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去世49年,为何至今还未下葬?2016年知名作家揭露死因真相

梅梅评历史 2024-05-09 08:36:44

1970年春天,台湾花莲青山招待所,年已83岁的蒋介石正与亲信严家淦闲聊,在谈到最近的身体状况时,蒋介石用拐杖敲击着地面,愤愤不平地说:“永福车祸,减我阳寿20年”。

据蒋介石的私人医生回忆,在发生车祸之前,蒋介石虽然已年逾八十,但身体一直很好,一年到头连感冒都很少得,但车祸之后,蒋介石的健康状况一落千丈,平时不仅疼痛不断,还引发了致命的后遗症。

蒋介石身边安保严密,怎么会遇上车祸?

这起车祸是如何发生的呢?它与蒋介石的去世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场离奇的车祸

1969年9月16日下午五点,蒋介石和宋美龄像往常一样,在台北近郊兜完风,然后乘车回到阳明山官邸用晚饭。

每年夏季,他们都会从士林官邸搬到阳明山官邸避暑,为了保证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安全,在通往阳明山官邸的大道上,早早便布满了荷枪实弹的警卫人员。

由于没有任何阻碍,蒋介石的车队有序不紊地在仰德大道上高速行驶着,然而,就在这时,一辆军用吉普车突然从反方向疾驰下来,行驶在最前方的前导车司机为了避免与吉普车相撞,立即紧急刹车。

谁知,在这关键时刻,紧随其后的蒋介石坐车司机不仅没有迅速反应过来,反而乱了心神,误将油门踩成了刹车。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蒋介石的坐车狠狠撞上了前导车,将前导车的后车厢撞出了一个大窟窿,幸亏,后面的随车司机及时刹车,这才避免了“总统坐车”被前后夹击的惨剧。

车祸发生时,蒋介石正坐在后排座位上,拿着拐杖,与宋美龄说笑,由于二人都没有系安全带,巨大的撞击力道,先让二人从座位上弹了起来,然后又猛地向前玻璃隔板撞去。

蒋介石的假牙被撞飞,手里的拐杖被撞成两节,紧接着胸部和下体传来一阵剧痛,蒋介石顿觉眼前发黑、天旋地转,不过,多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越是危急时刻越是不能慌乱,蒋介石试图平静下来,可身边的宋美龄却惨叫连连,她的脖子和双腿膝盖都受到了重创,剧烈的疼痛让她再也顾不上先前优雅的形象,不断指责叱骂安保人员保护不力,才会出现如今这场祸事。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坐在随车上的警卫人员,来不及调查车祸的原委,赶紧将蒋介石夫妇送到了荣民总医院施救。

经过医生的初步检查,宋美龄虽然喊痛喊得最厉害,但她受的都是外伤,并未伤及骨头,而蒋介石除了伤到阴囊外,嘴唇上还有一处不小的撕裂伤。

当时,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围绕着惨叫不断的宋美龄,丝毫没注意到镇定严肃的蒋介石有什么不妥之处。

直到两三个月后的一天,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发现他的体力大不如以前,便为他做了一次全面的心电图检查。

结果这一检查不打紧,医生发现蒋介石的心脏大动脉发出一阵阵不寻常的杂音,大家这才意识到,他的心脏主动脉瓣膜,在阳明山车祸中因为剧烈撞击受到了损伤。

从这之后,蒋介石的心脏问题就越来越严重,甚至一度出现了停跳的危险状况。

台湾知名传记作家王丰曾在《蒋介石死亡之谜》一书中这样说道:“对于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而言,这场车祸无疑是灭顶之灾。”

