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好友,同是改革派的梅尧臣,为何要不断黑范仲淹?

荒年说历史 2023-02-15 13:37:06

北宋时期,中国封建王朝进入到了一个改革的关键节点上,涌现出了不少改革名人,其中范仲淹就是一位不得不提的人。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阐明了为官的本质,这不但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就连日本明治维新期间,都被日本的近代改革家所引用,可见范仲淹在改革思想上是很有一套的。

不过同是改革派,也是范仲淹的好友-梅尧臣,却在晚年的文章中不断抨击范仲淹,这让后世历史学家很不理解,作为同是改革派的梅尧臣,尽管在改革的问题上,与范仲淹存在分歧,可是在两人的友谊上一直都是非常深刻的。

于是梅尧臣为什么要抨击范仲淹,以至于彻底黑化范仲淹,就引发了后人的诸多不解。事实上梅尧臣抨击范仲淹都与一个人有关,同时也与自己的晚年遭遇有关,那么梅尧臣黑范仲淹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一、一个人改变了所有看法

与范仲淹做了一生好友的梅尧臣,两人的书信往来中就能体现出两人的交情很深,不过在梅尧臣所写的《碧云瑕》中,却彻底将范仲淹黑化,这引发了后人的很多疑问。其实梅尧臣黑范仲淹完全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北宋的宋仁宗。

宋仁宗在即位后,对诸多大臣进行了摸底,发现高喊改革的范仲淹完全是一个空壳,不仅没有真本事,还有结党营私的倾向,于是宋仁宗决定对范仲淹进行一次彻底考核。宋仁宗的考核内容就是对改革与当前的国家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范仲淹写的文章,文采飞扬,可是没有提到一句重点,看得宋仁宗是哭笑不得,毕竟朝廷不养闲人,对于范仲淹这样一位文学家来说,留在朝廷办事实在是为难于他了。

因为范仲淹的影响力很大,宋仁宗不好直接剥夺他的官职,所以只能借没有对改革的具体的问题给予说明为借口,把范仲淹贬到河东任陕西宣抚使,就此范仲淹远离了中央,开始了在地方上任职的生涯。

看到呐喊改革一生的范仲淹,没有通过宋仁宗的改革,同时还被宋仁宗揪出了不少问题,这让范仲淹的好友-梅尧臣得知后,一定是大感震惊的。如果范仲淹真有才能,为何会通不过宋仁宗的考核?

那么答案就只有一个了,范仲淹只会夸夸之谈,根本没有真材实料,这让梅尧臣对范仲淹的认知来了一个彻底改变,于是他顺着宋仁宗对范仲淹的评价,写下了很多黑范仲淹的文章,这样一来既能发泄心中的怒火,又能引发皇帝的共鸣。

如此一来便证明了梅尧臣与范仲淹毫无关系,还是一位被范仲淹外表所欺骗的人,在博得了皇帝的同情后,他日后的仕途自然也就通畅了很多,这也是他黑范仲淹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划清与范仲淹的界限

经过宋仁宗的摸底后,范仲淹的空壳展现了出来,可谓是震惊了朝野,事实上宋仁宗作为一位支持改革的皇帝,要的是能够带领国家改革的人,像范仲淹这样的文学家,要是轮到宋仁宗当政期间考功名,恐怕是进士都录取不了。

揭开了范仲淹的真面目后,宋仁宗没有懈怠,依旧是穷追猛打,要彻底打压范仲淹的名声,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为国家挑选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了打压范仲淹,宋仁宗开始将范仲淹过往的好友以及朝廷的根基,都一一进行了调查。

