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将干政背景下的南明三疑案,如何使弘光政权,走向灭亡?

荒年说历史 2023-02-17 09:52:51

女真族在宋代时曾经大举进攻中原,并建立金朝,一度控制中国半壁江山,尽管奸臣秦桧谋害抗金名将岳飞导致宋朝没有重新统一全国。

但偏安一隅的南宋却生存了好多年,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朝廷内,皇帝赵高虽然昏庸,但手下文臣武将之中能够团结一致以抗击金兵的人很多,所以将摇摇欲坠的汉人江山维持了好多年,不过数百年后,情况变了。

在明代后期,生活在长白山一带的女真族重新崛起,并在努尔哈赤的努力下建立了新的金王朝,史称后金,女真族也被改名为满族。

与此同时,明代的统治却越来越腐朽不堪,皇帝不务正业,醉心于木工技术,官员贪污成风,民不聊生,结果全国爆发了很多农民起义,最著名者当属于起兵于陕西的李自成和起兵于四川的张献忠。

两支农民起义军从南北两侧向北京进发,后来李自成于公元1644年先拿下明朝的首都北京城,然后称帝,崇祯皇帝自缢身亡,张献忠则自甘堕落。

满族人在沈阳站稳脚跟后,向关内进军的步伐加快,最终将李自成赶走,清朝建立,但江山还没有统一,台湾还在郑成功后人手中。

另外,南方三藩的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自立为王,割据一方,明代皇族聚集于南京并控制了很多领土。

后来江北三镇和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称帝,即弘光帝,年号弘光,史称南明。不过,这个皇帝并不好当,因为还有很多文臣武将不认可他,而流落在外的皇族也不止他一个,此际,这些人都有资格称帝。

在中国,当一个王朝没落之后,按照传统礼制,凡是皇族都可以称帝,以继承大统。如三国时期的刘备之所以得到一些人的扶持,就是因为他是刘皇叔,曹操和孙权之所以被贬低,就是因为他们是臣子。

皇族众多既能够增加延续龙脉的机会,但留下纷争偏多的隐患,很多王朝都有这个问题,明朝自然不例外,由此还产生了轰动一时的南明三疑案。

南明三疑案的发生和没有完美结局,与文臣武将干政太多有关,后果是加速了南明的灭亡速度,南明仅生存了一年。哪三大疑案?

一是真假太子案,二是真假齐王案,三是真假童妃案,三案几乎同时发生,搅得南明朝廷乌烟瘴气,相互猜忌,面和心不和,结果不能抱团御敌于国门之外,给清兵扫灭南明提供了足够的机遇。

一、真假太子案

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纷争的乱世,总有人想给自己制造机会以便名利双收,南明时出现了很多这样的事,甚至有人想冒充太子。假太子出现在浙江。

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仆人穆虎称在浙江发现一个叫朱慈烺的年轻人,自称为崇祯皇帝的太子,太监李继周立即按弘光帝的旨意前去认亲,弘光帝想知道太子是真是假。

如果是真的,他就得脱袍让位,因为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者首选太子。结果李继周和后来又派去的两名太监都称这个太子是真的,弘光只能杀了这三个太监,不过弘光又担心自己的做法引起舆论上的非议。

所以又派官员去辨认,这时假太子再也演不下去了,因为礼部尚书黄道周等很多大臣见过真太子,所以假太子被锦衣卫逮捕。

锦衣卫是明朝皇帝建立的一个特务组织,专门维护皇帝的统治稳定性,权力极大,假太子落到他们手里,后果可想而知。

朱慈烺承认自己是假冒的太子,本名王之明,是已故驸马都尉王昺的侄孙,但与真太子长得像,所以被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仆人穆虎利用。穆虎的目的很明确,如果假太子发迹了,自己也能加官进爵,名利真是害人害己。

事实真相虽然大白于天下,但事情并没有完,一些对弘光帝朱由崧不满的人散布流言,称真太子朱慈烺被谋害,结果弘光帝在忠于明朝的人们心中的地位显著下降。为什么会有人对弘光帝朱由崧不满?

