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一位老人找上乡政府,说他曾经是四川苏维埃主席

一堂过去 2024-05-08 10:16:46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新中国的一切都已步入正轨,稳步前进着。

中央终于有时间解决战争年代遗留的种种问题。组织开始在黄河以西,西路军当年与马家军鏖战的地方,寻找当年失散的西路军战士们。

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找到了当地乡政府,说他曾经也是西路军中的一员。在政府工作人员递给他的那张表上,他郑重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与职位:熊国炳,四川苏维埃主席。

递交申请表之后,工作人员不可置信地看着他,这人怕不是得了臆想症,来浑水摸鱼的吧?这么大个官,还能在这小村子里过半辈子?

熊国炳看到他不信任的表现,无奈摇了摇头,步履蹒跚地走了。

他的身份是真实的吗?什么原因竟让他在民间流落这么久都没去寻找组织?

土改中崭露头角,身份疑云

就在西路军遗留战士清查后没多久,甘肃酒泉开始了土改运动。

工作人员并不相信熊国炳填上去的调查表,熊国炳也没有再去证明自己的身份,身份调查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熊国炳依旧在这个小村子里生活。

酒泉的土地改革开始之后,熊国炳积极参与其中,为改革提出不少非常有建设性意义的想法。

在他的带领下,本村的土改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村里的领导对他赞赏有加,殊不知,他早在三十年代时,在革命队伍中,就已经带领过一次土改了。

熊国炳没有撒谎,在红军长征前,他的确坐到过四川苏维埃主席的位置,与他同一个班子的,有徐向前,王树生,李先念等人,别人都当了大官,唯独他窝在小村庄里当农民,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熊国炳出生于四川通江县一户贫困人家,家里除了他还有六个孩子,熊国炳年纪虽小,但是排行靠前。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从小就要操持家里,砍柴打猎,样样都干过,穷是穷了点,一家人过得倒也和睦。

但天有不测风云,12岁那年,通江县闹起饥荒,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尽管父母再努力,收成也只有那么一点,这点粮食根本填不满一家人的肚子,熊国炳就被父母过继出去,给了熊家坪一个同姓的人家,熊国炳这个名字,就是过继之后才改的。

到了养父熊邦杰家后,熊国炳才算过上了好日子。由于养父母夫妻二人不能生育,对他视如己出,且熊邦杰家境殷实,熊国炳就得到了读书的机会。

就这样,平安长大到16岁,熊国炳遵从养父母的意愿,娶了太平山上一位名叫赵紫香的女孩为妻,二人过得十分安稳。

如果事情按照这个进度发展下去,那也不失为一桩美谈。但是大家族内部总是有很多说不清的弯弯绕绕。

熊国炳的养父母由于疾病,先后病逝,此后,由于财产分配等问题,熊家人对小两口十分排斥,处处排挤熊国炳夫妻二人,熊国炳实在是忍无可忍,带着妻子与孩子,离开熊家坪,回到通江县生活。

他小时候的本领又一次派上了用场,靠上山打猎,以及在山上挖药材再去县城里倒卖为生。

他参加红军的契机就在这时出现了。

1932年,熊国炳在上山打猎途中,一位年轻人正在被野兽追着跑,他对这个年轻人伸出援手,在野兽口中救下了这个人。

这个人自称是一位客商,叫李子才,路过此地,不熟悉路线,才一头扎进了山林里。

李子才十分感激熊国炳对他的救命之恩,非拉着他拜了把子,结交成了兄弟。

在交谈之中,大概是感觉到了熊国炳是一个可发展的对象,李子才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其实是红军的侦查员,他来这里是为了侦查民情,为红军入川做准备工作。

李子才跟熊国炳谈话时,向他讲了红军如今正在积极革命,为了让人们都过上好日子而努力奋斗,言语间不乏骄傲与自豪,这让熊国炳心生向往,他也想走上革命道路。

不久后,红四方面军打到通江,在这里创建了苏维埃政权。熊国炳积极响应,加入红四方面军中,开始了他的革命道路。

熊国炳熟悉通江县的民情,他又十分有领导能力,口才出众,在他的带领之下,通江县的农民都积极响应红军的号召,打土豪,分田地。

他为农民带去福祉,当地的百姓都对他十分爱戴,参加红军工作还没多久,他就在百姓们的推举之下,当上了竹峪乡赤卫军队长以及竹峪乡苏维埃主席。

组织上看到熊国炳在做群众工作方面的能力,重点栽培他,前期,熊国炳的政治路走得特别顺利。

西渡黄河,一去不返

熊国炳读过两年私塾,工作起来也是条理清晰,目的明确,加之在前期组织农民中他表现出来的领导能力,当时的红四方面军领导张国焘十分器重他,有意提拔,给他分配了许多重要的工作,熊国炳都完成得很好。

与工作完成度相匹配,熊国炳的职位也节节高升。1933年,加入红军才一年的熊国炳,就当选为四川苏维埃主席。

当选主席之后,他留在根据地,主抓根据地的农业建设工作。除了联合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以外,熊国炳还独到地提出了农业互助合作模式。

不仅将土地分出来,让大家都有地可种,有粮食可收,还改革耕种模式,提升效率。他将根据地的农业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粮食亩产提高,百姓们生活水平提高,红四方面军在此地的革命工作与对敌战斗都十分顺利。

熊国炳当上主席后短短十多天内,他就带领红军又拿下六个县,在那里创建了苏维埃政权。在熊国炳的带领之下,川陕地区的红军势力发展得越来越好,这也引起了敌人的记恨。

当时的川军首领是刘湘,眼见着红军在四川农村地区的势力越来越大,刘湘担心红四方面军会威胁到自己,他处处针对熊国炳,甚至悬赏五万大洋,活捉熊国炳。

1934年,由于博古等人的错误,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红四方面军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负隅顽抗了一段时间之后,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长征。

