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旅行里的奇妙人生|聊书《平面国》

大安于隅 2023-11-22 10:13:19

—— 大安聊书系列 ——

想聊一本书,又不止于想聊这本书

【书名】

《平面国》

【推荐阅读人群】

对维度世界的想象感兴趣的朋友

【类别】

文学 长篇小说

《平面国》是一本狠狠拉伸了一把我的想象力的书。

有一个国家叫平面国,里面住着各种平面图形,线段、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不同形状是不同性别和阶级。他们的世界里只有长和宽,目之所及不是点便是局部有所变化的线段。他们在自己的二维国度里,构建出了一个有着严格礼仪规范和社会秩序的平面国。

故事中,执笔这个故事的是平面国里的数学家正方形。他写给谁看的呢?是写给有着长宽高维度的空间国里的人看的。

他叙述了平面国的社会生活,比如怎么识别对方的形状,他们的阶级晋升是怎样进行的,他们的儿童教育是怎样的,平面国的女人们又是怎样特殊的存在…为了让空间国的人更明白他们的视角,书里还有专门的几何示意图…

(*图片来自本书)

正方形本来在自己的维度里过得好好的,忽然有一天一个球出现在他家,说,“我要来给你普及真理了,你们的社会只是个平面,我让你看看三维空间的样子!”正方形被拽出了平面国,犹如来到了神的国度。

这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正方形看待平面国的视角,回到家后,正方形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正方形了。他想试图告诉平面国所有居民,三维空间存在的真理,但没有人相信,他被关了起来。这个故事便是他写于被关押期间。

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刚好也在看量子相关的书,在惊叹于作者对平面国构建的奇思同时,也深深共鸣于限于维度的认知。

在量子维度里,我就觉得自己是那个正方形,无法想象没有时空的维度是怎样的,对于更高维的N维空间更是无从下手。心想,这本书应该是某个现代科学家写的吧,闻到一种超前的先锋气息。

后来才知道,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884年,距今已经有百年历史了!而书的原作者艾伯特,竟然是一位英国牧师。据说,他写这本书是为了粉刺当年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

其实除了平面国、空间国,书里也描述到了直线国,那里所有居民都是线,而且线性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还有一个点自成一国的点国。

(*图片来自本书)

正方形曾经在梦里见到直线国,他拼命想告诉直线国国王,“这个世界是个平面,不是根直线!除了前后,你还可以左右移动啊!”,正方形好说歹说,结果直线国国王却越来越暴躁,“什么?左右?你是说我能移动到自己的身体里?你个疯子!打死我也不信!”

后来,当球形造访平面国,和正方形好说歹说“世界不是个平面,是个三维空间”的时候,正方形也是越来越暴躁,甚至到了愤怒的地步,觉得对方是个骗子,简直要冲上去揍人了。

讽刺的是,当正方形通过数学逻辑推理,向球形提出,是不是还会有更高的四维、五维空间存在时,刚才还是真理代表的神一般的球形,立马现出一副被冒犯的样子,“怎么可能?!三维空间就是真正的世界!你这是瞎说!”

正在阅读的我,也想立即把这个球形从书本里拽出来,“老兄弟,别自以为是了!这个世界没你想得那么简单!增长增长见识,看看《三体》吧!”

从点,到直线,到平面,到三维空间,到正在阅读的我,每一个维度都生活着各自居民,他们目力所及都是自己的维度世界,相信着各自维度里的真理。尽管这个真理在另一个维度的人看来是如此荒唐和可笑。

又或许,根本没有这么多层的世界,其实每一层都是一个平面国,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平面国里。包括作为读者的我。

走在街上,看路人来来往,有时会生发感慨:虽然我们物理上身处同一时空,但其实是生活在不同的维度世界,有些人让你觉得是同在,有些人则觉得是隔了好几个世界。

路上碰到有人吵架。这是不是便是两个不同维度世界的碰撞,“你疯了!”“你TM才疯了!”

