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对热性便秘的辨证施治和注意事项有精辟的总结:“在伤寒、温病等过程中出现者,多为热证,由于内热肠燥,大便不能润下。同时因大便秘结而邪热不得下达,在下则腹满胀痛,在上则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伴见壮热、自汗、口渴、脉象滑数、舌苔黄腻或干燥少液。治法采取急下,用大、小承气汤。凡热盛便秘最易伤阴,引起咽喉肿痛等证,故亦称急下存阴。
但在津液素虚或已经伤阴之后,不宜单用下法,可选用脾约麻仁丸和增液承气汤,有时只用增液承气汤,吴鞠通所谓‘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
《温病条辨》指出:应下失下,正气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
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
右尺牢坚,小便赤痛,时烦渴甚,导赤承气汤主之。
说明治疗热性便秘,应与具体病情结合,才能收到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