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58岁的徐悲鸿逝世,92岁的齐白石前来奔丧,只听扑通一声,老人直接跪地,磕了三个响头。这吓坏了徐家人,赶紧阻拦,不料他痛哭道“我给他磕再多的头,都不为过”。 事情要从1927年说起。那年,65岁的齐白石刚刚经历了丧父丧母之痛,创作状态跌到谷底。 更让他郁闷的是,因为老是爱专注于画生活平常之物,不爱附庸风雅,他一直被京城画坛边缘化,画作被批“庸俗”,连个扇面都卖不出去。 这一年,32岁的徐悲鸿从法国留学归来,满腔热血地想为中国画坛带来新气象。 在出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后,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想要打破当时画坛的陈腐风气。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徐悲鸿看到了齐白石的画作,顿时被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吸引。在他眼中,齐白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师,他的作品生动有趣,对生活充满期待与喜悦。 自打认识了齐白石,徐悲鸿就一直想让他来学校任教,只是在长期的打击中,齐白石也对自己的创作内容产生了不自信,他觉得自己只是个没接受太多教育的乡野村夫,哪能登上大学讲台呢?面对徐悲鸿的盛情邀请,齐白石再三推辞。 然而徐悲鸿并没有因此放弃,他无数次拜访齐家,最终劝动了齐白石,让他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 在学校的那段日子,徐悲鸿不仅在生活上给予齐白石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在艺术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经常在公开场合赞扬齐白石的画作,并为其举办画展,积极推广他的艺术理念。 齐白石也被徐悲鸿的真诚和热情所感染,他破例给徐悲鸿送了画,以表达感激之情。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齐白石的艺术逐渐被大众所接受,他的画作也开始受到追捧,名声逐渐响亮起来。 只是他们的行为触动了当时保守势力的利益,二人都遭到了画界的攻击和排挤,徐悲鸿甚至被迫辞去了院长的职务。 1953年,徐悲鸿因病去世,享年58岁。 为了不让高龄的齐白石过度悲伤,他的家人没有告诉他病逝的消息。 一直到1956年,齐白石才得知了真相。他悲痛万分,不顾年迈体衰,坚持要去徐家吊唁。 当他来到徐悲鸿灵前时,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老泪纵横,颤巍巍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久久不愿起身。 两位艺术大家的友谊,是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相互扶持,共同进步,为中国画坛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段跨越年龄和身份的友谊,也让我们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参考资料: 齐白石与徐悲鸿:相差32岁的忘年之交-正观新闻-2022年9月19日 艺术知己——徐悲鸿与齐白石-中国美术报网-2020年12月28日
1956年,58岁的徐悲鸿逝世,92岁的齐白石前来奔丧,只听扑通一声,老人直接跪
老闫聊史
2024-07-09 12:07:06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