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响扬州古城的美食——黄珏老鹅

扬州人文历史档案 2023-05-30 11:57:42

盐水鹅,扬州人称其为“老鹅”。是淮扬菜系里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有着悠久的历史。扬州境内环湖绕河,自古水多,养鹅、吃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唐代诗人描述当时的扬州是“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

到了明清时期,鹅肉更是最为家常的一道菜,在一些笔记小说中常可以察见其端倪。《红楼梦》中的胭脂鹅,就是一道人们喜爱的扬州大菜。

(盐水鹅是扬州的一张名片)

久而久之,扬州的四里八乡便分为了邵伯盐水鹅、仪征盐水鹅、秦栏盐水鹅等等。然而其中名气最大者,就是位于扬州北郊黄珏镇上出产的盐水鹅。

提到黄珏,扬州人都会想到“黄珏老鹅”。可是,黄珏这个地名,又是怎么来的呢?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在这里,小编简单科普一下。

据考证,黄珏的地名,来源于“黄珏桥”。相传当初建桥时,是由当地黄姓和王姓两个大户人家出资合建的。桥建好后,为桥起名时,黄、王两家商量,以两家的姓作桥名。可究竟以哪家的姓为头一个字呢?两家达成协议:以姓黄的“黄”作为桥名的头一个字;而王姓人家,则可以用两个字,以求心理上的平衡,恰好二“王”合为“珏”字,所以就叫“黄珏桥”。

(黄珏是一座频临邵伯湖的水乡古镇)

历史上的传说,自然不能较真儿,否则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晚清、民国时期,现在的邵伯湖西陆地基本上是被湖水包围着的,当地人居住在大大小小突出于水面之上的圩子里,非撑船而无法出行。也有些村里的有钱人家出资建桥修路,当地百姓感念其德,将其所修路或桥,以其姓名冠名之。

于是乎,各种以“桥”字命名的集镇,便在邵伯湖西地区出现了,诸如:送驾桥、公道桥、黄珏桥等等。

(黄珏老街也很有名儿)

而老鹅让黄珏最扬名的时期,最早要追溯到清代。据载,黄珏老鹅这道美食,始于清代中叶,由镇上的张氏创制而成,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2008年,黄珏老鹅制作技艺被列入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此拉开了黄珏与老鹅的不解情缘。

黄珏的盐水鹅,着实烧得好——选用本地放养的白鹅,以中药材和秘方配料,加卤烧煮而成。成品形整似活,烂而不散,色泽金黄,肉质肥嫩,咸鲜味美,久食不厌。

(老照片:民国黄珏水乡)

黄珏老鹅的制作工艺始于清朝中叶(1750年前后),其时,当地一张姓家庭首创盐水板鸭制作。不过,有记录的是清末民初。那时,张恒霞与儿子张长兆,在黄珏桥西街开了一家“正兴源”卤烧店,经营盐水板鸭生意。经过张氏几代人的经营,盐水板鸭开始扬名四里八乡。

3年自然灾害期间,鸭子少了。张长兆与其子张福正便以鹅代鸭,制作盐水鹅。还是用老汤老卤,还是用同样的作料,卤出来的“老鹅”与“老鸭”不分上下,味道同样鲜美。逐渐地就主打起了盐水鹅生意”,并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以“黄珏老鹅”冠名。

(扬州人讲话:黄珏的老鹅呱呱叫)

如今,黄珏老鹅已遍及扬州城乡,市区的各类黄珏老鹅专卖店、专柜、熟食摊200多个。在黄珏镇卤制老鹅的人家就有二、三十户。黄珏老鹅”登堂入室,从宾馆饭店的筵席,到普通居民的餐桌,都能见到色香味俱全的“黄珏老鹅”。

2021年10月,黄珏老鹅被认定为江苏省地标美食原产地。

黄珏老鹅的作料最为考究,其有大小料之分。大料以生姜、葱、酒、白糖、盐为主;小料有陈卤(前一天煮过的小料)和新卤之分,陈卤直接放进大料中继续熬煮;新卤有8种成分,各取一定量,用纱布扎好,放入大料中一起熬煮。

大小料调好,烧火煮沸后,将鹅放进锅内。这锅也是特制的,与火直接接触的是大铁锅,铁锅上方,还加造了50公分高的木制瓮,有利于焖煮。

(黄珏街上老鹅摊众多)

最关键的是掌握火候:先用武火攻(火力大而猛),卤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再用文火焖(小而缓的火候)。武火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肉熟得早,卤味入不了肉;而文火要温温不绝、绵绵若存。如焖煮不到位,则连皮带骨啃不动;而若焖过了头,则是骨肉过烂,挑不上筷子……

鹅出锅了,还要取卤水。熬煮过的卤水呈青绿色,水上漂浮着一层白色油沫,需将其舀出倒掉。上好的黄珏老鹅,色如胭脂,入口酥而不烂,清香扑鼻,回味甘爽。

店家将盐水鹅切割装入盘中,端上餐桌,你就细细瞧吧:黄澄澄的鹅皮,酥烂烂的鹅肉,香浓浓的鹅汤。还未吃入口,那一股子弥漫在餐桌上诱人的味儿,便开始勾你的嗓子眼啦。

如果此时你揣起酒杯,轻啜一口,然后再夹块盐水鹅放入嘴中,轻轻咀嚼。顿时,酒味儿淳、鹅肉香的那份微醺快感,会让你直接找到乾隆爷下扬州时的感受,大呼人生也不过如此而已......

