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作霖在火车上被炸成重伤,并没有当场死亡,被抬回大帅府,临终前安排了三件事:第一:“这毫无疑问是日本人的阴谋,我已经没救,必死无疑!”第二:“惟宜严守秘密,不使外人得知,一面力持镇静,维持秩序。”正是这个原因,张作霖被炸后的十几天都秘不发丧。第三:“立马召小六子回奉主持政事,希望诸人辅助之。” 1928年6月4日凌晨,沈阳皇姑屯车站附近一声巨响,张作霖的专列被炸得稀巴烂。这事儿可不是什么意外,而是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暗杀。张作霖当时是东北的实际掌权者,手握奉系军阀的大权,在中国北方那是响当当的人物。可他跟日本的关系早就有点儿不对付了。 张作霖被抬回大帅府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但他脑子还清醒得很。他第一句话就说:“这毫无疑问是日本人的阴谋,我已经没救,必死无疑!”这话说得斩钉截铁,一点不含糊。他不是随便猜的,而是早就看透了日本人的心思。 张作霖跟日本人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他知道日本关东军这帮家伙表面上笑嘻嘻,背地里全是刀。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越来越大,从铁路到矿山,再到军队,步步紧逼。张作霖虽然是个军阀出身的大老粗,但政治嗅觉一点不差。他看出日本人不是想跟他合作,而是想把他踢开,自己独吞东北。 事实上,日本关东军干这事儿确实有计划。河本大作这人是个狠角色,他觉得张作霖不听话,留着就是个麻烦。炸火车这招又狠又准,既能除掉张作霖,又能让东北乱起来,好让他们趁机插手。张作霖临死前点破这是日本人的阴谋,其实是给后人留了个警钟。后来历史也证明他没说错,1945年日本投降后,河本大作在战犯审判中自己承认了策划这事儿的罪行。 张作霖第二件事是要求手下“惟宜严守秘密,不使外人得知,一面力持镇静,维持秩序。”他太清楚了,自己一死,东北肯定乱套。日本人八成会趁乱动手,奉系内部也可能窝里斗。所以他让大家先把他的死讯捂住,别对外漏风。 这招真挺高明。他死了的消息要是传出去,日本关东军立马就得跳出来,说不定当天就派兵占沈阳。奉系这边呢,一帮将领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有人可能会抢权,有人可能会投靠日本人,那东北就彻底完了。张作霖临死前硬是憋着口气,把这事儿安排得明明白白。 奉系的人也真听话。他死后,大帅府对外统一口径,说张大帅只是受了点轻伤,在家养着呢。日本关东军也不是傻子,炸完火车就派人来打探,结果张作霖的老婆卢寿萱演技一流,装得跟真事儿似的,说大帅还活着,就是不方便见人。日本人半信半疑,没敢轻举妄动。 秘不发丧拖了十几天,这段时间里,奉系高层赶紧稳住军队,安抚人心。张作相、杨宇霆这些大将都憋着劲儿,没让内部乱起来。他们还派人偷偷去关内通知张学良,让他赶紧回来接班。要不是这十几天缓冲,张学良哪有时间从容赶回沈阳?日本人估计早就动手了。 张作霖第三件事是“立马召小六子回奉主持政事,希望诸人辅助之。”小六子就是张学良,他儿子,也是他指定的接班人。张作霖知道自己不行了,但东北这摊子事儿不能没人管。他把希望全寄托在张学良身上,还特意交代手下要好好辅佐他。 张学良那时候在关内,正带着奉军跟国民革命军打仗。北伐这时候已经把奉系逼得够呛,张作霖从北京撤回奉天,就是因为扛不住压力。可他一死,东北不能没主心骨。张学良虽然年轻,但毕竟是张作霖一手培养出来的,军事政治多少有点底子。 奉系接到命令后,立马派人通知张学良。张学良接到消息,扔下手头的事儿就往回赶。1928年6月18日,他回到沈阳,正式接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这过程说起来简单,但背后全是张作霖临终前的算计。没有他这句交代,奉系内部可能早就乱了,张学良也未必能顺利上位。 张学良回来后,面临的局面那叫一个烂摊子。日本关东军在旁边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动手;国内呢,国民政府北伐正猛,东北的地位尴尬得很。他上台没多久,就得做抉择。1928年12月29日,他宣布东北易帜,归顺国民政府,算是把东北纳入了全国统一的框架。这步棋缓和了跟国民政府的矛盾,但也让日本人更急眼了。后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直接动手,东北三省丢了,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也挨了不少骂。 不过话说回来,张作霖临终前这第三件事,算是给张学良争取了个机会。不管后来咋样,至少那时候东北没立刻崩盘,全靠他这句遗言把权力平稳交接了。 皇姑屯事件可不是个小打小闹的事儿,它直接开了日本侵华的头。日本关东军炸死张作霖,就是想让东北乱起来,好趁机吞并这块地儿。张作霖死后,虽然张学良暂时稳住了局势,但日本人的野心一点没收。1931年“九一八事变”一爆发,东北三省几个月就全丢了,日本人从皇姑屯事件就埋下的这颗雷,终于炸开了。 张作霖这三件事,说白了就是临死前给东北续了口命。他指认日本人,是给后人提了个醒;秘不发丧,是稳住局面不让敌人得逞;召张学良,是把希望留给下一代。可惜啊,日本人的步子迈得太大,国内又乱成一锅粥,东北最终还是没守住。
皇姑屯事件发生后,张作霖在火车上被炸成重伤,并没有当场死亡,被抬回大帅府,临终前
瑶光映心曲
2025-05-22 21:35: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