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麦克阿瑟9:你具备政治家的素质吗?不具备就学学

巴巴维维 2024-05-04 10:35:14
【人物篇】麦克阿瑟9:你具备政治家的素质吗?不具备就学学

1944年7月底,当新几内亚岛西部的战事进入尾声时,马歇尔致电麦克阿瑟,要求他立即动身前往珍珠港,“一个大人物”将在那里与他会谈。

能被马歇尔和麦克阿瑟一同认为是大人物的能有谁?自然只有罗斯福了。联想到不久前马歇尔所说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没有就从哪条路线进攻东京做出决定”,麦克阿瑟自然明白这是做出决定的时候了。

麦克阿瑟是乘飞机去的,比乘船来的罗斯福早到了几个小时。他没有去跟尼米兹、哈尔西等人会合,而是跑到太平洋战区地面部队司令理查森的寓所,两个人闭门聊了很久。

这个理查森也不是善茬。7月初,刚刚结束的塞班岛战役再次引发了美国陆海军之争。战役期间担任两栖登陆部队指挥官的霍兰德·史密斯以指挥不力为由,在火线上将陆军第27师师长拉尔夫·史密斯撤职。

后者马上返回珍珠港,在理查森面前告了霍兰德·史密斯一状。理查森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把这件事定性为海军对陆军的排挤(实际上第27师的确打得很差,否则霍兰德·史密斯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他先是向塞班岛派出一个调查团,然后又亲自赶到塞班岛,为第27师撑腰。

麦克阿瑟急于见理查森干嘛呢?他是来打探消息的。

与罗斯福随行的只有参谋长联席会议名义上的主席莱希,马歇尔(陆军总长)、欧内斯特·金(海军作战部长)和阿诺德(陆军航空兵司令)都没有一同到珍珠港。

麦克阿瑟心里有底了。因为反对他沿着“新几内亚——棉兰老岛”北上的核心人物是欧内斯特·金,罗斯福没带上他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当麦克阿瑟的敞篷车开进码头时,罗斯福乘坐的“巴尔的摩”号巡洋舰早已经到了。在炎炎夏日里,麦克阿瑟身穿一件卡其布军装,还加了一件皮夹克。当他独自登上军舰时,尽情享受了人群送给他的掌声和欢呼声。此时尼米兹、哈尔西等一众海军将领正在舰上与罗斯福交谈,嘈杂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引得舰上的人探头观看。

在随后的两天,罗斯福“饶有兴趣”地听取了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各自制定的作战计划。在会谈的终尾,麦克阿瑟主动问起了国内大选的情况。罗斯福反问麦克阿瑟持什么看法,后者立即回答说:“我对国内的政治形势一无所知。不过我确信军队是一致拥护你的。”

这话咋理解?前半句是想说“我不关心政治,也无意参选”;后半句是想说“军队会支持你,我是军队的一员,我也会支持你”。

在当晚的宴会上,罗斯福低声对尼米兹说:“为了国家的荣誉和战略需要,在攻取湾湾之前,占领菲律宾怎么样?”

罗斯福当然不会对尼米兹说是为了他个人,当然他也绝不仅仅是为了他个人。毕竟面对这场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战争,决不能出现不必要的闪失,美国作为最重要的参战国之一,政局的变化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罗斯福无论是出于个人利益还是他所讲的“战略需要”,他都想在任上亲眼看到胜利的那一天,也想成为战后秩序的维护者(作为“相互猜忌”的产物,如果罗斯福不去世,冷战格局迅速形成的局面未必会出现)。

那么我们就要看一看尼米兹和麦克阿瑟的作战计划,仅从军事角度到底孰优孰劣了。

太平洋战场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中途岛战役前,盟军处于防御阶段,日军则四处出击。此战后,战场上因日本海军损失巨大而进入了战略平衡态势。双方的海上力量趋于平衡。

中途岛战役后至瓜岛战役,双方处于相持阶段。美日双方都在这个阶段耗尽了战前积攒的海上航母打击能力。

瓜岛战役结束后,随着美国海军“下饺子”般的补强,已经完全具备了反攻的实力。在此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做出战略决定,将海上增量集中编组,由海上支援编队、两栖编队和两栖登陆部队共同组成第5舰队,从日军防线的侧翼,也就是中太平洋地区出击。

1943年11月发起的吉尔伯特群岛战役和1944年2月的马绍尔群岛战役消除了日军对珍珠港的隐患,同时为美军赢得了西进的前进基地。

1944年6月发起的马利亚纳群岛战役,美军实现了三个作战目标。其一是突破了日军所谓的“绝对防御圈”,此战后美军可以北上进攻日本本土,继续西进进攻硫磺岛和湾湾,也可以南下与西南太平洋战区会合,一同进攻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