川陕地区的红军基本撤离,川军这下开始了对红军的疯狂报复。

熊国炳首当其冲,被川军找上了门,虽然捉不到熊国炳本人,但是他的家人们都在通江县呢。

熊国炳与赵紫香育有两子,但是两个儿子都被敌人抓住,残忍地杀害在了观音岩前。两个孩子的头颅被敌人割下来示众,赵紫香虽然逃过一死,但是她家破人亡,流落乡间,自此没有了音讯。

熊国炳得知自己妻儿的惨状,伤心愤怒,他恨不得将敌人全部斩杀殆尽。熊国炳将这一腔仇恨全都化作革命的坚定信念,带领着红四方面军,一路到了甘肃会宁,成功会师。

这场胜利中,熊国炳功不可没,他在军内一时风光无限,所有人提起熊国炳,都是一脸敬佩。但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没多久后,红军打算西渡黄河,向西部进军,熊国炳被委以重任,成为了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中的一员。

红军组建西路军,目的是为打通西部通道,让红军摆脱当前困境,改善红军生存的大环境。

在中央的指示下,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领西路军向苏联方向出发,致力于打通这条路线。

但是,中央低估了国军在西北部队伍的力量,在甘肃永登一代,西路军遭遇了马家军的围追,马家军有着多于西路军几倍的兵力,还有驻扎地作为依托。

而西路军此时孤立无援,最近的军队无法赶来支援,且西路军在甘肃也无根据地,没有兵力物资作为补充,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西路军没有坚持多长时间,就被马家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只有李先念率领的一小部分红军战士突出重围,逃了出来,熊国炳在这场战斗中,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是,他自此与队伍失散,再也无缘参加革命。

保住性命,平凡度过一生

1937年,西路军在老虎沟附近被马家军发现,双方在此地进行了激烈的交战。交战过程中,马家军完全掌握了战局,熊国炳所带领的红军战士们几乎全灭。

打到最后,熊国炳的警卫员也都牺牲了,当时西北还是严寒的天气,熊国炳在逃亡的路上,一个不慎踩进雪坑当中,导致双腿被冻伤,丧失了逃跑的力气。

还未看到革命事业的胜利,他不想就这样死去,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拖着双腿,一路爬行,终于遇到了几位战友,他们在山洞里点起火把,度过了艰难的夜晚。

等稍微有所恢复后,熊国炳立刻动身,去追赶大部队,但当时敌军都在追查西路军剩余战士的行踪,企图趁队伍散做一团时,将战士们一网打尽。

熊国炳和几位战士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被敌军捉拿,面对敌人的审问,熊国炳坚持说自己只是半路被拉来参加红军的伙夫,敌军看着他穿着邋遢还拖着一双病腿,最后放过了他。

经过 这场抓捕,他与战友再一次失散,更艰难的是,他刚刚从敌军军营中逃出来,敌军就接到了上级发来的,西路军政委班子各位成员的画像,熊国炳赫然在列。

这下,他只能东躲西藏,甚至连问路都不敢,就这样,他一路逃到了甘肃酒泉,里红军主力部队已经十万八千里远了。

他逃到酒泉时,因为身份可疑,又满口四川话,差点再次遭到敌人的迫害。还好当时村里一位寡妇替他做掩护,在敌人面前说熊国炳是她离乡多年的丈夫,还在敌人面前故作打骂状,熊国炳配合着寡妇,逃过一劫。

熊国炳就这样接住在了寡妇家里,白天去酱园打工,以付生活费,在此期间他多次打听组织的消息未果,加上他已经没有了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熊国炳也就逐渐放下了寻找组织的念头。后来他与寡妇日久生情,组成了家庭,就在酒泉的小村子里扎了根,从红军领导变成普通民众。

1949年时,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消息传到酒泉,他在家里激动得连连拍手叫好,憋了半辈子的眼泪在这一刻决堤。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胜利的喜悦和对自己未能陪伴党完成革命的悔恨齐齐涌上心头,这个年过半百的老红军一时之间,哽咽到无法自抑。

妻子见状,劝熊国炳去找到组织,表明身份,与老友相认。但是熊国炳始终觉得自己愧对于党,愧对于西路军战士们的英魂。

后来共产党开始寻找失落的红军战士时,他虽然填了调查表,但是工作人员对此抱有质疑,并未将调查表上交,熊国炳想,也许是天意如此,干脆就隐姓埋名过一生吧。

此时他的名字已经改成了张炳南,解放后他带着妻子,回了一趟自己的家乡,刚在这里定居没多久,就因为妻子水土不服,再次回到酒泉。

刚到酒泉,天灾来了,熊国炳一家陷入饥荒当中,妻子也因病全身浮肿,下不了床。

熊国炳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去了当地政府部门,讲明自己的身份,请求政府能给予自己援助。

但是此事实在让工作人员太难以置信,在工作人员核查的过程中,熊炳辉就因为贫困与饥荒,长眠在异乡。

多年之后,熊炳辉的身份才终于被组织上确认,李先念等人得知昔日的战友遭遇此种不测,也十分惋惜,斯人已逝,活着的人只能怀念了。

如今熊国炳的名字还留存在许多烈士纪念馆之中,虽然他自觉愧对于红军,愧对于西路军众将士,在悔恨中度过了大半辈子。但是做过的贡献不会在历史长河中被磨灭,他应当得到后人们的敬佩与缅怀。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0 阅读:39

一堂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