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11:康熙劝说老臣还款的这段剧情都是细节,你看明白了吗?

浮光聿影 2023-10-25 18:38:56

#影视图文连载计划#结合小说、剧本,深挖《雍正王朝》中那些很容易就被我们忽视掉的经典细节。

||浮光聿影

书接上回。

得知魏东亭的死讯之后,康熙让李德全从大内拨出了四十万两银子,三十五万替魏东亭归还国库,剩下的五万用于抚恤他的家人。

由于电视剧里并没有交代后续会如何处理魏东亭的债务,所以很多观众都以为他死了之后康熙就不会再追回他的欠款,其实不然。

在小说中有一句康熙写在魏东亭遗折上的处理意见,“朱批”上是这么说的:

“着魏东亭之子魏天祐袭一等伯爵,仍领海关事,逐年赔补亏空银两。”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八个字,那就是子承父业,父债子还!也就是说,即便魏东亭死了,他从户部借走的银子朝廷最后也还是要追回来的。

按理说,康熙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那些欠了钱的官员们应该尽快把自己的欠款还清才对,可他们接下来的操作却有点儿让人匪夷所思。

我们先来看看当魏天祐将他父亲魏东亭的死归咎于田文镜,并请求在场的大臣为他作主时,那些武官们都说了什么。

“你放心,爷们儿绝饶不了那小子。”

“我们也都欠了钱,叫他来逼逼我们看。”

“拼了这条老命,老子也不还钱了。”

在追比户部欠款的第一天,康熙就下达过这样的圣谕:凡在户部借款者,限十日之内还清,倘有抵赖不还者,由步兵统领衙门捉拿追比,绝不姑贷。

田文镜只是协同办差,且他都是按照康熙的旨意和胤禛的指示办事,对魏东亭也没有丝毫非礼相加,说他逼死了魏东亭显然说不过去。那么,武官们的这些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压根儿就没有筹钱还款的打算,还试图利用魏东亭的死明目张胆地对抗圣旨。

他们不愿意还款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看到康熙替魏东亭还了款,产生了攀比的心理。二是不满“冷面王”四阿哥胤禛,追个欠款竟然逼死了人。

第一层原因很好理解,第二层原因则是源于这些人都是行伍出身考虑,他们只吃软不吃硬,你越是来硬的他们就越和你对着干。

也就是说,虽然他们针对的都是田文镜,但是这些话却是说给胤禛听的。他们附和着魏天佑的意思,将魏东亭的死强加给田文镜,就是为了表达他们的不满,以及他们是否会还款的态度。

“无非是要我们这些老的都死了,你们才好出头,是不是?”

“反正我们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

前者是在向田文镜以及奉旨办差的胤禛,表达他们对“追债逼死人”这种做法的不满,后者则是在表达他们是否会还款的态度。意思很明显,就是说他们会以死相抗,拒不还款!

由此,我们就能看出追款的困难程度,以及胤禛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阻碍。

眼看距离追款的期限只剩下了最后三天,“追不回欠款就无法交差”的皇四子胤禛也没有了更好的办法,于是就采用了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带着兵挨家挨户去讨。

不过,这种“逼迫太甚、不近人情”的做法,也使得他与欠款官员之间的矛盾更加激烈,最为直接也最难处理的“冲突”就是,一大批老臣跑到畅春园找康熙哭诉。

按照邬思道的分析,这些人都是跟随康熙多年的老臣,属于“有功劳在身,不安分而借之”,且“最难对付”的那一类人。

对付这一类人,使用强硬的手段很容易适得其反,逼急了就会扯上康熙。而一旦牵扯到了康熙,就不是胤禛这个郡王能够独立处理的了。

现在的情形正如邬思道所言,胤禛知道了此事以后,也只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年羹尧,你跟我去畅春园,一定要想法儿拦住他们。”

这一句“一定要想法儿”就是在说,如果这件事情闹到了御前,超出了康熙赋予他的权力范围,他便无能为力。

那么,跑到畅春园找康熙哭闹的这些老臣,他们的诉求是什么呢?

