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要投刘备,刘备和诸葛亮究竟谁成就了谁

星洲看历史 2023-08-13 12:26:00

东汉末年,汉室颓废,皇权虚弱无力,地主乡绅相互兼并土地,各大诸侯纷纷割据。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各地俊才纷纷亮相登场,一是为自己找个可靠的窝以存世,二是找个强大点的好实现自我价值,当然也有忠心扶汉室的。可是,为什么像诸葛亮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就跟了刘备这个无依无靠没权,没式的草鞋商呢?为什么不去跟随同样礼贤下士的曹操或孙权等大诸侯呢?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重谈一档子旧事了,就是究竟是刘备聘请了诸葛亮呢,还是诸葛亮选择了刘备?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又说道说道一下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了,有必要再去考究一下它的真伪。

我们都知道中国自古以来受儒家道家等文化的熏陶,想要成为君子心中就必须要有情有义。“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中国早已是人尽皆知:诸葛亮只是因为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才有了后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至于流芳百世,为后世所传颂。但“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自于小说《三国演义》,我们还知道小说毕竟不是历史,所以,其真实性还是值得怀疑的。

陈寿是三国时期人,而且他也在蜀做过官,所以《三国志》中的记载还是可信的。《三国志》记载说:“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诸葛亮是徐庶推荐的,由是看来“三顾”则是真的了。那么,我们就转入下一个话题:诸葛亮为何要让刘备“三顾”?

关于这个话题,从表面上看诸葛亮是在考验刘备的诚意,但问题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电视剧《三国演义》(86版)是根据小说改编拍摄的,在“三顾茅庐”这场戏中有个大雪纷飞和春暖花开的镜头,说明这个“三顾”时间很长,至少有一年吧。但是,在《三国志》中却是一笔带过,对过程、细节均没有描写,但我们推猜应该时间不短。因为,时间拉得一长,如果刘备没有诚意就会推动耐心。

但是,我们还可以做另外一种假设,诸葛亮还有吊刘备“胃口”之嫌。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因为诸葛亮之才,在荆州已经传得很神了,名气很大,这在他也是资本。更何况有徐庶的推荐,而徐庶之才自称不如“卧龙”,还能给刘备带来如此大的作用,可见诸葛亮是何等样的人了。诸葛亮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增大在刘备心中的位置,而且他确实有才。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还做了些什么呢?

肯定是什么也没有做,只是运动脑子而已。他其实也是很纠结,他也在犹豫。或者一开始他确实是不想跟随刘备。刘备有什么呀?年过半百还连一块属于他自己的地盘都没有,论实力兵不过万;论人力资源,文不过简雍、糜竺之流,得了一个能用的徐庶还被曹操“挖”走了;武也只有关、张,也不过匹夫之勇耳。刘备到底用什么来与群雄逐鹿?他得首先想明白这个问题呀!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就等刘备的第三次来请了。

第一,刘备有优良的品质。你想,他从一个“贩屐织席”的村夫,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已经做得很不错了,而且是屡战屡败,他仍然在坚持,这种百折不挠的品质到哪里去找呢?第二,刘备是皇亲国戚啊!这个却是他的资本,汉室虽然倾颓,但确实还存在,这个可以形成一种亲各力、凝聚力的。第三,就是刘备当时提出的口号了,群雄割据,不尊汉室,“匡扶汉室”还是很有号召力的。这一点只不过后世被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盖过了。第四点,关于眼下刘备实力太弱的问题,他想到了孙权可以引为“外援”,可以借孙权的势力来发展自己的势力。

在想通了这些之后,他最终下决心投刘备了。当然,更重要的原因,他还考虑了个人“出头”的问题,“鹤立鸡群”那是一目了然,如果鹤立鹤群,那看起来就都是鹤了,这和当年贾诩投张绣是一个道理,毕竟物以稀为贵吗。这一点,也就是大家一直争论的,诸葛亮为何不投曹操或孙权的原因,而只有刘备的情况最适合他今后的发展。那么,我们再看下一个话题了,刘备和诸葛亮究竟是谁成就了谁?

