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0年,朱元璋下令诛李善长三族,将其妻女弟侄70余人押赴法场。临刑前,不

底层史观吖 2025-05-16 11:56:10

公元1390年,朱元璋下令诛李善长三族,将其妻女弟侄70余人押赴法场。临刑前,不甘心被诛杀的李善长掏出了当年皇上亲手御赐免死金牌。谁知,朱元璋冷笑着指指金牌:“你再看看,金牌上写得什么?”李善长仔细一看,立刻面如死灰!

李善长自幼喜爱读书,聪慧过人,通晓军事谋略。据说一开始朱元璋只是让李善长负责掌管文史书籍,但他通晓典故,裁决事务极其果断,又擅长辞令。

在朱元璋东征西讨的过程中,李善长逐渐崭露头角,他经常给朱元璋献言献策,因此深得朱元璋的器重,命他留守后方,治理百姓,供应兵马粮草。

李善长也不负所托,协助朱元璋把大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犹如汉代萧何般的一般。

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封赏各路开国功臣,以“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为理,封李善长为韩国公,特赐予免死金牌。

李善长作为一位文臣,能被朱元璋排在“24名开国功臣”中的第一位,可见朱元璋是有多么信任和重视他。

李善长一开始也勤勤恳恳,恪守自己的职责,但是时间一久,他渐渐露出了马脚。

一旦有官职比他低的人冲撞了他,或者与他发生利益冲突,李善长便上书朱元璋,要求将其贬谪。朱元璋也看出李善长恃宠而骄,也渐渐对他产生不满。

不过,好在李善长及时察觉。洪武四年,李善长便托病辞官。

洪武九年,朱元璋将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满朝文武无一不称这是皇帝对李家的信任,于是李善长的一颗野心又熊熊燃烧起来。

继公主下嫁之后,明太祖卧病一月,李善长竟不曾进宫看望过一次,其儿子驸马李祺也毫无关切之意。

文武百官借此狠狠参了李家一本,说他忤逆圣上,朱元璋虽心中不悦,却也念及旧情,只是罚了李善长的俸禄而已。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伏诛,朝野上下牵连甚广。有人告发李善长一家牵连其中,其弟更是胡惟庸的党羽,但朱元璋仍旧不为所动,对李家免于追究。

如此皇恩浩荡,竟然也没换来李善长的进宫谢恩。至此,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情谊被消磨殆尽,暗暗记恨着李善长。

作为胡惟庸的同乡、亲戚和引路人,李善长怎么可能一点责任都没有。朱元璋借着胡惟庸的案子大杀四方,颇有“杀鸡儆猴”的意思。

奈何,李善长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依旧不知收敛,一意孤行,不断触碰朱元璋的逆鳞。

洪武二十三年,京中有百姓因罪被流放,李善长有一远房亲戚丁斌也在名单之列。李善长进宫面圣,请求朱元璋赦免其罪过。

朱元璋听闻大怒 ,君无戏言,随意赦免犯人,以后自己还如何服众。于是,他命人将这丁斌抓起来,严刑拷打,不曾料想到竟查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秘密。

这个丁斌以前是在胡惟庸府中的仆从,他供出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与胡惟庸的相互勾连,意图谋反。朱元璋当即将李存义父子召入宫来。

李存义不堪皮肉之苦,将罪行一并招供,还把李善长也供了出来。

原来,胡惟庸曾多次劝说李善长兄弟一起造反,可是李善长一直不为所动。后来,胡惟庸甚至派出李存义前去游说,李善长沉默良久,无力地说:“我老了,等我死了,你们自己折腾吧。”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怒,李善长作为开国功臣之一,曾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却不为着大明着想,一次又一次地触碰自己的底线,这是自己万万不能容忍的。

这一次,朱元璋对李善长失去了最后的耐心,他指着李善长骂道:“你贵为元勋国戚,知其逆谋而不检举,左右观望,实为大逆不道!”

李善长临死之际,还想着用免死金牌来抵罪,殊不知自己多年来的所作所为,早已把自己的退路全部堵死。

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心存侥幸地说;“当年皇上曾赐我一块免死金牌,君无戏言,皇上莫不是忘了吧?”朱元璋冷冷一笑:“李爱卿不烦仔细瞧瞧,这免死金牌上面写的什么?”

李善长一听顿感不妙,定睛一看,只见这免死金牌背面上赫然写着“免死,除谋反大逆”几个小字。

鉴于李善长参与谋反证据确凿,朱元璋新仇旧恨一起算,当即下旨将李善长以及全家七十余口斩首示众。

李祺因为娶了公主,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夫妻两人被迁徙到江浦反思己过。

0 阅读:229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