蒋经国得知此事后,立马想到这可能是一起针对“总统”的暗杀行动,所以,他一面命人封锁阳明山仰德大道,加强对蒋介石的安保工作,另一方面盘查所有过往的军用吉普车。

结果很快出来了,让所有都想不到的是,这起车祸纯属是一个“意外”。

原来,当天在阳明山上有一场军事座谈会议,一位陆军师长开完会,着急回家,便让司机开的快了些,没想到下山的时候,差点与一排车队相撞。

这位师长见车队的排场很大,想到里面坐着的可能是一位大人物,当下心虚不已,便催促着司机赶紧离去,谁知道这一逃差点酿成大祸。

在弄清事情的原委后,蒋经国将这位师长和司机交到军法处处理,最后,师长被就地免职,司机被判刑,蒋介石的代理侍卫长孔令晟也被“停升一年”。

而那位给蒋介石开车、误把油门当刹车的司机徐达生,则在宋美龄的求情下,逃过一劫,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不仅没受到任何处分,反而照旧在士林官邸开车。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年逾八十岁的蒋介石,怎么也想不到,像阳明山车祸一样的“飞来横祸”,他此生还会再遇上一次。

一次好心的失误

那是1971年11月的一天,正在高雄“澄清湖宾馆”度假的蒋介石发现自己又便秘了,自从阳明山车祸之后,他的身体机能大不如从前,便秘更是经常发生的事。

蒋介石习以为常,便叫来正在值班的侍从副官钱如标,帮忙为他塞甘油球。

结果,也不知怎么回事, 钱副官一连塞了两个甘油球,蒋介石还是无法正常大便,而且肛门处开始剧痛不已,他低头一看,马桶里已经鲜血淋漓,意识到不对劲,蒋介石赶紧喊来了侍卫翁元。

翁元也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他蹲下来仔细一瞧,原来,本该被塞到肛门里的甘油球,不知怎么却被钱副官稀里糊涂塞进了肛门旁边的肌肉里,好好的肌肉被戳破,难怪会流那么多血了!

情况紧急,翁元马上通知医生来为蒋介石止血,可由于没有专业的肛肠科医生在身边,随侍医生只是对蒋介石的肛门进行了简单处理,等到第二天,荣民总医院的直肠科主任杜圣楷赶来的时候,蒋介石肛门处的肌肉已经有发炎溃烂的迹象了。

为了治疗肛门,蒋介石又在医院住了将近两个月,据侍卫翁元回忆,这两个月,蒋介石“是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即使躺在床上,也只能俯卧,夜晚睡觉也不能翻身,真是吃尽了苦头”。

从车祸、心脏受损、肛门受伤……一连串的意外事件让蒋介石原本强壮的身体,渐渐垮了下来。

虽然钱如彪因为“好心失误”被关了五年禁闭,但宋美龄每每提到此人,还是怒不可遏:“老先生的身体就是被这个钱如标拖垮的,就是这个钱如标害的!”

一次“成功且致命”的手术

1972年,蒋介石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跟在他身边的侍卫发现,蒋介石的精力大不如从前,在外散步时,他只走了一小段路就走不动了,整天昏昏欲睡,有时刚起床吃过早饭,他就又躺床上了。

不久,荣民总医院受命为蒋介石做了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结果医生陈耀翰发现他的心脏病有愈加严重的趋势。

本着医生的职责,陈耀翰对蒋介石如实相告,并建议他停止一切活动,好好调养身体,最好休假半年,否则病情将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当时,年已85岁的蒋介石刚当选为第五任“总统”不久,宋美龄担心蒋介石一旦休假,蒋家的权势将会旁落,自己的地位也会受影响,于是她把陈耀翰叫过来大骂一顿:“让老先生静养半年,这样只会让他的精神压力更大。如果影响他的情绪,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这个责任你担负得起吗?”

陈耀翰有口难辩,只能三缄其口,从此之后,任何有关蒋介石的病情,都是先送到宋美龄手中,再由宋美龄决定要不要告诉蒋介石。

当蒋介石自己询问医生时,他得到的答案永远是:“先生的身体,正在积极地恢复。”而宋美龄也会经常告诉他:“达令,你的身体好着呢!”

被蒙在鼓里的蒋介石并没有因此得到宽慰,自己的身体,他最清楚不过了,他的四肢力量已经严重弱化,连点眼药水这样简单的动作,他都完成不了了,这哪是身体好的表现?