其实他们二人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从三国的历史背景来看,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自然是要诸葛亮来成就他的事业,而诸葛亮也没有辜负他,最后让他“三分天下”有了其一;而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诸葛亮也希望能够借助刘备有所成就,最终他也成功了,因为在历史上他的名声要远比刘备大。

诸葛亮和刘备一直被视为古代君主与朝臣关系的典范。但众所周知,诸葛亮是在互联网上被黑的三国中最糟糕的历史人物之一,那么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重用不重用,关键看位置,下面从诸葛亮开始到汉昭烈帝刘备驾崩,通过诸葛亮官职的变化,看看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真正关系。

公元207年,诸葛亮和刘备在世界上,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再三推脱后,最终同意。最早的诸葛亮没有任何官职,是作为刘备工作人员从事辅助工作的,这段时间刘备和诸葛亮谈得很愉快,直接通过磨合期进入蜜月期,甚至形影不离,历史造成了关羽、张飞的不快。

刘备对关羽和张飞解释说:“我有孔明,像鱼一样取水,希望你不要再说了。”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友情就是由此而来的。曹操南下,诸葛亮自告奋勇去东吴游说,健谈的孔明说服孙权,因此孙权和刘备达成联盟。这是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的第一个伟大成就。诸葛亮和刘备是古代君臣关系的典范。

刘备曾说:“只有孔明,鱼里有水。”因此,人们自然认为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是“谁也离不开谁“。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每当遇到军事和政治事务,刘备就相信诸葛亮,听诸葛亮的话。随着人们读历史越来越理性,人们开始怀疑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真的是“鱼和水”吗“?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一直很微妙,从三顾茅庐到白帝城,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不是蜀汉第一人。

众所周知,攻占四川是刘备最重要的战役,但他让诸葛亮守卫荆州,以庞统、法正为主要谋士,协助自己攻占四川。一切稳定下来的时候,刘备就让诸葛亮进了四川。如果刘备心中极为看重诸葛亮,他会攻四川战役,为何不任用诸葛亮?显然不是。刘备攻占四川时,诸葛亮被提拔为军事将领,益州郡(今云南宜良县)太守。

这是要把诸葛亮从权力中心移走,而蜀郡(成都)太守就是法政,这意味着在刘备的心目中,法政的地位高于诸葛亮。刘备攻打汉中时,诸葛亮的处境比较微妙,主要负责前线的粮草供应。在历史上,君主和官员之间有许多默契的合作。刘邦和萧何、张良,刘备和诸葛亮,曹操和郭嘉,李世民和魏征,赵匡胤和赵普,朱元璋和刘伯温,其中最著名的是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的“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出来,就像一条鱼在水里,而诸葛亮的归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刘备从布衣中赢得三分天下。如此说来,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蜀汉阵营中,诸葛亮的地位肯定是非常高的。时至今日,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和刘备的事迹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了,但是诸葛亮和刘备的真实关系如何呢?

这一点可以从诸葛亮的官职来看。公元207年,诸葛亮在和刘备纵论天下,提出著名的“隆中对”后,刘备力邀其出山,从此之后,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的学者,开始辅佐刘备。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发展壮大,平定了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通过这个官职来看,诸葛亮的地位不是很高。三国时期的中郎将是个杂号将军,不过刘备特地加了军师二字,也就是说为诸葛亮专门设了军师中郎将这个职位。蜀汉阵营中,仅仅两人担任过军师中郎将,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庞统。入川之战中,庞统率众攻雒城,被飞箭射中而死。此后,诸葛亮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刘备为诸葛亮专设的第二个官职——军师将军。

这时候的诸葛亮实际上被赋予丞相的职权了,这也是一些人说诸葛亮跋扈的原因,因为区区一个军师将军居然严刑峻法、治理蜀地了,其实这个越权行为刘备肯定是默认的。《先主传》也明确说了: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股肱二字可比谋主要更进一步的。这时候的诸葛亮已经是位极人臣,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

庞统死后,诸葛亮就成为了最为器重的大臣。公元219年,刘备全据汉中,又派遣刘封、孟达等占领上庸诸郡,刘备集团势力达到顶峰,同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这就是著名的“四大将军”。司隶校尉是个核心职位,可以监察百官,拥有不输丞相的权力。历史上的司隶校尉是丞相和宰相都怕的官职。这个官职的作用可以直接向皇帝汇报大臣的过错,其次一些级别很低的官职,司隶校尉可以直接逮捕。刘备对诸葛亮的任用一直在搞特殊化,先是专门设置了军师中郎将和军师将军两个职位,等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后又让其兼任司隶校尉,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司隶校尉这三个职务随着诸葛亮的不再担任也从蜀汉的官职序列中消失了。由此说来,诸葛亮一直是受到刘备重视的。

0 阅读:2

星洲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