他们也不全是没钱还,而是不想还,他们一起来找康熙哭闹,就是打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想让康熙免除他们的欠款,或者也从大内掏银子替他们还上。

康熙当然知道他们的来意,也知道胤禛没有处理这件事的权力,于是他决定亲自替胤禛解决这部分最难搞定的“老赖”。

但是这件事想要处理得当可不太容易:

1、如果康熙迫于老臣们的威压,直接免除了他们的欠款,就会显得自己软弱可欺。

前面我们说过,康熙早就有了追比户部欠款,再逐项清理吏治和土地兼并的打算(详见连载07),如果他这次妥协了,恐怕前来哭闹的这些老臣还会变本加厉,之后还怎么逐项清理?

2、如果用强硬的态度逼迫他们还款,又会显得不近人情,而他掏银子替魏东亭还款却不替其他人还,也会寒了老臣们的心。

这事儿要是换作别人可能会完全无从下手,康熙却表现出了一副游刃有余、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

他先是让上书房的三位大臣都回去,然后又支开了宫里的人。

“李德全,你领宫里的人都歇着去。”

"皇上,这儿不能没人侍候呀!”

“叫你们去,你们就去,有什么事,他们就不能侍候朕啦?”

“奴才能够侍候皇上。”

“奴才们愿意侍候皇上。”

这段剧情有两个很容易就被我们忽视掉的细节,当康熙让佟国维、马齐、张廷玉都回去的时候,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答,李德全为何不听康熙的命令还要“抗旨不从”呢?

虽然佟国维、马齐、张廷玉身居宰相之职,对下属闹事有着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但他们同样分属康熙的臣子、奴才,这样的身份使得他们不便参与也不能参与处理此事。

这就好比你的同事,指责你办事的方式方法不对一样。是对是错领导说可以,但是同事就不行。

李德全则不同,他是康熙皇帝的近侍,随身侍候原本就是他的职责所在,他有能够说服众人的理由要求留下来。

这个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掉的细节,就是在强调前来哭闹的这些老臣并不是简单的哭闹,而是在逼宫!剧本中是这么说的:

“在前往畅春园的大街上,武官们袒着右臂,捧着官帽,排着方阵悲壮地向前走着。”

排着方阵、还表现出了视死如归的架势,这就说明他们不只是为了讨个说法,还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思!

有了这一层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李德全的那句话,就别有一番意味了。

李德全并非“抗旨不从”,而是在表达他的担忧以及他对康熙的维护之心,翻译过来就是说:“这儿不能没有人保护你啊,皇上。”

第二个细节是,康熙说的那句话——“有什么事,他们就不能侍候朕啦?”

虽说那些老臣都是康熙的臣子、奴才,但两者在本质上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因此康熙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刻意强调他和那些老臣们之间的关系。

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是你们的主子,你们是奴才,你们要明白这一点,你们一起来“逼宫”是在以下犯上。

在清朝,以下犯上被列为是“十恶”之首,情节较轻者罚跪、掌嘴、杖责,甚者拔翎夺顶、削爵降级,最为严重者处于极刑。康熙在这个时候强调自己的身份,就是想告诉那些前来哭闹老臣,不管你们是何原因,只要我想处罚你们,你们就少不了一通责罚。

当众人意识到自己理亏以后,康熙又给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好啦,现在没外人啦,咱们君臣几个坐下来好好聊聊。”

什么是外人?就是没有血缘关系或亲戚朋友关系的人。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咱们几个都是自己人,是关系非同一般的人!既然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自然可以放开了说,你们以下犯上的事情我也不会再追究。

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康熙绝对不允许自己的权威受到挑战,但是处罚他们并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所以他才没有追究。

康熙不处罚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考虑,即你们不是觉得我偏袒魏东亭,心理不平衡吗?那我就让你们找到平衡。

前面我们说过,魏东亭递了几次乞恩的折子,康熙都避而不见(详见连载10),这一次康熙不但不追究他们以下犯上,而且还愿意和他们“好好聊聊”,就是为了给足他们优越感。

老臣们的平衡点找到了,康熙想要营造出来的对话环境也有了,接下来就该正式进入此次谈话的主题了。

“朕一生自信,自信人生一百年,会当纵横九万里,除鳌拜、平三藩……和俄国老毛子干,大伙儿从来没怕过,朕也是,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怕。”

康熙轻描淡写地带过自己创下的丰功伟绩,足以可见他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一个软弱可欺的人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成就?

