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彭玉麟送来一女子。曾国藩见女子端庄大方,很是欢喜。晚上,女子服侍他洗漱完毕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14 22:39:37

一天,彭玉麟送来一女子。曾国藩见女子端庄大方,很是欢喜。晚上,女子服侍他洗漱完毕,两人准备睡觉。突然曾国藩大吼:“来人,把她带到带到隔壁去!”女子吓得脸色发白,扑通一声跪下磕头求饶。 一天晚上,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府邸内,一声怒吼划破了夜的宁静。"来人,把她带到隔壁去!"曾国藩厉声命令道。 随从赶忙冲进内室,将一名女子拖了出来。女子吓得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停磕头求饶:"老爷,小女子哪里做错了,您饶了我吧!" 这段故事发生在1867年,当时曾国藩54岁,正在江苏淮安任两江总督。 曾国藩的癣疾困扰由来已久。据其日记记载,这种皮肤病从1850年开始发作,最初只是手臂和腿部偶有瘙痒,到了1866年,已经蔓延到全身。 当地名医开的方子都不见效,只能用冷水洗浴暂时缓解。 每到夜深人静,瘙痒难耐时,他只能让荆七用温热毛巾敷身,或用竹片轻轻刮痒处。 荆七,本名王凤山,湖南湘乡人,从1850年开始追随曾国藩。 他是曾家老佣人的儿子,为人忠厚朴实。 但照料病人确实不够细致,有时用力过猛会把曾国藩的皮肤刮破,更添痛苦。 1867年初春,欧阳夫人从湖南老家来信,信中提到城里张员外家有个丫头,生得清秀端庄,做工细致,建议买来服侍曾国藩起居。信中特意提到这丫头识字断句,懂得《女诫》《女则》等礼教,不会有辱门风。 起初,曾国藩在回信中婉拒了。他在日记中写道:"吾家三代以来,未有二室之事。况今年已五十有四,何敢违背祖训。" 但随从们看主人日渐憔悴,私下里也在张罗。淮安府通判的师爷刘某,曾给曾国藩引荐过几个女子。 其中有扬州瘦马出身的,有苏州官宦人家落魄的女儿,甚至还有一位杭州艺伎。但这些人要么谈吐粗俗,要么举止轻浮,都被曾国藩一一回绝。 一天 ,曾国藩躺在床上,回想起白天彭玉麟说过的话,突然心中一凛。 他连忙翻出日历细细核算,发现皇帝驾崩至今才98天,尚未过百日国制。 若是过早纳妾,传出去怕是要落人口实。 想到这里,曾国藩大喝一声,叫来随从荆七,吩咐道:"快把陈春燕带到隔壁厢房去!" 陈春燕还不明就里,吓得跪地不起。 直到曾国藩解释清楚缘由,她才略感宽慰,然而心中还是充满了惶恐不安。 就这样,陈春燕被暂时安置在了隔壁房中。曾国藩心中虽有不舍,但大节不可失,纲常不可废。他深知自己身居高位,一言一行都关乎声誉,万万不可逾矩而行。 时间倒回到几天前,陈春燕初进府邸的情形。那日,曾国藩正在书房批阅军中急务,彭玉麟领着一名女子来到他面前。 彭玉麟满脸堆笑地说:"大人,这位女子叫陈春燕,小的打听过她的底细,觉得挺不错的。不如让她在府上服侍您,也好有个人照料您的起居。" 曾国藩听罢,抬头端详陈春燕,见她身姿挺拔,眉眼清秀,举手投足间气质不凡。 曾国藩随即问起陈春燕的家世背景,得知她与自己一样,都出身于耕读传家的书香门第。 陈春燕的父亲生前以教书为业,虽然家境清贫,却将女儿培养得才德兼备。 曾国藩听了十分欣慰,当即决定留下陈春燕。 当晚,陈春燕便开始在曾府中伺候曾国藩的饮食起居。 曾国藩惊喜地发现,晚餐的菜肴比以往更加可口,很合他的胃口。 陈春燕在旁解释说,她特意打听了曾国藩平日的饮食喜好,改良了膳食的做法。曾国藩不禁对这个细心的女子愈加欣赏。 饭后,曾国藩与陈春燕闲话家常,谈天说地。 曾国藩得知陈春燕不仅相貌出众,而且才识过人,竟能与自己谈诗论文,饶有见地。 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间夜色已深。 曾国藩心中暗自喜悦,觉得这个女子与旁人实在不同,自己没有看走眼。 时间回到当晚,曾国藩连忙唤来心腹随从荆七,吩咐他立刻将陈春燕带离寝室,暂且安置在隔壁厢房。 陈春燕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听从吩咐,乖乖地搬去了隔壁。 曾国藩松了口气,暗自庆幸自己及时发现问题,没有酿成无可挽回的过失。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曾国藩还特意在当晚写了一封信给好友胡林翼,说明此事。 信中提到:"春燕其人,端方有度,然百日未满,姑容数日,再行告知四方亲朋。"这封信现存于湖南省博物馆。 第二天一早,曾国藩召集府中管事开会。他特别强调这几天要管好下人的口舌,同时下令在百日祭结束之前,陈春燕的一应起居都安排在厢房,不得出入前院。 府中账房留下的记录显示,曾国藩在这期间还特意关照厨房,给陈春燕送饭时要避开仆役会客的时间,以免惹人议论,他甚至连给陈春燕准备的妆奁都推迟到百日之后再送。 这种谨慎的作风在当时的官场并不多见,同时期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就曾因为在丧期内大办喜事,招致朝廷谴责。 而曾国藩即便是纳妾这样的私事,也要考虑到各方影响,充分体现了他"事事打算周详"的处事风格。 两日之后,百日国制终于过去。陈春燕也正式入府,与曾国藩结为夫妻。 从此,曾国藩府上多了一个贴心女子的陪伴,渐渐不再为疾病所困扰。 每当夜深人静时,曾国藩总会想起陈春燕初来乍到的情形,为自己当初的果断与理智而暗自庆幸。

0 阅读:0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