(黄珏老鹅的卖相着实不丑)

因此,隔三差五,扬州城里的那些老饕们总要寻个由头去黄珏镇大快朵颐。有外地客人来扬州,也总是将其带往黄珏,美味也得众人尝不是?

正宗的黄珏老鹅,都是选择体重合适的扬州白鹅,并且这鹅必须在环境清雅、水草丰美的湖畔养殖,充分保证鹅肉的鲜美。

黄珏老鹅独特的不仅在选散养鹅上,还有卤汁。卤汁决定了老鹅的口感和风味,香气四溢、回味无穷,至于是怎么做出来的,那是人家的“知识产权”,外人无从知晓。

黄珏人煮鹅卤法自成一派,一口汤锅里光丢进去的中草药就达几十种之多。工艺复杂,需慢功熬制,用料上乘。

(卤汁确保了老鹅的独特风味)

虽然做老鹅的技艺,都是从黄珏传出来的,但正如“一千个人的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老鹅摊,都有各个不同的味道,因为多一味少一味就会天差地别。

这也引得无数醺烧摊的小老板们疯狂摸索,追寻迷人的老鹅风味密码,以期早日修成独门绝学,从而成为独步黄珏,称雄扬州,乃至雄霸天下的“黄珏老鹅”盟主。哈!

因此,也就形成了不长的黄珏老街上,“几步路就有一个老鹅摊”的场面。这一副壮观情景,搁别处那是绝对寻找不到的。

(固定的老鹅摊点面对的都是老食客)

渡步在黄珏老街的各老鹅摊点之间,与摊主们交谈,便会得到如下信息:生意红火、做得好的老鹅摊,是不会轻易更换地方的——哪怕是这儿的房租再涨,也要咬牙租下来。

这是因为人们的习惯是:一旦认准了某家老鹅的口味,只要想吃老鹅了,还是会专门绕道过来买。为了一饱口福,即便买新房,搬离了原来住的地方,也是如此。

一份统计很有意思:不大的黄珏镇里,卖盐水鹅的大小摊点超过20家;一年要吃掉近百万只鹅,当地居民包括外地食客,平均一天竟然要吃掉2000多只老鹅。

黄珏,因此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鹅镇”。

(黄珏镇上的老鹅文化展示馆)

2022年6月19日上午,在黄珏老鹅的发源地——邗江区方巷镇联合村东元组(原黄珏镇),一座以鹅文化为主题的黄珏老鹅文化展示馆正式开门纳客。黄珏老鹅文化展示馆,展馆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总投资140万元,陈列图片百余张、实景展示40多处。展示馆里还分为经济厅和文化厅,分别通过老照片、实物展示、文字解述、艺术场景、仿真老鹅制作技艺过程场景再现等,诉说黄珏老鹅美丽而传奇的发展历史。

文化厅则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鹅的起源与驯化、鹅的种类和习性、鹅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地方、文学作品中的鹅、艺术创作中的鹅、扬州特色老鹅及营养价值与功效、与鹅有关的诗歌选等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悠久的“鹅文化”、蓬勃兴起的“鹅产业”和强劲发展的“鹅经济”,为广大群众送上了一份文化艺术“大餐”。

(水乡古镇风景如画)

如果有人说:在城里人的眼中,黄珏古镇只不过是一座寻常的远郊小镇——大片的农田、老式的民房,一条陈旧的老街,飘着香味儿的老鹅摊,就是这里全部的风景。

如果这么认为,那你可就错大发了。这是因为,在那些老街和老宅的背后,就是宽阔、湛蓝色的湖水。黄珏位于邵伯湖西岸,风光秀丽,水草丰美,自然环境极佳。

租一辆自行车骑行在邵伯湖漫长的大堤上,尽情放松畅快心情。或许,你会迎面遇到一位牵着水牛归家的老者,正咧着缺牙的大嘴,自顾自地“依呀呀”唱着“扬剧”小曲儿。乡间小路的前方,颠颠地奔跑着一只摇晃着尾巴的小黄狗儿。

转眼之间,老水牛、老人,双方步调一致,“踢蹋、踢蹋”,从身边缓缓走过......

目睹此情此景的你,陶醉了没有?!

(湖滩上散养着鹅群)

将脸向左转——眼前水天一色,宽阔的邵伯湖静静流淌。一艘小船满载着湖草,从远处缓缓划来,船尾犁开两条碧波。

湖滩上,散布着一片片鹅群,好似一颗颗洁白的珍珠,在绿草滩上滚动……

将脸向右转——高高的湖堤下,稻浪翻滚,绿树成荫,一座座村庄散布,小桥流水;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青砖黛瓦与周边景致浑然一体。好一幅美妙的乡间水彩画。

真格是:千年古镇名几许?老鹅最使其扬名。

3 阅读:1017

扬州人文历史档案

简介:介绍扬州人文档案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