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10:魏东亭的死都是他一手造成,这三个致命错误他都犯了

浮光聿影 2023-05-16 18:07:12

#影视图文连载计划#

书接上回。

上一期我们说到,皇四子胤禛“徇私”的把柄被皇八子胤祀知道了以后,胤祀就利用皇长子胤禔与太子之间的不和,通过胤禔将太子也借了款的消息,绕着弯地透露给了魏东亭。

而率先被逼债的魏东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被人当了枪使,以至于他在不满和愤怒等负面情绪的支配下,又犯了一个相当致命的错误——攀咬太子,捅出太子欠款的消息。

最终的结果就是,几位皇子间的明争暗斗,却把已经走投无路的魏东亭逼上了绝境。

本以为魏东亭只是一时愤懑,事后细想就会明白其中的利害与得失,没想到他只记吃不记打。在皇九子胤禟的挑拨下, 他又找到了皇十三子胤祥。

两人一阵寒暄后,魏东亭也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就是欠国库的钱太多了,朝廷逼得又紧,四爷说十天不还清,就要抄家了!”

“这事我也听说了,四爷他也是奉旨行事,没有办法呀。您老欠了多少?”

“三十五万。”

“怎么欠了这么多啊?”

魏东亭很清楚胤祥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借给他,他来找胤祥也并非为此,而是冲着胤禛和胤祥的关系,他想请胤祥帮他求求情,让胤禛能够宽限他一些时日,这样他才有喘息和回旋的余地。

面对胤祥的疑问,魏东亭只说了自己欠了多少银两,却不肯说明其中的原因,之后就是一副欲言又止、隐忍不发的模样,很明显他有不得已的苦衷。见此情景,胤祥就更疑惑了,于是又问道:

“我记得您在漕运总督任上的时候,好像也积了不少钱,您怎么反倒落下这么多亏空呢?”

在胤祥的连番追问下,魏东亭这才说出了自己为什么会借了这么多的银子。

“十三爷,我有一句话只能跟你说,我的这些亏空,多数都是为皇上落下的。”

“是为皇阿玛?”

“这事也只有皇上自己心里清楚,皇上五次南巡,有两次就住在老奴家里,我就是倾家荡产,也决不能让他老人家有一丁点的委屈。可这两次下来,我的一点积蓄就花光了,我就到户部去借,几年下来就落下这么大的亏空。”

康熙五次南巡,有两次就是住在魏东亭的家里,衣食住行样样都需要银子,虽然江宁漕运总督也是个肥缺儿,可也架不住康熙一行人的花销,一来二去他多年积攒下来的钱就花光了。

后来赋闲在家后,他那点微薄的“退休工资”又无法满足全家上上下下一百多号人的花销,于是他就到户部去借,这才落下了这么大的亏空。

也就是说,康熙才是导致魏东亭欠下这么多钱的“罪魁祸首”。而魏东亭呢,不仅一个人扛下了所有,还有口难言,是既无奈又可怜。

那么,以胤祥侠肝义胆的性格,他会拒绝一位忠心侍主,且跟了康熙几十年,如今被逼到绝境却不能善终的老臣吗?

不管是出于人道主义情怀,还是两人之间的交情,胤祥都不会拒绝。

“魏大人,你先别着急,我现在就找我四哥说去,他不给您老面子,也得看皇阿玛的面子,能免我就去给您免了吧。”

在这一点上,胤祥的“侠义”使得他的感性战胜了理性,可以说他有点儿过于感情用事,并且,他也没有站在胤禛的立场上考虑。要知道,胤禛执行的是康熙的旨意,是在推行国政,胤祥来替魏东亭求情胤禛自然不会答应。

“四爷叫奴才给十三爷传话,叫十三爷安分在家里呆着,不要管户部追款的事!”

“他真是这么说的吗?”

“是。四爷说他现下正忙,没空见十三爷,叫十三爷这就回去。”

胤祥从小便和胤禛一起长大,在他的印象中,胤禛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最看不得别人受苦受难,如今却见死不救让胤祥极其失望。结果也正如“毒蛇”老九意料的那样,两人的关系也因为魏东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胤禛为什么连见一面的机会都不给胤祥呢?

