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匈奴却消耗了汉朝100多年?

荒年说历史 2023-02-16 10:28:16

西汉王朝发展到顶峰后,汉武帝以举国之力,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将匈奴彻底驱逐出中国国境,就此中国再无匈奴。

匈奴在《史记》中记载的形象,成为了西汉为什么这么重视它的理由,匈奴的祖先根据传说便是夏朝末期的贵族,商朝完成统一后,将北方册封给夏朝的旧贵族,让周礼的存二王的国礼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不过随着周礼在战国时代后渐渐崩坏,加上西汉王朝已经步入了中央集权王朝时代,面对北方还有一个曾经的正统贵族后裔,自然是不会轻易放手了,以穷追猛打的姿态,与匈奴对抗了100多年,这让匈奴的实力通过这段历史得到了展现。

西汉对抗匈奴,用了一百多年才彻底取胜,可在战国时期,一个赵国就打服了匈奴,那么究竟是历史记载有误,还是有其他原因,为何西汉花费百年做到的事情,战国时的赵国却轻易做到了呢?

一、入侵赵国的并非匈奴主力

从西汉开国后,开国之君刘邦就清楚地认识到有一个北方邻居不太好对付,这就是匈奴。秦朝完成统一,到灭亡仅仅十余年,过程中尽管与匈奴有过交战,可基本都是被动防守为多,主动进攻的少,后来还修了长城巩固北方边境安全。

修建长城帮助了秦朝维护了边境安全,可国防开支猛增,秦朝财政压力已经到了压垮国家的地步,于是小小的一个灾乱就要了秦朝的命。

吸取了前车之鉴后,刘邦对待匈奴的政策都说议和,这让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开始逐渐趋于平和,后来在文景之治中开放双边贸易,匈奴与西汉更是成为了盟友。

不过这种盟友关系,势必不会持续太久,到了汉武帝即位后,便开始撕毁文景之治期间与匈奴的友好协定,主动出击,驱赶匈奴。

汉武帝驱赶匈奴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国家耗费巨大,这让匈奴的实力在与西汉交战的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匈奴有这么强的实力,西汉历史学家刘向并没有感到意外,在他的作品《说苑》中,就描写到了匈奴是如何励精图治,改革强兵的。

匈奴原本仅仅只是阴山河套地区的部落之一,能够崛起,主导北方,完全是依赖于两条政策,第一便是全民皆兵的军事政策,第二就是开放贸易,积极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引进先进的生产资料。于是匈奴在强大了以后便赶走了主要对手楼烦人。

楼烦诸部打不过匈奴,只能退守中原,于是便与当时的赵国发生了几次大战。当时的楼烦两面受敌,北要面对匈奴,南要面对赵国,加上赵国采取固守城池以逸待劳的政策。不久后赵国主力部队便击溃楼烦人的部队,取得了军事大捷。

赵国的取胜,仅仅只是应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后,被动防御取胜的一个缩影,深挖来看赵国取胜的并非匈奴主力部队,仅仅只是被匈奴赶跑的楼烦诸部,这自然让赵国在军事上占了便宜了。

二、秦汉时期实力猛增

战国时期的匈奴,通过崛起,取得了在阴山河套地区的霸主地位。这让秦朝完成统一后,第一个军事计划,便是北击匈奴,毕竟匈奴实力太强,倘若不削弱匈奴,那么如何势必造成严峻的军事威胁。

秦朝发动数十万大军远征,仅仅只是打服了匈奴,可这也让匈奴拖垮了秦朝,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匈奴趁机开始大举南下,夺回了大量失地,同时开始向中原地区渗透。

秦末的政权空白时期交替转瞬即逝,匈奴没有能够抓住有利时机进入中原,便错过了机会,当西汉王朝成立后,匈奴再想问鼎中原,几乎是不可能了,不过介于匈奴实力的强大,西汉开国后一直都是采取笼络匈奴的态度的。

秦汉交替过程中,尽管时间不是特别长,可匈奴毕竟没有遭遇战乱,加上常年的养精蓄锐,实力自然是非常之强的了。

正是在秦汉时期,匈奴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才让西汉没有选择在完全站稳脚跟后,便立即对匈奴宣战,相反是与匈奴周旋了数十年之后,才宣布开战的。这段时间中,西汉王朝通过文景之治总算是让国家实力得到了增强,这才有了与匈奴叫板的实力。

当然匈奴有着在骑兵上的固有优势,西汉王朝多位皇帝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军事上都是以加强训练骑兵为主,这让西汉王朝逐渐弥补了自身的军事短板,后来才能在野战战场上实现击溃匈奴大军,这与战国时期,赵国的被动防守有着天壤之别。

在这个差距背后也能看出,真正能够实现驱逐匈奴和击败匈奴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的,也造成了西汉王朝与战国时期的赵国两者对抗匈奴的过程有所不同。

三、匈奴有着完整的军事政体

看到西汉有文景之治后,其北方的匈奴也有军政改革,这让匈奴有了稳固的政体和完备的军事体系,可以说匈奴的整个政治体系就是为了应对大型战争而设立的,经济上倾向于以战养战,这迫使匈奴不断践踏西汉王朝的国家底线。

匈奴的不断侵犯,使得西汉与匈奴友好之余,更多的是冷战争,当时匈奴与西汉平起平坐,却屡屡发难于西汉,最终让汉武帝下达了彻底驱逐匈奴的军事政令。

有着稳固政治体系,匈奴自然是站得稳,打得狠的了,这让西汉王朝的数次劳师远征,对匈奴的实际损伤度并不大,匈奴也很快依靠着完备的军事政策恢复了过来,开始反攻西汉的远征部队。

通过这一点便能够看出,匈奴的实力之强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更是体现在了多个方面,这才是匈奴能与西汉对峙百年的重要原因。

劳师远征的西汉远征军,在汉武帝的不断支持下,与匈奴进行了数场关键性的大决战,取得了决战上的胜利后,西汉远征军仅仅只是暂时控制了匈奴的地盘,想要彻底打垮匈奴还十分遥远。

后来匈奴逐渐被西汉王朝打垮,除了西汉王朝本身不断增加军事压力外,还有匈奴本身的内部政治斗争。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匈奴诸部彻底被瓦解。此后更是完全退出中国,朝着西伯利亚进发去了,这让西汉王朝与匈奴对峙百年,终于画上了句号。

对比战国时期,赵国对战被匈奴击败的楼烦诸部,以及后来西汉王朝远征匈奴。这两个历史事件从本质上来看都是中原王朝对抗游牧民族部落,可区别在于楼烦诸部没有一个统一政权的政治体系,也谈不上有多么强的军事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单单依靠赵国一个诸侯国的力量还是能够取胜的。不过匈奴早已经不是零散的部落了,它与西汉王朝平起平坐,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这等于说西汉王朝在与一个同量级的对手在竞争,能够通过百年取胜,可见西汉王朝的实力绝非秦朝以前的战国诸侯国可以相比拟的。

战国时期中的赵国痛击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大军,获得了历史很高的赞誉,让赵国的军事力量一度不容小觑。

不过仔细看历史就会发现,赵国的对手并不是匈奴,相反仅仅只是被匈奴击败的楼烦诸部而已,这样的对手自然让赵国对付起来还勉强过得去,如果换做是西汉时期的匈奴,那么赵国肯定必败无疑了。

西汉王朝对战的匈奴,不仅是一个有着完整国家的游牧民族,还是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很有建树的一个部族,这样一来,想要击败匈奴,没有数十年的远征以及此前的养精蓄锐是根本做不到的。

0 阅读:0

荒年说历史

简介: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都不是等你准备好了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