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村民居然端来一碗猪食,没想到,何家庆不仅没生气,甚至接过那碗猪食,泪流满面的吃了起来。 这场令人震撼的"猪食晚餐",发生在何家庆自费扶贫大西南的第187天,彼时他刚逃过雷公山的毒蛇袭击,左腿肿胀得无法穿鞋,却依然拄着木棍穿越三省交界处的原始森林。 随身的帆布包里,装着攒了十二年的27720元积蓄、刊载国家贫困县名单的《光明日报》和32个品种的魔芋种苗。 这不是何家庆首次与死神擦肩,1984年考察大别山时,他曾因误食毒菌昏迷三天;1991年绩溪抗洪染上血吸虫病;此次西行途中更遭遇山体滑坡,若非抓住崖边枯藤,早已坠入百米深涧。 但最让他揪心的不是生死考验,而是目睹湖北鹤峰县农民借贷24万元种植魔芋却颗粒无收——这个场景促使他写下18万字的《魔芋栽培技术》,开创中国系统研究魔芋种植的先河。 在贵州雷公山腹地的苗寨里,何家庆的"怪异"装束常被误认为流民,褪色的涤卡中山装肘部磨出破洞,解放鞋鞋底用麻绳捆扎,唯有胸前那枚安徽大学校徽始终锃亮,当他在山洞里用最后半根蜡烛整理植物标本时,路过的猎户惊叹:"这瞎子点灯的架势,怕是比我们还疯。" 这种"疯狂"背后是刻进骨血的执着,出身安庆贫寒之家的何家庆,幼时靠老师资助完成学业,1972年留校任教后,他将每月54元工资分成三份:20元寄给老父,20元购买科研资料,剩余14元是全部生活费。 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的同事回忆,何教授总把食堂剩饭晒成锅巴当干粮,"说这是大别山民的传统智慧"。 科技扶贫的征程上,这位"布衣教授"创造出多个第一:第一个全面考察大别山植物资源,发现我国27个魔芋品种中的17种,获得6项栝楼栽培国家专利,在绩溪挂职科技副县长期间,他创造的"蚕桑改良法"使重灾乡增收30万元,百姓送来"焦裕禄式县长"的锦旗时,他正蹲在田埂啃冷馒头。 2019年7月的潜山之行成为生命终章,70岁的何家庆强忍癌症剧痛,趴在病床上完成《栝楼产业现状分析》终稿,临终前嘱托将眼角膜捐给山区儿童。当运送遗体的车队驶过岳西县栝楼种植基地时,数百村民自发在公路两侧点燃火把——跳动的火光中,那些由他指导培育的瓜蒌正孕育着新的希望。 (本文事实依据综合《光明日报》2019年10月21日报道、中工网专题报道、安徽纪检监察网纪实文章)
1998年,大学教授何家庆来到深山调研。由于过于饥饿,于是就向村民讨吃的,不料,
文史充点站
2025-05-16 12:23:33
0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