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毛主席首谈为何要安排彭德怀管军委工作,称:不这样不行

李志贤 2024-05-03 21:28:34

1971年,毛主席首谈为何要安排彭德怀管军委工作,称:不这样不行

那是1971年夏日最炎热的一个午后,争当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狂热之中时,一个振聋发聩的消息传开——彭德怀这个被打入深锻的"走资派"元老,竟然被毛主席临危重用,重掌军委大权!

此话一出,哗众取宠,惊涛骇浪。那些曾经对彭德怀拳打脚踢的"红卫兵"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对其穷凶极恶。而那些对文革运动存疑的"反动学者"们,则暗自窃喜,认为这是毛主席洗心革面、东山再起的先兆。然而无论哪一方,都低估了当年已84高龄的毛主席的精明与城府。

对于毛泽东来说,重用彭德怀绝非一时兴起。事实上,在决定这件大事之前,他就已反复权衡利弊,精挑细选。毕竟,文革运动给国家和军队带来的创伤,远比人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到处是门户大开、纪纪无名的流氓作风,部队军纪松弛,战斗力遭到极大削弱。作为开国元勋和久经沙场的老将,彭德怀无疑是重整军纪、提振士气的不二人选。

更重要的是,在毛主席的战略布局中,军队一直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文革运动对军队造成的冲击,使这最后一道防线也岌岌可危。届时若是再无人统帅号令,无产阶级专政恐怕就要成为一句空话。能找到谁,比彭德怀这个军阀式人物更加忠诚坚定、威望超然?

用一个"资产阶级军事家"来防范"资产阶级复辟",这在逻辑上是否存在悖论?是否意味着毛主席已开始动摇对彭德怀的"无产阶级觉悟"的怀疑?事实并非如此。在毛主席看来,思想改造远比肉体镇压更为重要。他重用彭德怀,不单是为了借重其军事功力,更是希望通过实践的锻炼,让彭德怀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大熔炉中重铸思想。

果不其然,刚一复出,彭德怀那直挺挺的军人作风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到战略方针、小到部队建设,他都亲力亲为,全心投入,对文革期间流毒的那些陋习毫不留情地予以否定和纠正。比如军委内流行的过度迷信"永恒真理"、形式主义作风等,都遭到了彭德怀的严厉指责。

这种敢于叫板的行事作风,无疑惹恼了不少人。有人开始怀疑,重用彭德怀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面对压力,彭德怀则是永不低头。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他公开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直言如果不解决好党内的矛盾和分歧,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

对于毛主席来说,这无疑是踩着了他的"雷区"。在他看来,军队服从党的领导是天经地义,而彭德怀则将矛头直指党内问题,这等于是在质疑党的领导权威,极为危险。事实上,早在重用之初,毛主席对彭德怀就存有重重疑虑。他认为,尽管年逾八旬,但彭德怀依旧是一个思想僵化、顽固保守的"资产阶级军事家"。

在毛主席眼里,彭德怀之所以一再走弯路,核心原因就是受到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污染。比如在文革初期,彭德怀就因为对"大跃进"持保留态度而遭到批评,被斥为"资产阶级军事观点的代表人物"。毛主席清楚,要彻底将彭德怀"再教育"过来,绝非一日之功。

然而很快,毛主席就发现彭德怀根本无法被"再教育"。在军委工作期间,彭德怀不仅言行直率,而且极力主张恢复一些被文革运动所否定的传统做法,这与毛的无产阶级政治理念存在根本分歧。双方的矛盾就此愈演愈烈,最终在1973年,一纸诏书下来,彭德怀被免去军委主任职务,再度蓝靛厂下放。就这样,这位开国元勋的最后一次执政尝试,戛然而止。

有人认为,毛主席对彭德怀的处理过于武断。但我却不这么看。在我看来,毛主席的做法无疑是出于对无产阶级专政事业的高度负责。他虽然曾一度怀疑彭德怀,但也给予了彭最后的机会。只不过当看到彭德怀根本无法被"再教育"时,毛主席才不得不狠下心来,将其重新打入冷宫。

对于一个共产党人来说,思想觉悟高于一切。一个人的思想如果已经被资产阶级观念所同化,即便他手中掌握重权,也注定将会成为一个威胁。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毛主席对彭德怀的处理,不仅合乎逻辑,更是一种被迫的无奈之举。

或许有人会质疑,难道就没有其他更加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吗?我想这种质疑是合理的。事实上,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处理人际关系这个问题上,确实存在一定的缺陷。他过于强调阶级斗争,过于武断,常常将人性化处理抛诸脑后。这种作风,给无数人的生命和事业,带来了莫大的创伤。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许正是因为毛主席这种敢于与个人利益对着干的坚韧和勇气,才造就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一切伟大事业,都离不开一些非同小可的牺牲。所以说,评判历史人物是否英明,不能仅凭其一时的个人作为,

所以说,评判历史人物是否英明,不能仅凭其一时的个人作为,更要看他们为实现远大理想和夙愿,做出了何种贡献。

从这个角度来看,毛泽东的做法虽然在当下显得有些草率武断,但他对于捍卫无产阶级专政事业的决心和勇气,却是令人难能可贵的。他宁愿孤注一掷,也不愿看到自己一手缔造的新中国,就这样重蹈覆辙,重新落入资产阶级法权主义的泥潭。

人们往往挟私而论是非,认为毛泽东对彭德怀的处理过于严厉。但如果我们把视角拉远一些,就会发现这种做法不啻于一种对彭德怀最高规格的尊重。毛主席之所以如此谨慎小心,正是因为他清楚,一旦放任彭德怀肆意妄为,后果将不堪设想。

作为开国元勋,彭德怀在军队中享有极高的威望。一旦他被资产阶级思潮彻底同化,携那股巨大的号召力肆意向党中央发难,那么新中国就有可能在内战的硝烟中重新分崩离析。为了避免这种最坏的结果,毛主席不得不采取铁腕手段,将这个"大祸根"连根拔起。

有人或许会说,这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但我们要清楚,在那个动荡年代,任何一个小小的火星,都有可能引发整个华夏文明的浩劫。所以毛主席警惕有加,也实属无奈之举。更何况,在当时那个舆论环境下,任何怀疑党的领导权威的行为,都必将遭到狂热分子的疯狂围攻。

一旦被彭德怀这个"大佬"乘虚而入,助纣为虐,那么党的事业就会付诸东流。所以说,毛主席对彭德怀的"清算",不啻是一次志在必得的"绝地反击"。他已铆足了全部决心,誓要扫清这最后的障碍,确保无产阶级专政大业的永续传承。

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对彭德怀的处置都饱受非议。但是从历史的维度来看,这一决定却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因为正是有了这次"绝地反击"式的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的事业才得以保住最后一线生机,为新中国的腾飞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所以说,每个伟大领袖在关键时刻,都必须拿出无与伦比的勇气和智慧,敢于对抗一切横流而来的狂澜。就好比大海上的航船,哪怕遭遇再大的波涛,也决不能掉头回航,必须乘风破浪,才能最终驶向理想的彼岸。

44 阅读:12574

李志贤

简介:欢迎大家给我点赞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