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国主义亡我心不死!”2015年,中国芯片顶尖人才张浩,被美国用阴谋骗到美国

老闫聊史 2024-09-21 16:23:47

“美帝国主义亡我心不死!”2015年,中国芯片顶尖人才张浩,被美国用阴谋骗到美国,人刚下飞机,就被美国以“间谍罪”扣押,至今未归。   (信息来源:天津大学教授在美被控间谍罪 获准50万美元保释,中国新闻网) 张浩,1979年出生于中国的一个普通小镇,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天赋,他一步步走进了科技的殿堂。   他曾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那段留美的岁月里,他对声学技术的研究逐渐展露头角。   毕业后,他加入了美国著名的思佳讯通信公司,成为了一名FBAR工程师,专注于滤波器芯片的开发。   FBAR滤波器芯片作为现代通信设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还涉及到汽车、船舶导航,甚至是军事设施中。   张浩作为这个领域的顶尖人才,迅速在美国获得了7项专利,成为业内瞩目的焦点。   这位才华横溢的科学家并没有满足于美国的高薪与名望。2009年,他毅然辞去了思佳讯的工作,回到中国,开始了另一段更加艰难的征程。   张浩加入了天津大学,成为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同时,他还与天津大学联合成立了诺思微系统公司,致力于薄膜体声波谐振器(FBAR)技术的研究。   张浩的梦想是带领中国在滤波器芯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打破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   正当张浩在国内的研发工作如火如荼之际,阴谋悄然降临。   2015年5月,美国以学术会议的名义邀请张浩赴美,参与一场科技交流活动。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张浩并未对这次邀请产生怀疑,他带着对国际学术合作的期待,毫无防备地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刚一下飞机,命运的齿轮骤然转动。美国FBI在洛杉矶国际机场迅速逮捕了他,并以“窃取商业机密”和“经济间谍活动”的罪名将他押送至圣何塞监狱。   张浩的世界瞬间坍塌。安华高科技公司——他曾在美国的同行,指控他与天津大学的团队窃取了他们的滤波器技术,并将这些技术用于中国的相关产业。   事实并非如此。张浩早在思佳讯公司工作时就参与了FBAR技术的开发,掌握了相关的专利技术。而安华高的指控,更多是出于对中国科技进步的担忧。   一旦张浩和他的团队在中国成功研发出自主的滤波器芯片,安华高乃至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将不复存在。   为了遏制中国的技术崛起,美国不得不铤而走险,用这种极具策略性的手段,妄图将张浩置于死地。   安华高提交了几十封据称是张浩与同事之间的邮件,指控他们通过这些邮件窃取了公司内部的商业机密。   这些所谓的证据经过天津大学和多位技术专家的仔细鉴定后,被发现存在篡改和伪造的痕迹。换句话说,安华高的指控是站不住脚的。尽管证据被证明不实,张浩依然深陷囹圄。   其实无论是芯片、光刻机,还是5G技术,中国的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来自美国的巨大压力和打压。张浩的遭遇不过是这场科技战的一个冰山一角。   与张浩命运相似的,还有另一位中国科学家郗小星。2015年5月,郗小星在家中被美国FBI逮捕,罪名同样是窃取商业机密。   而就在郗小星被捕的五天前,张浩也同样在美国落网。这一系列事件让人不禁思考,科技竞争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权谋博弈?美国是否正在通过打压顶尖人才的方式,试图遏制中国的科技崛起?   被捕之后,张浩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变。原本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他,遭遇了人生的重大打击。张浩的家人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母亲患病,父亲脑梗,而张浩却无法陪伴在他们身边。长期的关押和精神压力,让他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   尽管张浩在2017年得到了保释,但他仍被限制在加州活动,必须定期向法官汇报行踪,无法回国。   2020年,张浩案件最终在美国联邦法院做出了判决。尽管安华高提供的证据被证实存在伪造,但张浩依然被判定“窃取商业机密罪”和“经济间谍罪”成立,需继续服刑18个月,并被罚款47.7万美元。   这样的判决让张浩及其家人倍感不公,但在美国的司法体系下,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场“污蔑性审判”。   张浩的案件不仅让他个人陷入困境,也给中国的滤波器芯片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诺思微系统公司因为张浩的被捕,研发工作几乎陷入停滞,融资渠道也因此中断。   这一事件对中国5G技术的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滤波器芯片作为5G通信技术的关键组件,美国的打压无疑让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进程受到了严重阻碍。   如今,张浩的案件仍然没有最终解决,而中国芯片领域的突破依然任重道远。正如张浩的遭遇所揭示的那样,在这场科技争夺战中,个人的命运往往被卷入更大的国际政治博弈之中。   然而,科技进步的脚步无法被轻易阻挡。尽管遭遇了无数的挑战和挫折,中国的科技力量正在以坚定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 欢迎大家一起留言讨论,关注老闫侃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0 阅读:83
老闫聊史

老闫聊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