胤禛不见胤祥,也是出于一片好意,因为他不想让胤祥也卷进这场索债风波。

正如邬思道所言,追比国库欠款是一件苦差事,它不光得罪人,关键是得罪人了还不一定能追回欠款。而胤祥不仅没有欠款,康熙也不让他帮同办差(详见连载07),如果他搅了进来替任何一位官员求了情,那就是在阻碍康熙推行国政!

试想一下,一位皇子带头公然抗旨,阻碍朝廷推行国政,会面临什么样的处罚?不管结果如何,都不是胤祥这个小贝子阿哥可以承受的。

胤祥吃了个闭门羹,此时的魏东亭却全然不知。他眼巴巴地等在胤祥的家里,期待着胤祥能给他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可他等回来却是胤祥的愧疚。

尽管胤祥提出要变卖家产替他还债,但胤祥攒下的那点儿家底,对于35万两白银的巨额欠款来说,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十三爷,有您这份心,老奴就感恩不尽了,你就别再为老奴操心了。我有一条法子,只是没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不会用它的。”

“什么法子?管用吗?”

“管用,您放心,这法子我使出来,连皇上都会帮我的。”

魏东亭绝望了,他嘴里的法子,就是以死谢罪!他打算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去唤起康熙的同情,继而免除被抄家的结局。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既然魏东亭的债都是因为康熙才欠下的,那他为什么不去找康熙求情呢?

事实上,魏东亭确实是去了,不过康熙并没有见他。剧本中是这么说的:

追比欠款的那场朝会结束以后,八爷府来了很多探风求计的官员。

【图伦升】:“这下好了,八爷不管我们了!”

【桑佩】:“偏偏又要派四爷这位冷面王追款,我们这次是在劫难逃啰。”

坐在一旁,一直没有吭声的魏东亭,这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姚典】:“魏老爷子,您干嘛不去见万岁爷?凭您老跟万岁爷几十年出生入死的情分,万岁爷总该给点面子吧。”

【魏东亭】又长叹了一声:“唉!去了,递了两次牌子,万岁爷不见。”

【图伦升】:“凶多吉少,凶多吉少哇!连魏大人这样的皇上包衣都不能通融,我们就更不在话下了。”

【桑佩】:“那您老来找八爷不也是枉然吗?”

【魏东亭】:“写了一个乞恩的折子,想请八爷递上去……”

从这段被删减掉的剧情中,我们能看出这样的两个信息:

一、魏东亭为什么会出现在八爷府,以及他为什么会卷入到之后的夺嫡之争中。

魏东亭来找八阿哥胤祀,不是为了探风求计,而是想请胤祀帮他递“乞恩”的折子。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要阻碍追比欠款的进行和为难胤禛的意思。

二、在推行国政的这个问题上,无论是谁来找康熙求情都没有用,即便是魏东亭也不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康熙对于追比欠款的态度和决心!

康熙之所以会选“冷面王”胤禛来追缴欠款,就是想告诉那些打量着法不制众的“老赖”们,这回我不打算网开一面,所以即便魏东亭见到了康熙,康熙也不会答应,因为这个口子一旦开了,这件差事就很难再办下去。

对于这一点,在原著小说《雍正皇帝》中也有明确的交代。

当会同办差的官员(小说中不是田文镜,他的官职不足以服众)对魏东亭一天三顿催的时候,康熙有些于心不忍,胤礽曾向康熙请过旨:“皇阿玛下一封诏书,免了魏东亭、武丹、穆子煦、曹寅他们的债,不就结了?”

康熙的回答是:“如果只是这几个人欠债,朕早就免了,还用你来说?多少人存着这份侥幸心理,等的就是这份诏书!天下社稷,乃公器也,你做了几十年太子,难道不懂这个道理?”