其二是第5舰队在马里亚纳群岛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进行了一场决战(菲律宾海海战)。日本海军在这次海战中有3艘航母被击沉,4艘航母被击伤,再也无法拼凑出与美国海军决战的力量(莱特湾海战日军没想跟美国海军决战,而是把目标放在阻止美军登陆上)。

其三是海军为陆军航空兵夺取了关岛和塞班岛,此后美军远程航空兵部队可以从这里起飞,对日本本土实施战略轰炸。

相比于海军清晰的行动思路,西南太平洋战区虽然也可圈可点,但稍显逊色。

1942年7月开始的巴布亚战役与瓜岛战役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目的是阻止日军南下进攻澳大利亚的企图。

1943年全年至1944年7月开展的一系列反攻,主要目的则是打碎日军在南太平洋上的防御锁链,为北上反攻创造条件。其间盟军采用“蛙跳战术”,避实击虚,不与日军逐岛争夺,即节省了时间,也减少了伤亡。

但从这一刻开始,陆海军在进攻方向上产生了巨大分歧。尼米兹和欧内斯特·金提出直接进攻湾湾,以便将日军的整体防线一分为二,完全割裂日本本土和南洋资源区的联系,然后全力向日本本土进攻,只要捣毁了日本人的老巢,战争就可以胜利结束。

麦克阿瑟极力主张进攻菲律宾,他给出了两个理由。其一是海军的主张太冒险,在没有陆基航空兵支援的情况下,向重兵防御的湾湾发起进攻,必然会遭遇重大伤亡。

如果说麦克阿瑟的第一个理由还是从军事角度出发,那么第二个就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了。他认为美国亏欠菲律宾,早一天解放菲律宾,就能早一点得到救赎。他还说:“尽快解救1700万菲律宾人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能让他们再度失望。”

尼米兹和欧内斯特·金对麦克阿瑟的主张提出了反驳。事实已经证明,海军完全可以凭借强大的舰载机赢得战场上的制空权,所以必须依靠陆基航空兵才能保证空中优势是站不住脚的。而且“蛙跳战术”已经在战场上多次成功运用,那为什么一定要进攻菲律宾?而不是选择跳过这个由40万重兵防御却无海军支援的群岛,以缩短反攻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呢?

至于考虑到菲律宾人民的情感那就是无稽之谈了,在大是大非面前,难道需要“感情用事”吗?

欧内斯特·金很自信可以当面驳倒麦克阿瑟,也许就是因为这一点,罗斯福寻访珍珠港没有带上他,而是让更听话的尼米兹和麦克阿瑟PK。后者尽到了一个战区司令的职责,也尽到了一个“臣子”的本分——服从大局。

高层结束纷争后,后面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交出指挥权,将所属部队划归哈尔西领导的第3舰队。麦克阿瑟又将战区地面部队整编为三个集团军——布兰西指挥的澳大利亚第1集团军负责继续围困南太平洋上被孤立的日军,同时担任菲律宾战役的预备队;克鲁格指挥的第6集团军和艾奇尔伯格指挥的第8集团军,搭载战区所属第7舰队的军舰北上实施进攻。

1944年9月初,哈尔西率领第3舰队出现在菲律宾海域,开始对棉兰老岛等地的日军机场实施空袭,其间他发现日军在群岛南部和中部的防御空虚。于是哈尔西建议放弃进攻棉兰老岛,提前在菲律宾群岛中部的莱特岛实施登陆。

9月15日,参谋长联席会议作出决定——10月22日进攻莱特岛;12月20日进攻菲律宾群岛北部的吕宋岛。太平洋海军在此期间全力支援陆军行动,确保尽快夺取菲律宾全境。1945年初,第3舰队调离菲律宾海域,由斯普鲁恩斯组织实施对硫磺岛的进攻。

9月21日,麦克阿瑟签发进攻莱特岛的进攻命令。战役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占领莱特湾入口处的各处小岛,为登陆做准备;第二阶段是动用四个师抢滩,夺取机场并向纵深发展;第三阶段是攻占岛上重要目标;第四阶段是清理残敌。

他还特别强调一点——莱特岛守军主要是日军第16师团,他们是1941年进攻菲律宾的第14军主力。

10月14日,麦克阿瑟从布里斯班赶赴新几内亚岛北部的荷兰迪亚港,然后于16日登上旗舰“纳什维尔”号向菲律宾进发。

10月19日,由20万登陆部队和700多艘军舰组成的攻击部队借着夜色悄悄驶进莱特湾。在此之前,先头突击分队已经占领了莱特湾入口处了两座小岛。

10月20日拂晓,随着上千门舰炮一起怒吼,耗时十个月的菲律宾战役拉开帷幕。

炮击是以上千枚火箭弹齐射结束的。随着浓烟消散,登陆官兵发现刚刚还满是葱郁的海岸已经变成了一片荒凉、尘土覆盖的废墟。

各处滩头大多进展顺利,第1骑兵师、第24步兵师和第96步兵师顺利登岛,日军在这里部署的火炮大多已经被摧毁。第7步兵师在登陆时遭遇顽强抵抗,这个经历过阿图岛战役和马绍尔群岛的部队经过激战,也顺利登岛。

