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模块化造车以来,惊喜越来越少的原因是,可以通过架构、造型大概预估出驾驶感受——当然不绝对,有些车确实名不副实。 CEVT我问过CMA的工程师,同架构不会让驾驶同质化吗?答曰不会,并以奥迪大众举例,强调衬套、弹簧带来的不同,当然车身用料也有影响。 对CMA Evo的判断来自领克08 EM-P,为了放下电池——而不是像领克09 EM–P那般,领克08 EM-P车辆宽度、底盘厚度都增加了,重量带来了悬架15%的加强,再考虑舒适性的追求,领克08 EM-P驾驶感受确实是可以预期的。 领克07 EM-P,有许多先天优势,轿车重心更低,加上电池后更低,轮距变宽带来的稳定感,根据抓地力设定的性能目标6.5秒,再快的加速在前驱车上会不稳定。 1.5T+ P1+P3解决了一部分满电馈电动力一致性问题。 从CMA到CMA Evo,也就是领克03到领克07 EM-P,用户应该关注的点会是重量吗?我觉得不是,领克的车一直偏重。会是安全吗,也不是,CMA Evo模型对电池、油箱的防护大家有目共睹。 应该是造型,厚底盘有没有影响,像新宝马、大众那样?应该是坐姿,厚底盘会不会提高,像蔚来ET5那样?后排头部空间,坐着像马扎,头上就是天?应该是操控,重量是性能的天敌。 上述是我起先担心的,但领克07 EM-P有一些出色想法,座椅布局甚至超出预期。总体上,领克07 EM- P保住了领克驾驶的招牌。【来自懂车帝车友圈】
自模块化造车以来,惊喜越来越少的原因是,可以通过架构、造型大概预估出驾驶感受——
惜儿看汽车
2024-04-15 16:56: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