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张幼仪去世,墓碑上刻下的四个字,是对徐志摩的极致讽刺

一堂过去 2024-05-15 21:44:39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提到张幼仪,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她是被诗人徐志摩抛弃的原配妻子,对于她本人的了解甚少。

徐志摩在婚前就对这位妻子十分不满意,说他们的结合就是“西服与小脚”,将张幼仪贬得一文不值,好像张幼仪是一位能禁锢住他思想的传统女性一般。

各位看官也只对“西服与小脚”这一形容津津乐道,殊不知张幼仪不但没裹过小脚,还是一位在女校中接受过新思想的女性。

徐志摩对于张幼仪的控诉大部分来源于对张幼仪长相的不满,并且,作为一个文人,他对包办婚姻意见很大,但又无力反抗家中的安排。婚后,他就将自己的无能也怪罪在了张幼仪身上。

但张幼仪善良坚韧,被徐志摩抛弃之后,她反倒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包办婚姻,不幸的开端

1900年,张幼仪出生于宝山县的一个村庄中。张家祖上曾是朝廷中的大官,给张家攒下了不少土地金银,张幼仪自小生活优渥,完全的大家小姐。

因为家学氛围,张幼仪自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父母自小教她尊重长辈,诚实守信等等传统美德,张幼仪学得很好,她为人谦逊,待人和善,是一副很标准的大家闺秀模样。

后来,张家出了变故,举家搬迁至南翔。家道中落之后,原先那样顿顿有肉的生活无以为继,生活需要精打细算了,这一段艰苦的日子,也对张幼仪的性格塑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哪怕日子再艰苦,父亲也从未落下过对子女的教育,张幼仪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父亲就专门拿出一部分收入,为孩子们请来一位教课老师。

由于张幼仪是女孩子,父亲并未在她的教育方面有过太高的要求,但是张幼仪对自己的要求极高,她白天里帮助母亲操持家务,一有空就去教课的房间里听课,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继续学习。

张幼仪当时年纪还小,但是她已经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12岁那年,她与大姐一起去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她的愿望就是成功在学校里毕业,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然后去家乡的小学里当老师。

但是生活总不如她的愿,当时哪怕二哥与四哥已经是留学归来的先进人士了,在他们的心里,女孩子还是嫁了人才能安定下来。

当时,母亲找算命先生算过孩子们的前途,算命先生说大姐不能在25岁之前出嫁,否则会克夫。

大姐不能结婚,那张幼仪的亲事就被提上了日程。四哥张嘉璈认为要找个好妹夫,还是要在读书人中找,为了给张幼仪找一门好亲事,张幼仪的四哥就借着职务之便,在去学校视察的过程中,一眼相中了徐志摩。

徐志摩年纪轻轻就才气尽显,四哥看过他所写的文章,角度犀利,书法流畅,实为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张嘉璈打听了徐志摩家里的情况后,对这个准妹夫更满意了,徐家做点小生意,在当地也是小有资产。

既然背调做得差不多了,张嘉璈就给徐家寄去信,提出想让妹妹张幼仪与徐志摩结为连理,询问徐家的意见。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在收到信之后,几乎想都不想就答应了这门亲事,一方面,两家门当户对,如若结为亲家,对徐家的生意有所帮助,另一方面,当地人都知道张嘉璈的名声与才能,作为张嘉璈的妹妹,张幼仪一定也不差。

俩人的婚事就这样被草草定了下来,张幼仪心中也有不愿,一旦结婚,就意味着她无法从学校顺利毕业,也就拿不到那张她梦寐以求的小学教师资格证书了。但是面对家里的安排,张幼仪最终还是妥协了,只是请求哥哥,婚前可以继续回学校念书,能多读一天也是好的。

对于这桩婚事,张幼仪虽然不情愿,但是自小接受到的教育让她学会了妥协。反正都是要嫁人,不如就顺了哥哥的意。她此时充满了对未来的忐忑,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

在得知结婚对象是徐志摩后,张幼仪曾看过徐志摩所写的文章,看得出来是一位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人,如果和这样的人生活好像也不错,此时的她根本没有想到,婚后丈夫竟然会那么对待她......