整个上午麦克阿瑟都待在舰桥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滩头。突然,海面上出现一个潜望镜,引得“纳什维尔”号上一片恐慌。两艘驱逐舰迅速靠近,他们用深水炸弹击沉了日军的潜艇。

类似的险情时有发生,不过麦克阿瑟在整个战役期间依旧热衷于冒险。他经常会出现在战斗的最前沿,甚至会亲自指挥机枪手向日军阵地射击。

其实他骨子里还是一名不怕死的战士。

当天下午,急不可待的麦克阿瑟乘坐登陆艇向滩头驶去,然后跳下齐腰深的海水,时隔31个月再次踏上了菲律宾的土地。在他身边依旧簇拥着大批记者,麦克阿瑟没有让记者们失望,频频冒出足以打动大众的讲话:“虽然我只跨了三四十步就到达陆地,可是这几十步却是我有生以来意义最大的步伐。我确实相信我回来了,回来打击巴丹的死敌来了。”

在滩头,一个临时广播站迅速搭建起来。麦克阿瑟随即向全世界发表演讲。他反复强调“我回来了”,并拍着菲律宾新任总统奥斯米纳的肩膀说:“我们要商量一下把行政权移交给你的事情了。”

麦克阿瑟在莱特湾滩头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迅速传到了全世界,然后它们就成了二战最经典的场景之一。

其实这次登陆对麦克阿瑟个人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但对整个二战战局并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刻意夸大反倒流于粗鄙。

10月21日,首批登陆的四个师开始向内陆挺进。10月23日,美军攻占莱特岛上的重要据点塔克洛班。在这里奥斯米纳宣布菲律宾政府迁回本土。

美军在莱特岛随后的战斗中逐渐陷入停滞。由于可以得到北部吕宋岛的持续增援,莱特岛守军在一座不知名的山岭挡住了美军的进攻步伐。

11月6日,麦克阿瑟抵达第24步兵师指挥部,严令该师师长尽快拿下前面的山岭,并威胁他一周之内不到达山的那一边,就将其免职。

不过麦克阿瑟的逼迫没有产生奇效,至11月底,美军依旧驻足在原地。挡住他们前进的这条山岭后来被称作“断头岭”。

12月7日,第6集团军司令指挥第77步兵师在莱特岛北部的奥尔莫克登陆,从而打破战场僵局,形成对日军南北夹击之势。

12月21日,两路美军会师,莱特岛上的主要战斗至此结束。

在莱特岛争夺战还未结束时,美军于12月12日在吕宋岛以南的民都洛岛实施登陆。由于进攻突然,美军迅速占领了该岛上的两处机场。此战后,肯尼的航空兵部队得以前移,可以直接对吕宋岛的登陆行动提供空中支援。

12月14日,哈尔西的第3舰队出动舰载机,开始对吕宋岛各处空军基地实施空袭,击毁日军飞机200架。

12月17日,第3舰队为补充油料撤离菲律宾海域。

12月24日,日军一支由2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从越南金兰湾出发,向民都洛岛驶来。此时岛上已经部署了100多架作战飞机,它们于26日夜对日军舰队实施打击,击毁一艘驱逐舰。日军舰队不得不退出战场。

此后,美军航空兵集中对吕宋岛南部实施轰炸,还佯装在该岛南部实施登陆。1945年1月4日,麦克阿瑟跟随第7舰队北上。1月9日,美军突然在吕宋岛西北部的林加延湾实施登陆。同样因为事发突然,整个登陆行动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仅在登陆首日就有5万多人上岸,并在陆地上建立了纵深6公里的滩头阵地。

2月7日,麦克阿瑟跟随第37师进入马尼拉。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前往圣托马斯大学看望关在那里的战俘。随后他又来到比利比德监狱,那里关押着800名“巴丹战俘”

2月14日,美军攻入巴丹半岛;16日,第503空降团2000人在科雷希多岛实施空降,并与守卫那里的5000日军激战。

2月21日,巴丹半岛上最后一个据点被美军拔除。2月26日,科雷希多岛守军除极少数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消灭。

2月27日,麦克阿瑟在马尼拉举行仪式,宣布菲律宾政府在马尼拉正式成立。随后他又一次发表深情演讲:“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感慨万千的时刻。我的脑海里充满着故人的亡灵——先父、奎松、塔夫脱、伍德、史汀生、西奥多·罗斯福。在这座城市里,我的母亲安息了,我向妻子求婚,我的儿子出世……”

1 阅读:63

巴巴维维

简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