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27岁的梅兰芳娶16岁的福芝芳,娶亲当晚,他没有入洞房,转身去了原配王明华的房间,王明华催促他,“你赶紧走吧,她等着你圆房呢!”梅兰芳叹息一声,转身离开,王明华哭了一夜。 梅兰芳,这个名字在中国京剧界几乎无人不知。他不是那种只会唱戏的花架子,而是把京剧推向世界的大师级人物。1894年,他生在北京的一个戏曲世家,从小就泡在京剧的氛围里。8岁开始学艺,跟着吴菱仙、秦稚芬这些名师专攻青衣和花旦。1913年,19岁的他靠《穆柯寨》一炮而红,从此成了京剧舞台上的顶梁柱。他的表演不光是好看,还能让人感觉到角色的魂儿,唱腔柔中带劲,身段美得像画,眼神更是能勾人心魄。后来,他创立了“梅派”,把传统和创新揉在一起,成了旦角艺术的巅峰。 可再耀眼的光环,也遮不住他生活里的坎坷。1910年,16岁的梅兰芳和14岁的王明华结了婚。王明华家境不错,书香门第出身,性子温和,跟梅兰芳算是青梅竹马。婚后,她不光管家,还帮梅兰芳打理演出的事儿,像化妆、弄发饰这些细活儿都亲手来。两人有过一儿一女,可惜都没活下来。女儿夭折时,王明华哭得昏天黑地,儿子走后,她整宿守着空荡荡的小床。后来为了让梅兰芳安心唱戏,她狠下心做了绝育手术,断了再生孩子的念头。这份付出不可谓不大,也让他们的关系多了层复杂的情感。 梅兰芳的名气越来越大,演出邀约不断,1919年去日本,1930年跑美国,1935年到苏联,走到哪儿都轰动。他在美国演了72天,观众站着鼓掌,连总统胡佛都见了面;在苏联,连布莱希特这样的戏剧大咖都被他折服。通过这些海外演出,他把京剧带出了国门,成了中国文化的活招牌。可事业风光,家里却冷清。两个孩子没了,梅家断了香火。老人催着过继,可梅兰芳不干,非要自己的血脉。这时候,他的目光落在了师妹福芝芳身上。 福芝芳1905年出生,北京人,家里穷得叮当响。她小时候跟吴菱仙学戏,跟梅兰芳算同门,嗓子甜,长得俊,演青衣花旦很拿手。她早年唱过八角鼓糊口,后来改学京剧,演《桑园会》《武家坡》都挺出彩。她和梅兰芳搭档过不少戏,私下也有点意思。两人是在一次名士宴会上熟起来的,梅兰芳看她可怜又投缘,就动了娶她的心思。福芝芳没啥意见,可王明华提了个条件:福芝芳得做平妻,跟她平起平坐。这条件听着简单,背后却是王明华对家庭的维护。 1921年秋天,梅兰芳和福芝芳的婚礼办了。婚礼挺热闹,京剧圈的大佬都来了。新娘子福芝芳才16岁,年轻水灵,新郎梅兰芳27岁,正当红。可新婚夜,梅兰芳没去新房,而是去了王明华那儿。王明华29岁,嫁给他11年,俩孩子都没保住,日子过得苦。她催梅兰芳走,说福芝芳等着他圆房。梅兰芳叹了口气,走了,王明华却哭了一宿。这事儿听着挺揪心,梅兰芳可能是觉得欠王明华太多,想安慰她,可王明华心里明白,自己没法给梅家添丁,她不想拖后腿。 婚后,福芝芳很快适应了梅家。1922年,她生了个儿子梅绍武,梅家终于有了盼头。王明华把这孩子当亲生的疼,福芝芳也大度,把孩子交给她带了一阵子,俩人关系倒像姐妹。福芝芳后来又生了几个孩子,包括1931年的女儿梅葆玥。梅葆玥长大后也唱京剧,梅绍武则成了学者。家里分工清楚,王明华管家务,福芝芳帮梅兰芳弄演出的事儿,像化妆、设计衣服这些活儿她都干。 可惜好景不长。1928年,王明华病逝,才35岁。梅兰芳伤心了好一阵,福芝芳挑起了大梁。到了1937年抗战,梅兰芳不给日本人唱戏,留了胡子,等于断了戏路。家里没收入,福芝芳把首饰衣服都卖了,换钱养家。她不光撑着家,还让梅兰芳保住了气节。战后,他重回舞台,做了中国京剧院的院长,教了不少学生,把“梅派”发扬光大。1961年,他66岁去世,福芝芳守着家和他的艺术遗产,直到1982年去世。 梅兰芳的成功,离不开这俩女人。王明华牺牲了自己的生育能力,给了他事业的后盾;福芝芳接棒扛家,陪他度过难关。她们仨的故事,像一出戏,有温情也有泪水,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人性在现实面前的挣扎。
1903年,30岁梁启超和17岁王桂荃行房。大汗淋漓过后,梁启超喘着粗气却说:“
【7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