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吃零食和不吃零食的孩子,长大后有何不同?3点差距不容忽视

阿秋92 2024-01-17 16:08:33

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零食往往被视为不健康、缺乏营养的象征,尤其在孩子的父母眼中,零食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他们更倾向于严格限制,甚至全面禁止孩子接触零食。

我的闺蜜是个对健康饮食极度执着的人。她坚信零食是不健康、无营养的食品,因此在她的女儿豆豆三岁之前,零食从未出现在她的饮食中。即使在豆豆三岁之后,零食的摄入也受到了极为严格的限制。有一次,我们一同去露营,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零食分享,然而豆豆却紧紧护住自己的零食,不愿分享给其他人。当时我并未深究,认为这只是孩子不懂得分享的天性。然而,后来与闺蜜的深入交谈让我了解到,豆豆的护食行为并非只表现在不愿分享上。在家里,她甚至为了一个沙琪玛与爸爸大打出手。听到这些,闺蜜十分懊悔,她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她承认,自己对豆豆零食的严格管控,现在看来是过度了。如果早知道这样的后果,她或许不会对豆豆的零食摄入管得那么严格。

此刻,我恍然大悟,零食的摄入和许多以爱之名的管教一样,都需要适度。过度的限制或放纵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从小“吃零食”和“不吃零食”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不同?

你是否曾经注意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大学城附近,零食店的数量似乎特别多,而且生意异常火爆。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吗?

据202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沉迷于零食,而这背后的原因竟然是他们从小被父母严格限制零食。

一、心理健康差异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概念叫作“补偿心理”,它描述的是个体在儿童时期未能满足的心理需求,在长大有能力后,会疯狂地寻求补偿。

这就好像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赵德汉,因为儿时的贫困生活,他对金钱产生了强烈的执念。因此,一旦他获得了贪污的机会,便不顾一切地贪污,尽管他从未动用过那些钱。

那些脱离父母管束的孩子,可能会将零食视为自由的象征。他们通过购买零食来弥补童年时期被父母限制的遗憾,这种新获得的自由让他们感到兴奋和满足。因此,他们极容易对零食产生执念,沉迷于购买和食用零食,陷入“报复式消费”的情绪中。相反,那些从小被允许吃零食的孩子,由于他们的需求从小就得到了满足,他们获得了自信。这样的孩子会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长大后也能以平常心看待零食。

二、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差异

埃里克·霍弗在《狂热追求》中精妙地指出:“在过度的管教下,孩子们往往容易滋生叛逆和自我意识。”而卡尔·荣格在《儿童心理学》中也强调:“只有享受自由的孩子,才能茁壮成为独立的人。父母应当赋予孩子自由,而非过分地控制他们。”

过度地限制孩子吃零食,可能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的某些权益和自由被剥夺,从而可能引发他们的不满、愤怒,甚至产生叛逆之心,进而对父母的管教产生抵触。这样的情况还可能导致夫妻间因孩子零食问题而起纷争,引发矛盾和争吵。这一切都会让家庭气氛变得紧张,破坏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社交发展差异

罗伯特·科恩在其经典之作《儿童营养学》中精妙地指出,于稚童而言,零食的摄取已然升华至社交的层次。

幼童钟爱那口感丰盈、滋味绝妙的小食,而这些可口之物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与伙伴间交流、互动及社交的独特媒介。孩子们通过零食的分享,以及与之相关的闲聊,逐渐拉近彼此的距离,深化友情。若孩子被禁止或过分限制享用零食,那么在与同伴交往时,可能会因无法分享零食或不舍分出自己的少量零食,而陷入尴尬或被排挤的境地,从而影响其社交能力。

那家长们该如何科学的安排孩子的零食?

营养学家艾米·卡罗尔在她的著作《儿童营养与饮食习惯》中提到:“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选择富含营养的零食。”

零食在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一味地禁止孩子吃零食,而是要适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注重平衡孩子的饮食,让他们品尝一些健康的零食,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出正确的饮食选择。

科学安排孩子的零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健康丰富的零食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明确指出,孩子的零食选择应优先选择天然、健康的食材。例如一些富含营养的零食,如坚果、水果、酸奶等,完全可以成为孩子们的健康小食。这些零食不仅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口感需求,还能为他们的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父母在为孩子挑选零食时,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尽量选择大品牌、成分健康的零食,如以粗粮为原料的面包、苏打饼干、各种坚果以及奶酪棒等。这些零食能够提供孩子所需的营养,同时也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对于那些高热量、高盐、高糖、添加剂较多的零食,如碳酸饮料、巧克力、罐头、奶茶和蜜饯等,应该尽量让孩子少吃。这些零食不仅会导致孩子摄入过多的糖分和热量,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 控制零食摄入量

在《健康饮食:为青少年制定健康的饮食习惯》一书中,营养学专家玛西·西莫夫精辟地指出:“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理解,零食可以是他们饮食中的点缀,但绝不能替代正餐的地位。”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适度满足孩子的零食需求,更应避免过度放纵或完全禁止。在满足孩子对零食的渴望时,我们应选择那些低热量、低糖、低脂肪的健康零食,以确保他们的饮食平衡。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儿童每天的零食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摄入量的20%以下,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又能保持他们的健康饮食习惯。

3.控制吃零食的时间段

营养学家艾米·卡罗尔说:“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应该在合适的时间给孩子们吃零食,例如两餐之间。”

如果在三餐附近或者快要睡觉的时候吃零食,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消化和睡眠。

零食,那是孩子们童年时期的宝藏,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父母的过度禁止零食,这样无疑会影响家庭的和谐氛围,破坏亲子间的纽带,甚至可能在未来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不要过度禁止孩子吃零食。适度的满足,科学的安排,才是真正的关爱。让孩子们在零食的陪伴下,感受那份甜蜜的幸福,体验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因为,这样的童年,才是真正属于他们的童年。

1 阅读:14

阿秋92

简介:90后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