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6日夜,济南军区一架双座教练机刚刚腾空,坐在后舱的飞行员张德山便突

静静的聊 2024-05-23 21:36:58

2010年5月6日夜,济南军区一架双座教练机刚刚腾空,坐在后舱的飞行员张德山便突然感到飞机发动机声音听不见了,推力也小了——张德山敏锐地意识到发动机出现了故障,立即向塔台报告说:我停车了!

此次飞机发动机停车原因是,主燃油调节器柱塞泵传动杆外套齿因严重磨损,失去驱动,导致其不能向发动机供油。发动机出现这种故障相当于人的“心梗”,飞行员和机务人员是无法自行解决的,这种故障完全在部队地勤维修保障范围之外!

细心的人会发现,由于情况危急,张德山报告时省略了代号。当时空中还有7架飞机,共11位飞行员在进行飞行训练,尽管张德山省去代号,但地面飞行副指挥员沈树范,还是一下子就听出了他的声音,并从滞留空中的7架飞机中迅速准确地辨别出故障飞机。

看到这架故障飞机当时已飞临跑道南头拦阻网上空,高度仅50多米,已没有迫降余地和重新开车的可能时,指挥员沈树范知道舍弃战机,保全用黄金“垒”起来的飞行员的生命是当下唯一选择!于是不到1秒钟时间,他便果断发出决断性口令:“跳伞!跳伞!”他深知晚一秒,飞行员们逃生的希望便减少一分!

此时飞机尚处于上仰姿态,如果前舱飞行员冯思广和后舱飞行员张德山拉动飞行座椅下的弹射救生装置拉环,两人都能生还。然而他们当时并没有立即这么做,原因是高空望去,前方灯火璀璨,是人口密集的城区!

当时正值晚上9点多钟,大多居民都在家中休息,一旦这架飞机连同机上800升剩余航空燃油坠入这里,触地跳跃、冲击、进而爆炸,其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将不堪设想!

为了自己逃生,将故障飞机拋向群众,每一位人民空军飞行员都绝不会这样做!为避免飞机坠毁于城区,引发一场惊天动地的重大次生灾难,千钧一发之际,冯思广和张德山毅然决然地同时做出一个惊人举动——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不约而同将驾驶杆向前推动44毫米,将飞机由仰角12.3度变为俯角9.8度!这意味着飞机将缩短前冲距离,提前坠毁!意味着他们两人逃生的时间、机会大大降低!

飞机机头被压低的瞬间,飞机开始飞速向下俯冲。生死一线,两位飞行员精神高度集中,在飞机飞行轨迹避开居民区,飞机即将触地的瞬间,他们立即拉动弹射救生装置的拉环!

按照操作规范,飞行员应该“双手提拉”救生拉环,目的是尽可能让飞机仰起,让飞行员获得最佳的跳伞高度和角度。然而这一刻,两位飞行员同时违背了操作规范,他们右手稳杆,左手拉环,因为他们要确保飞机保持俯冲状态。他们宁可自己逃生的风险急剧攀升,也不把一丝一毫的危险留给群众!

由于后舱飞行员和前舱飞行员救生弹射程序控制有1.1秒的延迟,张德山率先弹出飞机,当时飞机高度只剩40多米。等到1.1秒连动反应,冯思广弹出飞机时,飞机高度仅剩32米。

虽然该型飞机有“零高度”跳伞功能,但前提是飞机姿态为仰飞或平飞,那样座椅下的弹射火箭会帮助飞行员升空65~120米,以获得最低开伞高度。然而此时,由于飞机被压低了机头,张德山当时斜着向前弹出,落地时剧烈的撞击导致他右脚踝骨严重骨折。而等到冯思广弹出飞机时,飞机俯角更是已经扩大至16度,冯思广当时几乎是平行向前飞出的,他完全没有获得高度上的提升,人与飞行座椅没有分开,降落伞尚未打开即砸向地面,剧烈的撞击当场夺走了这位年仅28岁的飞行员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这架飞机最终提前坠毁于机场跑道延长线300米处的草坪上。让人不寒而栗的是,飞机坠毁点距离最近的居民点仅有230米,当时飞机坠毁时时速约为300公里,这就是说,不到三秒钟,这架飞机将掠过这段距离,冲向人口稠密的城区。更令人后怕的是,飞机爆炸后的最大一块残骸离坠毁点居然有74米远,其爆炸杀伤威力令人后脊发凉。

但是,这场惊天动地的重大次生灾难并没有发生,因为两位飞行员用生命和鲜血提前将它制止了,这是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对人民群众最忠诚的告白……

为表彰冯思广和张德山舍生为民的英雄壮举,空军追记冯思广一等功,并追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张德山记一等功,并授予“空军功勋飞行人员金质荣誉奖章”!

0 阅读:269
静静的聊

静静的聊

家国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