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红着眼质问使臣:“我率领5000步卒对抗30000匈奴军,却因没有援军而败,

静静的聊 2024-05-14 20:06:57

李陵红着眼质问使臣:“我率领5000步卒对抗30000匈奴军,却因没有援军而败,哪里对不起汉朝了?汉帝要杀我全家?”李陵攥紧了拳头,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 看着眼前挺拔的男人,使臣心中有些不忍,对他说:“陛下听说你在为匈奴练兵。”李陵再也忍不住了,对使臣吼道:“那是李绪!不是我!”他狠狠地盯着使臣,像是希望眼前这个人能将自己的这番话带给汉武帝,带回到家人被杀之前。 李陵,李广的孙子。他也同他的爷爷一样,武艺高强,善于骑马射箭;在军中也很照顾将士们,与下属都能打成一片,大家都很敬重他。 生在将门之家的李陵,从小耳濡目染,扫平匈奴自然也成为了他的毕生所愿。可就是这么一位立志要抗击匈奴的人,后来却甘愿留在匈奴,不愿归汉呢? 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前往天山,攻击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召来李陵,要他作为后勤部队,为李广利的大军运送粮草。 听到汉武帝的安排,李陵有些不愿意。堂堂李家男儿不能在前线杀敌,只能做个运粮的军官,这与李陵的志向相去甚远。 于是李陵跪伏在地,对汉武帝说:“臣下属的屯边将士们都是荆楚勇士。他们力可缚虎,每射必中。希望陛下能让我们自成一军,到兰干山以南攻击单于,分化他们的兵力。请陛下不要让我们仅仅只做贰师将军的后勤部队。” 汉武帝看出了李陵的心思:“你是不想做下属吧!”他接着说道:“朕这次出兵太多,没有战马给你。”希望李陵能知难而退。 李陵抬起头,坚定地说:“不用给臣战马!微臣愿意以少击多,率领五千步兵直击匈奴王庭!” 看着李陵发光的眼神,就像当年意气风发的霍去病一样,汉武帝被他的勇气打动了,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且给强弩都尉路博德发去诏书,要他在途中迎候李陵的部队。 接到诏书的路博德并不想做李陵的后备军,于是上书给汉武帝,希望到春天再与李陵率领骑兵攻打浚稽山,这样一定会获胜。 看完路博德的奏书,汉武帝大怒。他怀疑是李陵临阵退缩,便指示路博德写了这么一封奏书。五千人直捣匈奴王庭?李陵是在诓我吧!汉武帝心想。他立即传诏路博德,要他立即赶往西河,守住钩营之道。 李陵这边,汉武帝并没有听路博德的建议,而是让李陵九月出兵,在东浚稽山南面龙勒水一带徘徊,侦查敌情。 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走赵破奴走过的路线到受降城休整。并将所有情况快马加鞭送回朝廷,更重要的是:把与路博德商议的事情写清楚,送回来。 李陵按照汉武帝的安排,来到浚稽山扎营,也把沿途的情况与地形图一并交给骑兵陈步乐送回。听完陈步乐的回报,汉武帝十分高兴,还把陈步乐升为郎官。 然而就在陈步乐刚走没多久,李陵就遇到了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三万匈奴骑兵将李陵的队伍包围,誓要歼灭汉军。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匈奴军,李陵毫不慌张,将五千人的部队按照大车、戟、盾、弓、弩的顺序在营垒外排开。匈奴人见汉军仅有五千人,便像狼一样扑向汉军营。 匈奴人进攻,李陵便击鼓射击。很快,大批的匈奴骑兵应声跌下马。见势不妙,匈奴人转头撤退,汉军便立即追击,斩杀数千匈奴兵。 听到这样的战报,匈奴单于大惊,自己的三万大军竟不敌五千汉军!于是他立马召集左右贤王,共计八万多骑兵一同围攻李陵,希望靠着巨大的人数优势歼灭汉军。 李陵只能向南,边战边退,期望能接近边塞,得到边军的支援。 然而在化解了匈奴一波又一波的进攻后,李陵的军队被一个叫管敢的军侯出卖。本来准备撤退的单于,在管敢的指导下,破了李陵与韩延年的阵式,将汉军逼到了绝境。 退无可退的李陵与韩延年连同十几名壮士冲出匈奴的包围,向汉朝边境狂奔,希望有人能逃出生天,向汉武帝报告。匈奴骑兵紧追不舍,韩延年战死。看着战友死去,李陵望天长叹:“我无颜见陛下!”遂放弃抵抗,投降了匈奴。还剩三千人的部队四散而逃,仅有四百人逃回了塞内。 收到边塞传来的战报,汉武帝以为李陵战死。不久后,传来李陵投降的消息,汉武帝大怒,竟然责问没有参战的陈步乐,陈步乐害怕自杀了。 那时,朝堂一边倒地声讨李陵,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说话,认为李陵在矢尽道穷的情况下仍能奋勇杀敌,将士们也依然以死效命,就足以名扬天下。他如今投降不过是效法赵破奴,静待时机立功赎罪。 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哪听得进去呢?司马迁也因此遭受宫刑。 等到汉武帝的气消了,他也想明白了,李陵的战败是因为没有援军所致。于是过了一年,汉武帝派公孙敖深入匈奴境内,接回李陵。 公孙敖不仅没能接回李陵,还带回了一个改变李陵命运的消息:匈奴俘虏说,李陵在帮匈奴练兵,所以没能接他回来。 这个消息将汉武帝之前所有的期望击碎。这个曾经信誓旦旦要直击匈奴王庭的男人,如今竟然在帮敌人练兵对付自己。没有一丝犹豫,汉武帝下令,将李陵族灭。 家都没了,还怎么回家呢?不愿再背负“叛徒”的名号,李陵拒绝了汉使的招安。在匈奴待了二十多年,直到病逝。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0 阅读:190
静静的聊

静静的聊

家国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