悲剧发生,后悔已晚

面对家里的安排,徐志摩百般不情愿,他在第一时间就将张幼仪丑化成了一个封建小脚女人,不停在心里嫌弃未来的伴侣。

眼见婚约马上要到了,徐志摩却还在北大深造不肯回来,徐父三令五申让他赶回家中,他才不情不愿地返回。

为了让张幼仪在徐家能好好生活,张家给了张幼仪让人羡慕的丰厚嫁妆,策划了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但是,张家女婿却一点都不领情。

结婚当天,是张幼仪与徐志摩第一次正式见面,张幼仪忐忑不安的心在看到徐志摩对她冷淡的态度之后,彻底凉了下来。

洞房花烛夜,张幼仪期待着丈夫能与她主动搭话,两人寒暄寒暄互相了解,但是徐志摩却将张幼仪当成空气一般,一言不发,新婚之夜就在这样诡异的氛围之下结束了。

婚后的日子一直都是这样过的,徐志摩的父母急切想抱孙子,为了满足老两口的愿望,徐志摩会与张幼仪履行夫妻义务,除此之外,就很少与张幼仪有言语交流和肢体接触。

一个女人在夫家不被丈夫重视,张幼仪心中十分痛苦,但也无可奈何,为了转移注意力,她就将生活的中心放在了照顾公婆,操持家务上。徐家父母对这个媳妇十分满意,赞不绝口,这短暂的给了张幼仪一些被需要感。

不久之后,张幼仪怀孕了,一家人都在期待这个小生命的降临,包括徐志摩。张幼仪将丈夫的变化看在眼里,兴奋地想这个孩子是不是能换来丈夫对她的关心,但她又一次想错了。

徐志摩知道张幼仪怀孕之后,高兴的是他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有理由去国外留学了,而张幼仪还傻傻期待丈夫能回心转意呢。

果不其然,生下孩子没多久后,徐志摩就通知了妻子,不久后将赴法国留学的安排,丝毫不留恋家里的一切。

就在张幼仪心灰意冷时,她发现自己又有了身孕。二哥得知此事提出,张幼仪可以去法国与丈夫一起生活,说不定在国外二人相互扶持,会产生一些别样的情愫。

怀着这样的期待张幼仪远赴国外与丈夫团聚,但是丈夫嫌弃的眼神与不耐烦的表情深深刺痛了她。

张幼仪本就长相不出众,又一直在家里忙碌,根本不懂得时下女性们的新式穿搭,她的穿着与眼光都被徐志摩嫌弃土,在丈夫的打压下,她不敢社交,对自己毫无自信,每天就在房子里,做饭收拾家务,这样的生活比在国内时还要憋屈。

真正让张幼仪改变的,是徐志摩寄来的那一纸离婚协议书。

当时,张幼仪刚生下小儿子彼得,在此之前她与徐志摩已经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失去联系了,看着这一纸离婚协议书她突然意识到,为了这样一个男人耗费一辈子太不值得了。

伤心的情绪在所难免,但是她已经打定主意,要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了。签完离婚协议书后,她搬到了二哥家中,后来,因为二哥要去德国留学,她一路跟去,在德国生下了自己的小儿子彼得。

生下孩子后,二哥介绍给张幼仪一位叫朵拉的女子帮助她带孩子,终于有了闲暇时间的张幼仪想圆了自己没有拿到毕业证书的梦,经人介绍,她去裴斯塔洛齐学院读书。

为了克服语言障碍,张幼仪在朵拉的帮助下,学习德语,在家中,她与朵拉纯靠德语来交流,由于她的努力,很快她就掌握了德语。

张幼仪在读的专业是幼儿教育,她将自己学到的知识都用在教导彼得身上,小儿子长得十分可爱,张幼仪的被小儿子治愈着,然而,彼得在三岁时,因病夭折了。接连的打击让张幼仪悲痛欲绝,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前半辈子之所以坎坷,就是因为没有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后半辈子她要自己学本事,为自己而活。