潜台词的意思就是,我知道你们个个都身经百战,什么都不怕,所以才会不顾体面地来找我哭闹,但是我告诉你们,大风大浪我都经历过,我还会怕你们“逼宫”吗?

当然,康熙说这些并非仅仅只是想震慑他们,还有他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克服千难万难的不容易。目的就是为了给国库没有钱赈灾,很可能会闹出民变打好铺垫。

“没有住的,他们可以睡在棚子里、睡在路边上,没有吃的,他们才会铤而走险。古往今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造反呢?没有吃的,他才会造反,没有生路,他才会造反。”

注意康熙的言辞,他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词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人为什么会造反的关键所在。

因为在这群大老粗面前咬文嚼字、拐弯抹角,无异于对牛弹琴。而此时的康熙,想要的也不是和他们讲大道理,而是要他们顺着自己的思路走,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他们才能理解和接受。

只要他们get到了康熙的意思,康熙再顺势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追比欠款就顺理成章了。

“这个时候,朕还是不怕,朕可以从国库里拿银子买粮食给他们吃。可是一查账底,国库里竟没有钱呐!朕害怕了,朕怕列祖列宗千辛万苦创下的基业葬送在朕手里,朕这才痛下决心清理户部!”

听到这里,老臣们慌了,纷纷开始向康熙道歉认错,准备变卖祖产把钱还上。

虽然老臣们哭着喊着说要还款,但是康熙知道他们内心其实是不想还的,所以他提出自己会拿大内的银子帮老臣们还款。康熙这么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表明了自己对待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不会给人留下偏袒魏东亭的负面形象。二是转移了胤禛和欠款官员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追比欠款的继续进行,同时还能让欠款官员感激自己。

我们来总结一下康熙的引导套路:

1、支开其他人单独和老臣谈话,表明自己把他们当成了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2、指责他们抗旨不还、攀比魏东亭、以下犯上,让他们对自己的这种错误做法有明确的认知。

3、扯关系、套近乎,进一步拉近自己和老臣们的距离,从老臣们的立场来说明问题方便他们能接受自己的观点。

4、表彰他们过去的功绩,间接地指出他们有能力却不肯为朝廷做事,让老臣们意识到他们只看到了自己,却没有关注国家的安危。

5、从自己的私库里拨款替他们还款,彻底撇开有心偏私、厚此薄彼的负面形象,不给人落下口实。

结合康熙的引导套路,我们来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一开始康熙就直接表明自己会帮他们还款,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答案是肯定不能。

康熙一旦这么做了,只能说明他并没有因为魏东亭与他的关系不一般就厚此薄彼,而前来哭闹的老臣也只会觉得他软弱可欺,之后恐怕还会变本加厉。

康熙绕了一个大圈子,等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主动站出来要还款的时候,再提出帮他们还款就显得水平相当高,不仅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还成功拉拢了一众人心。

总之,《雍正王朝》会被人们称为是了解职场、官场、权谋,以及人生的绝佳教科书不是没有原因的,就比如康熙引导老臣们的这段话,如何说话,怎么说话,确实是一门语言艺术。

学会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确实能够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惜田文镜就没有康熙这么圆滑,这才有了十阿哥胤俄当街鞭打田文镜的故事。

那么,田文镜是如何劝阻胤俄的呢?下期我们再接着说。

创作不易,喜欢请点个关注,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3 阅读:149
评论列表

浮光聿影

简介:一部好电影,就像一个好的故事,总能带给我们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