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父母”、“爹娘”,这些称呼有何区别?你家怎么喊?

小鹿雨中听史 2023-12-30 09:12:22

“爸妈”、“父母”、“爹娘”——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称呼,却蕴含着极大的秘密,你知道吗?

如果你觉得“爸妈”是现代才出现的叫法,那可真的就是大错特错了。世界上所有文字的出现和发展,都离不开音、形两个基础。而最早创造“baba”“mama”的人,出乎你的意料。

“ma”、“mu”、“ba”、“pa”——这些音节,是婴儿咿呀学语时就能发出来的声音。也可以说,我们的祖先在语言的“婴儿期”就创造出了“ba”“ma”的音节。所以说用“爸妈”来称呼父母,是全人类古老的传承。

为什么说是全人类古老的传承呢?汉语中“爸妈”的发音,和西方语言体系中用“mum”“papa”来称呼父母的发音非常的接近。可见,人类相同的发声器官,创造了对父母最原始的称呼——“bama”。

“爸妈”的汉字也是由来已久,最起码在汉朝之前就出现了,三国时期编纂而成的《广雅·释亲》中,有明确的记录:“妈,母也”、“爸,父也”。

我们普遍称呼父母为“爸妈”,还是近100多年才有的事情。洋务运动、西学东渐,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发现国外的事物都是那么摩登、时尚,连对父母的称呼都是这样。于是,开始重新拾起老祖宗创造的“爸妈”,并成为一时的风气。

晚清文学家吴趼人于1905年前后创作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中已经将“爸妈”作为父母的称呼而开始使用,文中是这么写的:

天已向午了,忽然一个小孩子走进来,对着他道:“爸爸快回去吧,妈要起来了。”

那旗人道:“妈要起来就起来,要我回去做甚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开始推广普通话,“爸妈”逐步取代了其它,成为全国统一的称谓。

而“父母”这两个字出现的年代,那可是相当久远了,甲骨文里就有父、母的字形。其中“父”象右手持棒之形,可以理解为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代表父亲;“母”象母亲有乳之形,代表了母亲。

可以说“爸妈”来自于人类的启蒙期,而“父母”则兴起于人类的社会期。有了人类社会,出现了家庭的概念,也就出现了“父母”的称呼。前秦很多文章典籍都能见到“父母”的表述,比如《诗经·蓼莪》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渐渐地,人们在生活口语中,“父母”不再成为主流,但在书面语中依然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比如我们所熟悉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如果要换成《我的爸爸妈妈》总感觉那么怪怪的,早几年的热播电视剧《父母爱情》,要是改成《爸妈爱情》或者《爹娘爱情》就不是那个味儿了。

再来说说“爹娘”,“爹”这个字也是根据读音造的字,这要按照当时的地域环境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外来词”。

北宋陈彭年、丘雍创作的语言学著作《广韵》中,记录了“爹”字的两种读音。

一种是“屠可切”拟音da,注解为“北方人呼父,与南史不合”,算是地方说法;另一种是“陟邪切”拟音ʈia,注解为“羌人呼父也”。

无论最初是否同源,至少当今普通话中读作die的这个语素,倒是存在从汉语以外的语言传入的可能性。所以说,称父为“爹”是在宋或者宋以后,也是民族融合的一种体现。

如果在影视剧中,看到唐朝甚至更早的人称呼自己的父亲为“爹”,那真的是打破了历史的时空隧道,上演了一出“关公战秦琼”。

唐朝或者再以前的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多为“爷”或“耶”——发音相似。比如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辞》中“阿爷无大儿”“爷娘闻女来”;唐朝诗人杜甫《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

如此一来,你会惊喜的发现:父变母不变,阿娘多相见。

一般认为,我们现在称呼母亲的“娘”字是由“孃”转变而来,吸收了“孃”的意义。如今“孃”已经作为“娘”字的异体字来释义。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娘”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而“孃”在《说文解字》中的收录了篆体。这两个字的意义虽然都指女性,但“娘”更多的是指代小姑娘,年轻的女性。

我们熟知的古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这里的“大娘”可真的不是大妈,而是诗中所写的“佳人公孙氏”。含义不同,这画面感可是完全的两样。在日本语中“娘”字依然保留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释义,用以指代女儿、闺女、女孩子。

“孃”则用于指代母亲,虽然现在“孃”已经被“娘”取代了,但有些方言区还是用“孃孃”来称呼母亲及与母亲同辈的妇人,如婶婶、姑妈等。

如今,“爹娘”已经不多见于书面称谓,但在北方一些区域依然继续使用,人们觉得用“爹娘”来称呼父母,会感觉非常的亲切、接地气。

焦波拍摄的纪录片《俺爹俺娘》,马建涛演唱的歌曲《俺爹俺娘》,这些反应故乡生活的文艺作品,原汁原味,让人难忘生长的土地。

除了“爸妈”、“父母”、“爹娘”之外,中国疆域辽阔,天南海北对父母的称呼也透漏出当地文化的特色魅力。

《白鹿原》中晋中人称呼父亲为“大”,试想在黄土高原上,这一声“大”注定比“爸”和“爹”都更有穿透力。想来,约定俗成的称呼,也离不了生养的这方水土。

江南的吴侬软语,就如同嘴里含着一颗珍珠,每一个音都是那么的珠圆玉润、回荡绵长。吴方言区的人们,称呼父亲为“爹爹”(音同dia'dia);向别人说起父亲时,一般叫爷(音同ya),可以说是保留了汉语发展历程中的时代烙印。

“爸妈”、“父母”、“爹娘”——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称呼,却饱含着历史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和地域民俗的文化特色。但不论如何称呼,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与爱始终未变。

0 阅读:15

小鹿雨中听史

简介:读史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