张幼仪辗转去到别的城市继续自己的学业,少女时期未完成的心愿在这个时期全都补了回来。

一年之后,张幼仪在德国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时,徐志摩的父亲寄来一封信,因为这封信,张幼仪决定马上就启程回国。

重获新生,晚年幸福

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的事情他一直都没有告诉父母,直到徐志摩拿着张幼仪签过字的离婚协议书,领着陆小曼上门时,徐家父母才着急了。

两位老人对张幼仪这个儿媳妇有多满意,对陆小曼的态度就有多不好。陆小曼一上门,徐父就写信来求证是否已经离婚。

张幼仪知道徐父的意思其实是想让她挽留徐志摩,不过这次她不会再妥协了。

想到家中还有自己的大儿子阿欢,她也有点想念家乡,想念儿子,于是收拾行囊,回到徐家。

张幼仪坦然向徐家父母说明二人感情破裂的事实,二老除了怪罪儿子以外,也无话可说。事已至此,徐志摩如愿与陆小曼成婚,张幼仪从这场失败的婚姻中解脱了出来。

张幼仪缺席了大儿子阿欢成长中的几年,如今回来,也想要常常陪伴着儿子,给他最好的教育。没多久后她就把儿子带去北平生活,虽然阿欢的人生中一直都没有父亲这一角色的陪伴,但是他并不缺少爱。

在母亲的教育下,阿欢成长成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到了他21岁时,已经是一位从上海交通土木工程系中毕业的精英人才了。

到了适婚年龄,张幼仪要为阿欢找一门好的亲事,为了不让儿子重蹈覆辙经历一场失败的婚姻,张幼仪先是问了儿子的喜好,没想到儿子却说:“我喜欢漂亮的女子。”

这个回答让张幼仪心中多了些无名的恼怒,当时徐志摩对她的不满,不就有自己长相 土气的原因吗?

但是张幼仪还是尽心尽力为儿子挑选合适的伴侣。经人介绍,张幼仪听说有个叫做张椊文的大家闺秀,人又漂亮又有学识,跟阿欢看着很相配。

在朋友的安排下,张幼仪与张椊文见面了,见面之后,她对这个姑娘很满意,但是她与阿欢能相处得好吗?只能两人相处试试。

阿欢见到张椊文的第一面,就对她的样貌一见钟情,后续接触中,发现她举止优雅,谈吐大方,更加喜欢了。

在与张椊文接触之后,阿欢也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光看长相是暂时的,两人要长久相处的话,还需要灵魂的契合。他认真与张椊文接触过一段时间后,郑重来到母亲面前说:“母亲,我确定椊文就是那个我愿意与之相伴一生的人。”

见阿欢郑重其事的样子,张幼仪放下了一颗悬着的心,很快,二位新人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决定相伴一生。

婚后,张幼仪将自己的故事讲给了张椊文听,还支持张椊文继续去念书,去见见大世面,自己负责带孩子,操持家务,除此之外呢,张幼仪还用自己学来的知识,搞起了商业。她不仅将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盘活,还与朋友合伙开起了“云裳”服装公司,开业当天还请了陆小曼作为模特。

晚年,张幼仪来到香港生活,在这里,她遇到了苏季之,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个春天。

苏季之苏医生在认识张幼仪后,深深为她的人格魅历所倾倒,对张幼仪展开追求。

张幼仪在与苏季之的相处中,也渐渐被这位老实可靠的医生所打动。晚年,儿子孙子都已经长大了,张幼仪肩头的责任也放下了,她与苏季之携手走过了不少地方,享受到了久违的幸福。

张幼仪颇为讽刺地说:“我还要感谢徐志摩,如果不是他,我恐怕还活不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1988年,张幼仪在儿子的家中安详去世,去世后,她的墓碑上刻下了“苏张幼仪”四个字,是对苏季之的尊重,也是对徐志摩的否定。她的人生画上了句号,但是她所代表的女性精神与女性力量会永远留存下来。

0 阅读:7

一堂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