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广东梅大高速公路塌方路基的几种先天缺陷可能分析

巴山乡音 2024-05-06 09:11:08

广东梅大高速公路2024年5月1日因雨造成路基塌陷,造成48人死亡,30人受伤,损失惨重,社会影响很大。事故发生后,就事故发生的原因,网络上众说纷纭。广东连续多日大雨,无疑是导致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塌陷路段路基的先天不足,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可能原因。目前没有更多细部照片,也没看到地质、设计和施工资料,依据网上照片推断和下结论,难免会失真和不准确。因此,本文不讨论本次事故发生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仅就所呈现高速公路路段线路、山体、路基和护坡的情况,谈谈该段路基的“先天缺陷”。如果高速公路通车那天运营算出生的话,那么出生前的工作就属于先天因素。现在,我们就探讨一下这种先天因素的缺陷。高速公路路基按开挖方式分为挖方路基、填方路基、半填半挖路基。目前不能直接判断该段路基是属于其中哪一类型,我们分别讨论。一、挖方路基:这三种路基类型中,挖方路基最稳定,施工简单,后期沉降小、维护相对容易。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当挖方路基位于滑坡体、地质断裂带,软土地基等地段时,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固措施来防止路基塌坍、滑溜等次生灾害的发生,以免危及行车安全。如果事发路段属于挖方路基,则从塌方出来的土体看,因为没有左侧山体塌出的土,基本上均是路基基床土,这些土以黄质土居多。南方黄土或为粘土,或为粉土,易吸水,吸水后失稳易塌方。在建设阶段,一般对这种软性基床土要做特殊处理。或重夯、或换填、或通过水泥混凝土桩等方式来加强基床土体的稳定。显然,塌方路段没有看到这些处理方式,如果有这些处理方式的加持,基本上也不会塌方了。这是该段路基如果是挖方路基的先天缺陷可能。二、填方路基:这段路基,从新闻图片上看,至少分成三层台阶,按一层台阶10米计算,这段路基坡长至少达30米。如果是填方路基的话,这三个台阶的坡比应当各不相同,上部较陡、中间次之,下部较缓。目前图片显示,上面两级台阶基本上坡比一样。坡比一样的目的,减少了填土量,但增大了路基失稳的概率。3级台阶以上的填土,属于高填方路段,属于建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制定专项施工方案的单位工程。建造过程中是否制定了这些方案,不在本文讨论范围。高填方路段的填料,优先选用透水性好的填料分层填筑,每个分层段,均会铺上一层土工格栅等加强处理。从该路基的照片和挖掘机开挖后情况来看,很遗憾,没有看到土工格栅等材料。这是该段路基如果是填方路基的先天缺陷可能。三、半填半挖路基:如果这段路基是以挖作填的半挖半填路基。则防止填方路基与挖方路基的沉降不一致导致塌方和滑溜是这种路基的重中之重,在两者的结合部位一般会做特殊处理,比如挖台阶、加钢筋、换填砂石料等方式处理,不一而足。没有资料显示这是横向半填半挖段、还是纵向半填半挖段,还是两者均有,填方、挖方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又各是多少,但从塌方后图片看,没有看到黄土之外的填料,这是该段路基如果是半填半挖路基的先天缺陷可能。四、挡护措施:南方雨水较多,路基没有象桥梁那样入地扎根,没有象隧道上、下、左、右均有围护,易产生滑坡、塌陷等次生灾害,危及行车安全。在建造过程中,针对上述三种路基,会采取和路基基床基本等高的重力式挡土墙、衡重式挡土墙挡护、或者在路基上、下部采用抗滑桩、桩板墙、锚索桩、打锚杆、格栅等挡护工程来保护山体和路基稳定,确保行车安全。该段路基,从事故图片来看,很难找到这些挡护措施。当然,因为下挡树木较多,有可能被其挡住。但挡护设置存在缺陷,是该段路基挡护工程的先天缺陷可能。五、监控措施:高速公路对于高填方路基、断裂带山体和路基、半填半挖山体和路基、滑坡体山体和路基,均会设置沉降和位移监测点,如果发生了很明显的沉降和位移,均会报警提示。显然,这段路基的沉降观测或者没设置,或者设置不到位或者布置不合理,或者有报警警示但没有人值守,导致事故发生。这是这段路基监控观测的先天缺陷可能。六、排水措施:从图片来看,左侧山体属于反向排水,即水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处的涵洞或者沟渠内排水。这种反向排水沟槽一般较深、排水坡度和行车方向相反,雨水中的泥土很容易堵住排水沟,形成积水坑。水无法排出后,势必下渗至路基基床土,当下渗雨水足够多,而基床土排水不畅时,就会滑塌。造成这条高速公路塌陷路基先天不足的原因很多,究竟是设计、施工、监理、建设一方还是几方的责任,相信不久就会有结论。我们关心的是,这条高速公路其他路基路段,是否也存在这些先天不足。如果存在,当再次发生这种连降暴雨的极端天气时,我们如何防止塌方、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才是我们今后要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梅大高速公路塌方##梅大高速公路#

0 阅读:1427

巴山乡音

简介:用心思考,从表象找真相:找依据,不入木三分,只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