心思深沉的蒋介石开始考虑接班人问题,然而,就在他千方百计为长子蒋经国筹谋大权在握的行政院院长职位时,宋美龄突然横插了一手,她急令外甥孔令侃从美国飞到台北,她的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让孔令侃与蒋经国“争一争”。

蒋介石对此大为不满,还与宋美龄多次发生争吵,宋美龄气不过:“不给令侃做院长,那么副院长总可以给他做吧?”

蒋介石仍然不松口,宋美龄打起了感情牌:“令侃做了那么多对国家有利的事情,难道他的能力不够资格做个副院长,不够资格做部长?就算你决意让经国做院长,也该安排令侃当个副院长!”

面对宋美龄的“胡搅蛮缠”,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的蒋介石深感无奈,在1972年3月、5月和6月的日记中,他都写了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显而易见,这里的“女子”指的是宋美龄,“小人”指的是孔令侃。

为了避免宋美龄在自己病重时插手行政院的职务安排,蒋介石在无法提笔写字的情况下,特意命副官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了“副院长,谢东闵”六个大字。

虽然夫妇俩的这场抗争,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终,但多日来的争吵、冷战、筹划,极大地耗损了蒋介石的心血。

这年7月22日,蒋介石在参加一个宴会时突然晕厥,随后陷入了长达半年的昏迷期。

在此期间,医生发现蒋介石的身体除了患有心脏病外,还出现了血管硬化、主动脉闭锁不全、肺炎、肌肉萎缩等多种问题。

这次,宋美龄才真的慌了,为了让蒋介石尽快苏醒过来,她从美国特意请来了当时享誉全球的心脏学科专家余南庚,还把台北各科室的名医都叫到了士林官邸,组成了一个13人的顶尖“医疗团队”。

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治疗下,1973年1月,蒋介石终于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当时外界纷纷传言蒋介石已病危,为了消除流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宋美龄、蒋经国商量后,决定让蒋介石“出现”在大众面前。

1973年7月23日,是蒋介石的孙子蒋孝勇结婚的日子,宋美龄便安排小夫妻俩到医院与蒋介石合影留念,当时蒋介石的右手因为长时期的输液,不仅严重萎缩,失去了正常功能,还会不听使唤从座位扶手上频频滑落下来。

为了不让外界看出端倪,宋美龄的外甥女孔令伟只好用医用胶布把蒋介石的右手,捆绑固定在座位扶手上。

看着蒋介石一天天的恢复,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唯有宋美龄渐渐对这支顶尖医疗团队产生了不满。

当时,蒋介石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肺积水,他的肺部只有1/3能正常工作,其余2/3都是积水,这就导致他经常喘不过气,反过来还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面对这种情况,医疗团队的专家们都建议“不宜使用过激之治疗方法”,毕竟蒋介石已经87岁高龄了,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退化,如果贸然进行手术的话,可能会引发一些意想不到的并发症,到时产生的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宋美龄却不这样想,她坚信蒋介石的身体没有“大问题”,只要能把他的肺部积水处理掉,蒋介石很快就能恢复到往日生龙活虎的状态。

宋美龄的这个看法,得到了有一定医学知识的孔令伟的支持,1974年12月底,宋美龄又在孔令伟的帮助下,从美国请来了一位胸腔专家哈比夫,准备不久后为蒋介石做“肺脏穿刺手术”,好把肺部的积水抽调。

原本为蒋介石诊治的医生们忧心忡忡,他们甚至找到了蒋经国,希望能取消这次手术,因为风险实在太大了,可宋美龄决定的事情,蒋经国又能怎么办呢?