此事需要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些史实。当时万历想把郑贵妃所生的三儿子福王朱常洵定为皇位继承人,也就是太子。

二、真假齐王案

这一做法遭到不少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应该让万历帝长子朱常洛做太子,这才符合礼法。

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庶长子,也就是说不是皇后王氏所生,是万历帝向母亲李太后请安时与一个王姓宫女所生,皇后没有生儿子,此子又是万历的第一个儿子,所以万历虽然不喜欢朱常洛和其母亲,但其母亲还是从一个宫女变成了恭妃。

最终支持朱常洛的大臣的意见在万历母亲李太后的支持下赢得了胜利,朱常洛于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成为太子,结果朝廷的文臣武将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朱常洛,一派还是支持福王朱常洵。

前者以东林党为主,后者以齐楚浙党、阉党为主,阉党就是太监魏忠贤为核心的太监势力。

朱由崧是福王朱常洵的儿子,天启帝、崇祯帝是朱常洛的儿子,上一代人的恩怨传到了下一代。朱由崧不喜欢支持对手的东林党,东林党也反对朱由崧,还建立了一个组织复社,他们希望万历皇帝之侄潞王朱常淓成为明朝的继承者。

东林党能说会道,曾留下千古名句:家事、国事、事事关心,所以有一大批拥护者。但是朱由崧懂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派太监卢九德事先联系江北四镇,以得到军队的拥护,所以得以称帝。

大臣马士英也是朱由崧的支持者,在弘光帝继位一事中贡献巨大,因此后来位高权重,其好友阮大铖得以鸡犬升天。

阮大铖曾是东林党成员,后因遭排挤而转投阉党,后来又后悔了,但东林党拒绝其回归,所以他恨透了东林党,想方设法打击东林党。

阮大铖曾利用真假齐王案打击东林党。就在真假太子案发生同时,一个自称姓朱的和尚大悲称自己是被封为齐王的皇室宗亲,战乱后无奈出家。

他说崇祯帝并未殉国,正组织军队讨伐弘光帝的伪朝廷,他自己还在南京城外江畔的船里设下伏兵以为接应。不过,讨逆军还没到,大悲就被捕了。

三、真假童妃案

被抓后,大悲又称自己已经不是齐王,而是吴王,这是后来重新给的封号,还称崇祯已经亡故,但潞王朱常淓应该成为太子,因为他比弘光帝贤明,结果被严刑拷打,最终说了实话,原来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

案子本应结了,但兵部尚书阮大铖趁机拟定黑名单,想将此事与东林党挂钩,不过马士英不同意其做法,1645年3月公开处决大悲和尚,事情了了。

大悲的骗局虽被揭穿,但南明的乱局还是那样。真假太子和齐王刚有了结果,又出现了一个与皇室有关的人物。河南一童姓女子对时任河南巡抚越其杰称自己是弘光帝的继妃,在战乱中走散,这胆子也太多了,弘光帝能不认识自己的妃子吗?果然,此女子来到南京后就被揭穿了身份。

锦衣卫审讯后得知,原来此女子与多位大臣合谋推翻弘光帝的小朝廷。

案子结了,但像其它案件一样,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蛊惑下,弘光帝越描越黑,类似案件继续出现,支持者越来越少,江山越来越难保,最终没有建立起来可以抵抗清军的军队,所以多铎率清军于1645年攻下南京,明朝真得结束了。

分析南明的存亡史,可以用三句话说明其灭亡的真正原因,一是虚荣心太强,二复仇心太重,三是分不清主次。是不是太子重要吗?

做为一国之君,最重要的问题是能不能管住腐败、能不能取信于民、能不能建立强大的军队、能不能不偏听偏信,但弘光帝和其支持者、反对者一直纠结于谁是正统,结果错过了很多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是虚荣心惹得祸。

阮大铖的复仇心太重,也是加速南明灭亡的催化剂,他没有认识到一个问题:如果南明不存在了,自己的官位就保不住了,如能放弃前嫌,和东林党合作,或许还能多做几年兵部尚书。

江北四镇的军队、武将史可法和左良玉、东林党的问题也不少,如果能分清主次,维护弘光帝的统治,而不是出现左良玉率军攻击弘光帝这类事情,南明的结局也许不会那么难堪。

0 阅读:3

荒年说历史

简介: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都不是等你准备好了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