年轻时并不顺利。成化年间,因出错几乎送命,幸好被赦免。后来,刘瑾在东宫侍候太子朱厚照,这个太子爱热闹、喜欢玩乐。刘瑾看准机会,经常给太子进献新奇玩意,陪着一起打猎、观戏,还擅长表演滑稽戏,很快成了朱厚照身边最信任的人。 弘治十八年,孝宗去世,朱厚照继位,就是后来的明武宗。刚登基,年纪还小,手下重用的就是东宫时的老臣和身边最亲近的宦官。刘瑾此时开始步步高升,先做钟鼓司司正,再任神机营内官太监,手上权力越来越大。很快,他和其他七名太监组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八虎”,而刘瑾居首位,掌管司礼监,批红权在手,政务大权尽收其中。 但刘瑾性格狡诈狠辣,一心钻营。明武宗年幼沉迷游乐,不理政事,刘瑾就趁机安排心腹把持六部大权,卖官鬻爵、敛财无数。百官上任、升迁,都要先向刘瑾进献厚礼。遇到弹劾,刘瑾借口批评,想方设法将对头赶出朝堂。时间一长,京师内外,朝野上下,无人不知刘瑾的威势。很多大臣敢怒不敢言,百姓私下都议论纷纷。 刘瑾的敛财手段花样繁多。他强占京郊土地,扩建皇庄三百多处,租金比普通农田高几倍。各地镇守太监每人需上贡黄金万两,不达标就要受惩。还设“见面礼”,地方官员进京面圣前必须给他交“拜见银”,有的家庭为此家财散尽。整个明代中期,贪污受贿几乎到了极致。根据后来的抄家清单,刘瑾府中查出黄金、白银数以百万计,还有大量珍宝、锦缎、玉器。 除了贪腐,刘瑾对政敌的打压也极为严厉。曾有御史上疏弹劾他,结果被他下令杖责,甚至致死。正直官员如刘健、谢迁等人,都被他诬陷罢黜。他创设“内行厂”,比东厂、西厂还要严苛,专门监控百官和民间言论。有人一旦被举报,轻则流放,重则丧命。普通百姓则要承担各种额外苛捐杂税,不堪其苦。 在刘瑾全盛时期,连皇亲国戚都不敢随意冒犯,许多重要事务需绕开内阁直接由他拍板。权力高度集中,民间对他的不满早已暗流涌动。 但这种局面终究难以持久。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借口“诛刘瑾,清君侧”起兵叛乱。镇压叛乱的张永与刘瑾本有旧怨,加上大臣杨一清推波助澜,平叛之后将刘瑾所有罪状列举上奏皇帝。武宗朱厚照一怒之下,派人彻查刘瑾家产和府邸,发现巨额财物、兵器以及龙袍、玉玺等违禁之物。刘瑾被扣上谋逆之罪,关押入狱。 行刑那天,刘瑾被押往西市法场。明代凌迟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割肉3357刀,且不得伤及要害。为了让刘瑾始终保持清醒,刽子手特意给他灌下药物,防止他因疼痛晕厥。在旁观的民众中,有的痛恨他的残暴,有的只是出于好奇。有人说,那几天法场周围挤满了围观者,甚至有人花钱买他割下来的肉,以解心头之恨。 整整三天时间,行刑一点点持续。每一刀下去,都让刘瑾痛苦万分,却无法昏死过去。传说最后他被割得只剩下一副骨架。朝廷也借此宣告,贪官权臣的下场,终究难逃天网。 刘瑾死后,家族党羽也被连坐。他一生权倾天下,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回顾他走过的路,从小太监到大权独揽,历经风雨荣辱,最终身败名裂。京城一时传为谈资,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场大案。行刑结束后,他的家产被查抄,党羽被清洗,明朝朝堂也暂时恢复了些许平静。 刘瑾离世多年后,人们提起他,难免议论纷纷。他的名字留在史书里,也留在许多老百姓的记忆中。
1510年,大太监刘瑾被凌迟处死,皇帝下旨要求割肉3357刀。刽子手为了完成旨意
语林娱娱乐
2025-05-24 16:03:03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