1975年3月19日,手术如期进行,十几位专家严阵以待,从过程来看,手术很成功,哈比夫从蒋介石的胸腔内抽出了大约500毫升的积液。

然而,从结果来看,却非常不乐观,据王丰在《蒋介石死亡之谜》一书中说:

“手术之后,蒋介石的病情立即完全失控,当天夜里,体温急剧拉高,高烧飙升至41℃,医疗小组忙得手忙脚乱。”

随后,蒋介石又陷入了长达半个月的昏迷之中,直到3月底,他才逐渐恢复了清醒,这之后,情况似乎在朝着宋美龄期望的方向发展。

蒋介石不仅能正常起坐,还能到外面散步,甚至还能和蒋经国一起讨论国事,然而到了4月5日晚间,蒋介石入睡后,值班医生忽然发现他的心跳有点不正常,于是当即进行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并注射药物急救。

得知消息后,宋美龄和蒋经国连忙赶往蒋介石的房间,然而,在医疗小组全力抢救3个多小时后,蒋介石的心脏还是停止了跳动。

在请示过宋美龄之后,蒋介石的私人医生熊丸正式对外宣布,蒋介石于1975年4月5日夜11点50分病逝,享年88岁。

至于蒋介石的死因,官方在公开的《蒋公治疗休养及逝世经过报告》一文中说,是由于“慢性摄护腺(即前列腺)炎不时发作,虽屡经医治,但无法根除。”

众所周知,从1962年开始,蒋介石就患有前列腺炎,虽然美国医生也为他做过手术,但一直起效甚微。

然而,这种说法只能对外掩人耳目,关于蒋介石的真正死因,大家都心照不宣,却敢怒不敢言。直到多年后,熊丸才隐晦地对媒体说:“孔二小姐会不惜用一切方法与手段为夫人做事,但却反而连累了夫人。“

2006年,作家王丰在《蒋介石死亡之谜》中直言不讳指出:“由于宋美龄救夫心切,坚持采用肺部穿刺,最终误诊这才导致了蒋介石的死亡。”

蒋介石虽然死了,然而,关于他的事迹,却远远没有结束。

一份兑现不了的“遗嘱”

1975年4月9日凌晨,蒋介石的灵柩被移至“国父纪念馆”,在移灵之前,蒋经国亲手为蒋介石穿了7条裤子,7件内衣,外面又罩了一层长袍马褂,随后,宋美龄又将蒋介石平时最喜欢读的《三民主义》、《圣经》、《荒漠甘泉》和《唐诗》四部书放在了灵柩内。

宋美龄在灵柩内放书我们好理解,蒋经国为什么要为蒋介石穿上7条裤子,7件内衣?

多年后,宋美龄才解释说:“这是他们浙江老家的规矩”,据说,这样可以让死者的灵魂回到故乡。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光复大陆”,随着希望越来越渺茫,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他便将这个希望寄托到了儿孙身上。

1973年,蒋介石便对蒋经国交代过后事,自己死后,要按老家的规矩,先把灵柩暂厝在慈湖湖畔,“以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

所谓“暂厝”,也称为“浮棺”,是将棺材的四脚垫起来,离地三寸,让棺材放下不沾土,这是等待合葬或客死他乡的死者,等待迁葬原籍的一种暂时安眠方式。

蒋介石一向以孙中山的继任者自居,早在1946年,他就在中山陵紫霞洞附近,选中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自己百年后的安息之所。

可惜,蒋介石的如意算盘还是全盘落空了。

随着1988年蒋经国的去世,蒋家人被迫远离政治舞台,国际和两岸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光复大陆”的希望不仅永远成为了泡影,就连他移葬大陆的计划也一再被搁浅。

蒋家后人审时度势,深知以蒋介石的身份,是无论如何不能葬在中山陵附近的,于是,退而求其次,希望能以家事论,葬在浙江奉化老家。

早在1982年7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廖承志,就曾给蒋经国写信表明过大陆方面的态度:“如果蒋是以‘国民党已故领导人’的身份归葬,大陆方面热烈欢迎,并予以配合;但是,如果蒋是以‘中华民国已故总统’的身份归葬,那么就还需从长计议。”

虽然大陆为两岸统一、为蒋家人的回归,已做出了最大的诚意,但台湾方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迟迟不愿蒋介石归葬大陆。

如今这种局面,如果蒋介石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1 阅读:116

梅梅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