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八路军在薛公岭布下了伏击圈,可是没想到,巡逻探路的鬼子小队似乎发现了异常,进入伏击圈就率先发起了进攻!
1938年9月,我军根据可靠渠道获得情报,敌军的一个部队正在集结整合,他们准备往陕甘方向运动,当时陕甘是我们战争的主战场。
如果让这一批日本鬼子成功的过去的话,那么我军在陕甘地区的队伍将腹背受敌,那后果将不敢想象。
鬼子这批队伍是108旅团的人,其人数极多,我党为了阻止他们往陕甘的运动,派出了我668团组织鬼子。
然而668团的人远少于鬼子108旅团的人数,这直接正面硬刚是不现实的,668团的团长杨勇接到命令后十分重视。
根据他的分析,我党668团如果想要成功的完成任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切断对方的粮草供给,这样他们就无法到达陕甘地区了。
杨勇和几名干部一起商量了很久,而后几人有来到了鬼子运输队的必经之路薛公岭,几人在做详细的地理侦查。
杨勇到了薛公岭之后,又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番,这里两边地势高,并且草木茂盛,很容易隐藏,占据两边的高位,直接给鬼子来个夹击,一定能给他们发的措手不及。
薛公岭这里的路不仅路窄而且还陡,并且这路蜿蜒曲折,鬼子经过这里一定需要很长时间,这是最好不过的,也给了充分的时间可以攻打鬼子。
正当杨勇开心的合不拢嘴时,侦查的刘队长却面色凝重,杨勇察觉到他的不对,立马询问刘队长是有什么异常。
刘队长拿手指了指不远处,杨勇立马懂了他的意思,拿出望远镜开始仔细观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里竟然有一座碉堡。
碉堡占据了这里的绝对高位,如果运输队从这里经过的时候,派一队人守在碉堡里,那么我党的地势优势就不存在了,更何谈偷袭这一说。
没有出手就直接被人家看到了,这不就打草惊蛇了么,看到这一情况之后,杨勇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看着远方的碉堡陷入了沉思。
如果不在这里埋伏,那么鬼子的运输队前方要走的道路都是宽敞的大路,根本没有伏击的机会,不埋伏敌人,那么以少胜多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这下可如何是好,杨勇思考了很久,他决定依旧在这里设下埋伏,不过在战争开始的同时,他们要摧毁高处的碉堡。
杨勇为了完成上级给出的任务,不得不冒着如此大的风险,经过杨勇的一番部署,668团的人都埋伏在了草丛里,从别处根本看不出什么。
因为碉堡的存在,杨勇又安排了一架大炮,他们将大炮对准高处的碉堡,到时候进攻开始的同时大炮开火,炸毁远处的碉堡。
这一行为十分冒险,两者必须同时进行,否则这次的活动就会功亏一篑,甚至还有可能被二人反过来夹击。
杨勇做出了详细的计划部署,给668团的每个人都安排了具体的位置,他要保证计划的天衣无缝。 第二天上午九点,杨勇带着668团的人埋伏在了薛公岭,他们将大炮也对准了碉堡,现如今就等着鬼子进入伏击圈。
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鬼子的排头刚进去薛公岭的伏击圈,他们就向两边的山坡上疯狂开枪,这可给杨勇吓得不轻,他以为自己的计划暴露了。
正当他以为暴露准备撤退时,鬼子的枪声突然停了,杨勇拿着望远镜看了看,鬼子竟然在哈哈大笑。
原来这群小鬼子只是想用这种方式诈出伏击兵,好在668团都隐藏的非常好,听到枪声也在原地没有动,鬼子听着没有动静,就以为这里非常安全,一行人大摇大摆的在山谷里有着,脸上还挂着得意的笑容。
因为路比较窄,鬼子的战线也拉的比较长,等到鬼子和拉着粮食的20辆卡车全部进入到伏击圈之后,杨勇一声令下,我军的枪声和炮声一起响了起来。
只见远处的碉堡在炮声中被摧毁,鬼子也被我们打的措手不及,他们自作聪明以为没有伏击兵,没想到一声枪响,直接拉开了战争的序幕。
小鬼子没有防备,只好苦苦挣扎,但是他们凭借着自己人数和装备的优势还是和我军缠斗好久,一直到傍晚这场战斗才结束。
我军在这场战斗中以轻微的优势取得了胜利,成功的抢夺了地方的粮草,阻止了他们向陕甘地区运动的计划,668军团这次的任务也圆满完成。
杨勇和几位侦查人员的共同努力才铸就了这次的成功,要不是他们胆大心细,我党也不能以少胜多,他们几位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