读完书,在回味过程中,我瞎画了一幅图,关于一个人的认知状态坐标系,如下:

横轴是时间积累下的个人经历,纵轴是认知视角的维度变化,两者的结合点便是一个人当下的认知状态。

我们日常所说的同频交流,我理解的是,一个是经历上的同频,一个是思考视角上的同频,最绝的便是两者的双重同频。诶,我一说你就能理解我的意思,没有误会,甚至时有共鸣,这个感觉是真爽,是可以被称作知己的程度了。(想起《乐队的夏天》节目里,龙宽和田鹏俩搭档,两人话不多,但一说都是“可以““行”,一拍即合)

还有另一种同频交流,两人可能经历不同,维度不同,但也觉得沟通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沟通里有一个共同姿态,就是彼此尊重和包容。比如,和佛陀的交流…

与此相反的便是正方形对直线的说教,球体对正方形的说教,虽然他们传播的是来自高维度的思想,但却是一种自我中心的交流姿态,“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你就得听我的!因为我站的这边才是真理!“

大概率,大家可能都遇到过类似感觉的人,就是对方说的话听起来很是大格局,说了很多大智慧的观点,但你听的时候,却并没有觉得对方有多少大智慧,也不会被打动。因为你能感觉到对方大智慧发言里的居高临下,“你们这般凡夫俗子,听听,我这才是高境界,懂吗?”

嗯嗯,我懂,您就是个斗士!失敬,失敬!

顺着这感觉,这本书也点到了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之前所以为的“对”的,便就是对的了么?“错”的便就是不正确了吗?

想起昨天在象群共读会上和大家讨论婚姻制度。在没有了解以前,我以为和异性结婚,生孩子,是人生里对的事情。但看了费孝通《生育制度》,包括共读的这本《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了解到了婚育制度的演变和本质后,你便发现,之前所以为的“对”只是你以为,或者说是上辈人的以为印刻在你脑海里的“以为”。

在大家谈到未来婚育制度的演变时,我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理想中的制度形式:“我希望有一天,一男一女的结婚选择,只是人生其中的一个选择而已。人可以选择不结婚,也可以选择和同性或异性结婚,甚至也可以选择结婚对象的数量。而现在,它只有一夫一妻制这一狭窄的独木桥,而且你不结婚老了还要被歧视,被标签剩女、没人要的怪物…我希望有一天,不同的选择都能得到合理的理解和尊重。“

以前所认为的结婚生子是“对”的,现在它只是成为了其中一个可以是“对”的选择。

包括在镜面人生活动里,我们在交流中会反馈出各自状态,有些表达可能是积极词汇,比如“阳光”“乐观““清晰“,有些是消极词汇,比如“犹豫”“逃避”“压抑”。过程中,我们在反馈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一个思维,就是积极的是好的、对的,是应该有的状态,消极的是不好的、错的,是一个需要被解决的bug。

活动中,生活里,我都一直在提醒自己,跳出这种好或不好的二元化的思维漩涡。

词汇的褒贬色彩是人们的“以为”,生活姿态的正常与否是人们的“以为”,在某个维度,这些以为是成立的,但当维度或视角变换,这些色彩和姿势的“原以为”便变了样子,就像升空的正方形看到的完全变样了的平面国。

有时我会觉得,正是因为有对和错、好与不好的二元论,我们才会生出应该和不应该的纠结,理智和感性的矛盾,拉扯中生出对自己、对别人的评判,攻击自己,框限他人。

我在想,除了涉及基本道义和法律上的对和错,关于生活方式、人生选择、人际交往、自我管理、状态调节等这些原本没有对错标准,但被人为放置了大众标杆的领域,这些领域里被誉为常规的对和错,便真的是对和错了么?伴着这个问题,我看到了一部分在平面国里被二元论限制住的自己,我想要把那部分自己解放出来。

人的一生很短,却也很奇妙。你会发现,随着经历的增加、视角的变化,所面对的世界也发生了奇妙改变。以前死死认定的问题,忽然不再是问题了,以前觉得无法相处的人,忽然也能get到对方的点了。(写到这,想起这个月写的回顾文《十年了,是时候写写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了!| 自我纪实》,深深体会到这个视角变化的部分~)

物理上,做不到全世界旅行,但来个维度旅行,在自己身上,感受世界的变化,感觉也是个蛮不错的人生体验。

另外,本书关于平面国社会的描述也是让我拍案叫绝的地方,限于篇幅,留待感兴趣的大家亲自去书中体会吧,会是一个让你又觉怪异到吃惊,又觉真实到合理的故事,很好玩!

撰文/王大安

场域活动孵化人 / 非虚构写字者

记录探索这个平凡世界

让日常更好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