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朝时期,日本“渡海制”禁令下的“派遣僧”与“偷渡僧”

小鹿雨中听史 2023-12-28 14:17:24

中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邻居,传统文化之上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曾经的中国是日本学习的对象。尤其是唐朝时期,大量遣唐使前来中国学习,将大量中国唐朝时期的文化带到了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从唐朝末年开始日本实行了渡海制,不仅使得商人、官员与中国的交往出现了阻碍,更使得僧人难以来中国进行宗教文化交流。

到了宋朝时期,从日本来到中国的学习、交流宗教文化的僧人一般为“派遣僧”与“偷渡僧”,在渡海制禁令下的他们都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到中国的呢?

一、 日本实行“渡海制”

1、唐朝末期日本实行渡海制,限制人员出海

唐朝鼎盛时期,日本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乘风破浪渡海来到中国进行学习。这些人被称为遣唐使。从政治、文化、宗教乃至于服装、饮食等等几乎是学了一个遍。

唐朝的鼎盛使得日本人羡慕、钦佩,一波波的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交流。而大唐也以极为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他们。有的日本遣唐使甚至能在中国做官。

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的阿倍仲麻吕。他曾在大唐做过门下省的左补阙,官职虽然不高,但却有着许多与唐玄宗接触的机会,可见他在当时很受唐玄宗的信任。

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迅速由盛转衰,尤其是唐朝后期战乱不断。鉴于中国的实际情况,日本便颁布了渡海制这项禁令,严格控制官员、商人以及僧侣等人与中国的交流。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日本与中国之间的交流就更少了。

即便是到了宋朝,中国再次迎来了和平的盛世,但渡海制依旧限制着日本人出海的行为。

那何谓渡海制呢?其实渡海制并不是完全禁止国民出海,而是一种海上护送制度。

也就是说出海的人员必须经过政府的允许,由政府派遣才能出海。这样一来,出海人员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首先选拔出海人员会很严格,然后经过复杂的程序,最终能够获得出海资格的人少之又少。

尤其是日本民间的许多僧侣,他们迫切的希望来到中国学习佛法,但他们很难获得官方派遣资格,因此不能随意出海。

2、唐宋时期中国也实行过“渡海制”

日本的渡海制实行的非常严格,根据当时日本的史料记载,私自渡海者被发现之后可“徒三年”。而渡海制并非只有日本才有,中国也有。早在唐朝时期,为了进行宗教文化的控制,唐朝实行过渡海制。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鉴真大师东渡日本宣传佛法属于偷渡。

宋朝建立初期也实行过渡海制,但是因为宋朝文化兴盛,对于各类文化都采取包容的政策,所以渡海制便松懈了下来。

宋朝时期的日本社会出现了多种不稳定因素,如阶级矛盾严重,导致日本国内动乱不止,各种自然灾害出现导致粮食短缺,还有对外贸易期间战争频繁等等。

这些因素使得日本国内政局不稳。以至于宋朝曾下过禁海令,不让日本船只在近海停留。但宋朝时期的海上贸易繁荣,这禁令并没有太严格的实行,依旧有大量的日本商船在近海与中国进行商贸往来。

二、 到达中国的“派遣僧“与“偷渡僧”

1、来自日本的派遣僧

因为日本渡海制的禁令,使得大量想来中国的僧人只能通过两种方式渡海。一是做派遣僧,获得日本政府的许可,由日本官方护送来到中国。二是直接做偷渡僧,自己想办法偷渡到中国。

宋朝时期佛教在中国有了极大的发展,又因为印刷术的提升,使得宋朝拥有诸多的佛教典籍。获取这些典籍成为了日本僧人渡海来中国的重要目标。

宋太宗在位时期,日本的派遣僧奝然率领几个弟子取得了渡海来中国的官牒,来到汴京。被宋太宗赐予了大量的佛学典籍。后来奝然归国,他又派遣弟子前来,向宋朝的皇帝请求去佛教圣地五台山求取佛经。

日本的派遣僧因为是有着官方的派遣令,在宋朝还是很受尊重的。比如说宋真宗年间,日本有一位叫做寂照高僧率领一众僧人来到中国,不仅得到了学习佛法的机会,还受到了宋真宗的接见。

