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名词(一文品普洱。)

李莫说茶 2021-07-05 16:37:36

普洱茶并不神秘,品质相差一定距离的两个茶品之间,喝出它们的品质优劣与价值高低并不需要什么专业的知识或者成山的经验。只要身体味蕾处于正常状态,精神气息没有过度散发,即可。

市场上本就品质价格混乱的茶不敢说,但如果是我的茶,泡个几十的,泡个几百的,让一位没有喝过普洱茶的朋友盲喝,回味一下然后指出哪个茶好喝,一定会选几百的。但粗暴的喝出来优劣是一回事,喝懂又是一回事。喝到细微处,与之形成共鸣,才是品茶,获得的愉悦远比粗暴的感官体验来得要多。但这是个困难难的事,感知到了,憋着内功,却无穴可发,这时有抽象性名词对应上去,立即便有如遇知音之感,快哉,好茶,品的明白,喝的舒畅。

茶性:

茶性是对一个茶总体的抽象性描述,外形是饼,砖,沱,或者其他形状,紧压程度,条索级别,碎或完整。生茶,熟茶,年份等各方面特征。泡普洱茶没有绝对定式,需根据茶性微调投茶,出汤等时间。冲泡后,茶汤入口最直观的感觉,苦涩,刺激性,以及整体属性偏凉或者温和,燥等。

汤质:

汤质饱满度,层次感,水路细腻或粗糙,回甘速度长短,韵味留存度,以及耐泡度。饱满度以厚薄或重淡描述。

苦涩,回甘:

苦多由茶碱产生,涩由儿茶素导致。不苦不涩不是茶,苦后回甘,涩后生津便是好茶。苦涩与茶气有关,很多茶友喜欢重苦涩,回甘快,茶气霸道的茶。古树茶比较内敛,释放片平稳厚重,霸时霸的全面,有的因为树种制成原因,几乎感受不到苦涩。台地茶比较冒失,上来就苦涩香韵并露,但汤质薄,香气难持续。

香气:

普洱茶的香气不同,原本的原料品质,在萎调,杀青,揉捻等过程中激发香气。不同山头气不同,不同的工艺流程香气又不同。仔细品,根据茶品,会使香气触达点出现在不同的位置,舌面,舌根,口腔上颚,吞咽时香气显于咽喉最佳,也叫喉韵。但普洱茶不能出现如乌龙茶一样的高温烘焙之香,如果出现烘香后期能不能存储就需要考虑了。同时很多普洱茶是没有明显香气的,以茶气,回甘等为卖点,不一定喝出明显香气的是好茶。应结合回甘,汤质,韵味等方面品鉴。

层次感:

层次感是非常舒服的体验,饮一口茶就像从二维喝到了三维。其实是汤质厚重时,香气在口腔舌面的转变,以及回甘,韵味,在内部的转化。层次感一般出现在优质纯料古树茶,和拼配成功的茶品中。

青味:

每种茶都会有青味,唐朝时期蒸青法普及,这才提倡清饮法。而之前的茶叶青味弥漫,尤其新茶,饮之犯呕,我想这也是唐朝之前饮茶必须加入各种香料的原因。杀青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杀掉青味,使茶叶释放清新自然的气息,每一类茶的杀青过程不同,普洱茶为低温长炒杀青,新散茶时有些青味属于正常,不作为品质鉴定依据,但一般再经过蒸压后,基本已经没有青味或者已经非常轻,如果拿到紧压茶青味依然非常重,那么要么就是杀青不足,要么可以考虑是不是茶有问题。

烟熏味和烟焦味:

烟熏味和烟焦味不同,很多年前,少数民族制茶,揉茶后,要干燥时遇到阴雨天就会放在屋里,屋里多烧柴火,于是就有了烟熏味,这种现象这些年已改进,但同时茶叶遇水也会产生烟熏味,柴火炒茶时生起烟子多也会受到污染。烟焦味主要是在炒茶杀青时,简单说就是炒糊了,或因翻炒速度慢造成,或因锅清理不及时造成。

正常存储五六年后,一般烟熏味会退尽,而烟焦味比较难退,正常干仓存储十多二十年可能会退。

0 阅读:193
评论列表
  • 2021-07-05 20:22

    都不要在茶上玩深沉了,各种各样的喝几口,好与差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