得知宋仁宗怀疑范仲淹在朝廷中结党营私后,身为他的好友梅尧臣自然是惶恐不已了,深怕一不留神皇帝就将自己打为了范仲淹的党羽成员。

于是为了划清与范仲淹的界限,梅尧臣果断采取了主动写文章黑范仲淹的做法,这样一来起码是先下手为强,给皇帝的第一印象就不一样。

身为范仲淹数十年的好友,同时还是改革派,梅尧臣要像与范仲淹彻底划清界线,恐怕是没有那么容易,于是梅尧臣只能在文章中真假参半,通过爆出黑料来让范仲淹的形象更加大跌眼界,这样才能吸引舆论的眼球,从而打消皇帝的怀疑。

有了这般操作,梅尧臣不仅成功划清了与范仲淹的界限,其文章还被朝廷大臣所引用,借助皇帝打压范仲淹的浪潮,不断打压范仲淹的政治势力。

也因为如此梅尧臣获得了不错的仕途,曾经一直都是县令的他,没想到年过半百会被皇帝赐予进士,来到中央为官,还担任了国子监值讲,这样的转变不得不说梅尧臣这是踩着范仲淹的肩膀走上去的。

正是通过打击好友范仲淹,梅尧臣在合适的时间里,成为了一位特殊人才,获得了皇帝的重用,可见梅尧臣黑范仲淹既有政治图谋,也有个人的私心。最终也是因为黑化这位还有得到了皇帝的欣赏,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政治投机成功者的代表。

三、个人的私心

在宋仁宗揭开了好友范仲淹的真面目后,除了为了政治自保,与范仲淹划清界限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个人的私心。

梅尧臣年近半百,才混到了县令一类的职务,可论起才华,梅尧臣似乎不在范仲淹之下,于是在仕途的对比上,梅尧臣显然是嫉妒他的这位好友的。不过在此之前想到范仲淹在改革上的种种出色表现,以及在朝廷的影响力,梅尧臣没有过多地抱怨自己的这种嫉妒。

后来在范仲淹遭到了皇帝的考核,沦为了一位考核失败者,同时还引发了宋仁宗的一阵担忧,毕竟范仲淹当时的影响力很大,若说没有结党营私,可能根本就说不过去,就这样梅尧臣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借助这个机会将内心的嫉妒全部表露了出来。

表露完了自己内心的嫉妒后,看到范仲淹也被贬到地方任职,梅尧臣紧跟当时社会舆论的步伐,对范仲淹发起了穷追猛打。对范仲淹的不断抹黑,总算是让梅尧臣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

同时看到范仲淹的儿子在仕途上表现优异,自己的儿子却非常不顺利,这让梅尧臣更是难以平复自己的内心,在文章中拼命抹黑范仲淹,将他完全塑造成了一个小人的形象,利用抹黑范仲淹来阻碍其子的仕途发展,以平衡自己内心中的波澜。

梅尧臣不断抹黑范仲淹,为自己的仕途赢得了一阵快速上升期,这不妨碍两人过去的友谊,与梅尧臣对改革的看法。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梅尧臣抹黑范仲淹不仅是为官之道的表现,更是一种人之常情的表露。

才华上不输范仲淹的梅尧臣,大半辈子都干着较低的官职,影响力可谓是远不如范仲淹。可范仲淹却依靠着对改革的蒙骗,打着改革的借口获得了名利上的双丰收,这让还有梅尧臣得知后,肯定会在内心里过意不去的。抹黑范仲淹也是正常的心理表现,这也是梅尧臣抹黑范仲淹的主要原因。

做了范仲淹大半辈子好友的梅尧臣,却在此后充当了抹黑他的主力军,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可理解的。不过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梅尧臣这么做完全是正常的心理表现,一方面当时的舆论都是倾向于抹黑范仲淹的。

毕竟宋仁宗想要彻底消除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为了沦为范仲淹的政治党羽,梅尧臣这么做也是必须的。加上内心中一直十分嫉妒范仲淹的成就,这便造成了梅尧臣通过文章抹黑范仲淹的现象,从当今心理学角度出发,梅尧臣这么做可谓是再正常不过了。

0 阅读:0

荒年说历史

简介: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都不是等你准备好了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