寂照不会说汉语,但是会写汉字,于是便跟宋真宗写字交流。《宋史》中记载“景德元年,其僧寂昭等八人来朝,寂照不晓缮写甚妙,凡问答并以笔札。诏号圆通大师,赐紫方袍。”

可见对于官方派遣人员,宋王朝还是很重视的。

2、来自日本的偷渡僧

偷渡僧相比于派遣僧来说境遇要差很多。许多偷渡僧无法与派遣僧那样拿到正规手续渡海前往中国,但是又向往中国的宗教文化,于是便采取了偷渡的方式。

宋朝时期因为海外贸易繁荣,日本与中国之间商船往来较多,所以偷渡僧们一般会选用偷偷乘坐商船渡海来中国。

北宋熙宁年间,日本有一个叫做诚寻的高僧想要渡海来中国交流佛法,于是便向日本政府报告此事,他希望跟着宋朝来日本经商的商人去往中国,拜访五台山等佛教圣地。

可惜诚寻高僧的请求没有被批准。于是他便做了一个偷渡僧,偷偷潜藏在一个中国商人的穿上来到了中国的台州,并在台州的寺庙中常住了下来。

《宋史》中就有关于这一段的故事的记载:“熙宁五年,有僧诚寻至台州,止天台国清寺,愿留”。当时,渡海而来的日本僧人大都会选择落脚在人口稀少的沿海地带,这对于他们来说会安全一些。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日本僧人戒觉,因为渡海制无法拿到合法的手续,也选择偷偷乘坐中国商人的商船来到了中国。他后来写过一本书叫做《渡宋记》,就记载了这次偷渡的过程,他在书中写到:“依恐府制,隐如盛囊,卧舟底,敢不出嗟。”可见为了能够偷渡成功,这些僧人也是吃了不少的苦头。

城寻、戒觉等人虽然吃尽了苦头,但好歹是来到了中国,并且在中国受益良多。许多想要偷渡却没有成功的僧人可就惨了。

宋仁宗在位时,有几个日本僧人准备偷渡来中国,结果出发前事情败露,最终这几个人被判处流放五年。

3、对日本渡海僧人的管理

尽管日本实行了渡海制,使得僧人们来中国困难重重,但依旧有大量的僧人想方设法的来到中国。对于日益增多的日本僧人,宋朝政府自然也会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一般来说,宋朝政府管理这些僧人采取两种办法,一种是政府直接管理。即政府派遣专人对日本僧人进行管理,让他们在中国境内从事与佛学相关的事宜。比如说曾经有日本僧人被宋朝政府派到地方上担任僧官。

这种管理制度虽然效率高,却也存在弊端。毕竟政府的能力有限,很难抽出太多的精力来管理这些僧人。

而大量的日本僧人来到中国,使得他们内部出现了相应的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中会有官员专门负责管理僧人。这算是民间管理的一种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灵活度较高,所以十分常见。

三、 渡海僧来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1、渡海僧推动了日本佛教的发展

唐朝时期,大批的日本僧侣来到中国求学。这些高僧回到日本之后创建了多门佛教宗派,为日本佛教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宋朝时期,渡海僧来到中国求取了大量的佛学经典,有的僧人干脆留在中国深入学习佛法。宋代时期中国的佛学十分兴盛,各类宗派高僧辈出。日本渡海僧来到宋朝求学之后归国也能如唐朝时期学成归国的僧人一样开宗立派。

南宋时期的日本僧人明庵荣西,在中国学习佛法之后回到日本开创了日本佛教的禅宗,成为一代高僧。

宋朝时期,渡海僧来中国求学,无论是政府派遣的“派遣僧”亦或是偷渡而来的“偷渡僧”,他们将所学知识带回日本,大大推动了日本佛教文化的发展。

2、渡海僧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在中国兴起,日本渡海僧来到中国求佛问法也会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被渡海僧们带到了日本,对于日本文化影响深远,程朱理学中的三纲五常讲究的是对君主绝对的忠诚,室町幕府时期形成的武士道精神也很讲究忠诚于君主,很有程朱理学的韵味。

另外,宋朝时期的书法、诗词、绘画等文化艺术也以渡海僧作为纽带传到了日本。尽管日本渡海制较为严格,却始终无法阻挡宋朝时期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

参考资料:

1、《宋史》

2、《渡宋记》

0 阅读:36

小鹿雨中听史

简介:读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