也就是说,对于魏东亭这些跟随了康熙几十年的老臣,康熙是有心偏私的,并且早就想过要免了他们的债。

不过康熙避而不见,让魏东亭以为康熙是在嫌弃他“长忝朝职,不仅未建尺寸之功,反倒成了君父夙夕之忧”,他觉得自己“无颜”再见康熙,所以才会自己想办法还款。

也就是从“朝阳门码头那场鸿门宴”开始,魏东亭就被卷入到了几位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中,而他又没有及时全身而退,以至于最终走上了一条绝路。

魏东亭会落得这样的下场,究其原因还是他自己作死。归结起来,魏东亭一共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

一、他不该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上,带头阻碍康熙推行国政。

魏东亭是皇上的包衣,他们之间的这一层关系对于百官而言并不是什么秘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只要是借了钱的官员都在盯着他。而魏东亭会如何做以及怎么做,将会影响到其他的人做出选择。

也就是说,在整个追比欠款的过程中,魏东亭如果要站出来,就必须要摆正自己的立场,主动帮胤禛游说劝其他官员带头还款。至于别人还不还对于魏东亭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让康熙看到他的态度。

如果不站出来,那就夹起尾巴做人,能还多少就还多少,只要“不添乱”康熙念着旧情也会想方设法给他免了。即便不能免,康熙也会从自己的私库里掏银子悄悄替他还上,无论结局再怎么差,也不至于没有退路。

可他偏偏选了一条康熙最不想看到的路——和奉旨办差的胤禛对着干,不但不低调行事,还处处冲在前面阻碍追比欠款的进行,康熙有心偏私也不可能了。

二、他不该攀咬太子胤礽,动摇国之根本。

胤礽自幼丧母,康熙本就对他存在一种亏欠的心理,而这种心理也使得康熙对胤礽的恩宠异于其他皇子。就拿追比欠款的这件事情来说,康熙明知太子借了款,可他既没有明确的指示,也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罚,为什么?

一方面,康熙要顾全大局,维护朝廷的安定。另一方面,太子犯了错丢的却是皇室的脸,他维护太子就是在维护皇室的颜面。这就说明,康熙不允许任何人“动”太子,谁动太子谁就是包藏祸心,最终也必将不被他所容!

而魏东亭呢,一时气不过就把太子借款的消息捅了出来,导致太子不得不铤而走险。

一旦太子卖官鬻爵的把柄再次被人抓住,重罚之下太子的地位必然不稳,届时朝野动荡指不定还会生出多少事端。这些是康熙愿意看到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后来太子卖官鬻爵的事被康熙知道后,康熙也没有责罚太子,就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考虑。

三、他不该参与到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中,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康熙的底线。

康熙早就下达过旨意,不许百官与众皇子私相结交(详见连载07),即康熙不允许官员参与皇子之间的夺嫡之争。而魏东亭多次游走在胤祀、胤禟和胤祥之间,显然他已经触了康熙的逆鳞。

从表面上看,魏东亭带领百官在“朝阳门码头设鸿门宴”、在户部“捅出太子欠款的消息”针对的都是胤禛,但矛头最终指向的却无一不是太子。

比如这次他来找胤祥,就是受了九阿哥胤禟的挑拨。胤禟的用意是只要胤祥帮魏东亭求情,不管胤禛答不答应,他都追不回欠款(详见连载09)。而胤禛追不回欠款就不可能被加封为亲王,自然也就削弱了太子党的势力。

当然,你可能会说,魏东亭去找胤祀、胤禟、胤祥与“党争”无关,这些都是他在重压之下才会做出的应激反应。不可否认,魏东亭的想法和目的确实很单纯,但他一点儿也不无辜。

尽管魏东亭没有要阻碍康熙推行国政的想法,也没有要帮任何一位皇子夺嫡的意思,但是自从他找了八阿哥胤祀之后,每一件对太子不利的事情都和他脱不了干系。暂且不论他是有心还是无意,你觉得康熙会怎么想?

这三个致命的错误,都犯了康熙的大忌,这也就意味着康熙不可能放过他。换句话说就是,魏东亭能落得“身死债消”的下场,已经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倘若任由这件事情发展下去,他的下场很可能会更加凄惨。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魏东亭这个已经悲催到不能再悲催的角色,死了之后还在被人榨取剩余价值——

在魏东亭的葬礼上,那些欠了钱的官员们又耍起了无赖,不仅明目张胆地对抗圣旨,还借魏东亭的死为自己开脱。

眼看距离十天之期只剩下最后三天,可是十成中只有三成的人归还了欠款,剩下的七成胤禛不得不带着兵挨家挨户去讨。那么,没有了魏东亭可以攀比,这些老赖们又会找什么样的借口呢?下期我们再接着说。

创作不易,喜欢请点个关注,更多精彩持续更新中。

4 阅读:574

浮光聿影

简介:一部好电影,就像一个好的故事,总能带给我们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