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缘何失败?是秦王天命所归?还是王袍质量属实不好?

古今之事一壶酒 2024-01-19 09:14:12

燕国的历史超过了八百年,在战国七雄中,燕国的血统最为高贵,秦国占据着西北,而燕国却拥有着广阔的辽东,为什么,两个边缘化的国家却有着不同的命运?

燕国太子丹本与秦王嬴政是少年好友,公元前232年,太子丹来到秦国,满怀希望以为会得到当年旧友的关照,没想到秦王不但不予礼遇,还对他和燕国多加羞辱。年轻气盛的太子丹愤然回到燕国,准备复仇。

太子丹在机缘巧合之下遇见了侠士荆轲,太子丹对荆轲讲,现在秦国已经俘虏了韩王,一旦攻下赵国,燕国就危险了,燕国即使举全国之力,也无法与强秦抗衡。

只有派一名勇士,刺杀秦王,秦国内乱,其他国家才能夺回被秦国侵吞的土地。荆柯听后,想要拒绝,但太子丹长跪不起,荆轲只能暂且同意。

太子丹拜荆柯为上卿,每日陪荆轲宴饮玩乐,一次两人同骑千里马,荆柯无意对太子丹说,听说千里马的肝好吃,太子丹立即将马杀死,取肝献给荆柯。

两人喝酒时,荆轲又对太子丹称赞弹琴的姑娘手好美,太子丹竟立即斩下美人双手,盛在玉盘中奉上。荆柯被太子丹感动了。

荆柯为见到秦王,需要两个东西,一是秦国叛将桓齮的首级,二是燕国的山川地图,荆柯与桓齮聊到深夜,桓齮认为此举能为全家复仇,自刎而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就这样一手拿着人头,一手拿着地图义无反顾地向秦国走去。

咸阳宫中,荆轲手捧装着樊於期首级的匣子和燕国的地图,不卑不亢地走到了秦王近前,缓缓地展开地图,在图穷匕见的刹那间,荆轲一把抓住秦王的袖子,想要挟持秦王归还侵吞的那些土地。

但秦王一挣扎,袖子断裂,秦王趁机绕柱而跑,荆轲绕柱而追。就在危急时刻,秦王御医解下药箱冲着荆轲扔去。荆轲躲闪之间,秦王拔出了六尺长剑。秦王本就武力超群,荆轲拿着匕首显然不是对手,几个回合,就将荆轲左腿砍断,又连刺八剑,荆轲倚柱而亡。

一个英雄,一把短剑,跨过易水之寒,却承载着诛灭暴秦的希望。咸阳宫中,刺秦失败,身中八剑,倚柱而笑的凄凉,是无奈,更是无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王被荆轲刺杀事件彻底激怒了,并且有了灭燕的借口,他立即命令王翦进攻燕国,王翦判断燕军会以山势河流为依托,在易水以西进行阻击,便率领秦军主力迂回包抄。燕军同残赵势力赵嘉合军抗秦,却没想到秦军已绕到背后,毫无防备,在虎狼之师的猛烈攻击之下,立即土崩瓦解。

燕军残部回守蓟城,秦军趁胜直逼燕国都城蓟,燕王喜毫无战心,退守辽东,秦国依然苦苦相逼,燕王喜为了使秦王退兵,杀了自己的儿子太子丹求和,秦军才转头攻魏。

但燕国仅仅苟延残喘了三年,公元前223年,在秦国灭掉魏、楚两国之后,秦王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亡。

总结一下:燕国为什么灭亡呢?第一,燕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燕国是战国七雄中存在感最低的国家,身处蓟辽苦寒之地,由于天气寒冷,土地贫瘠,自然环境恶劣,导致农业生产落后,人口稀少,燕国国力十分疲弱。

第二,燕国被商周的封建礼教所束缚,燕王哙还效仿尧舜,将王位禅让给国相子之,导致燕国大乱,齐国趁乱差点灭掉燕国。

后来虽然燕昭王千金买马骨,招揽人才,成功复仇齐国,但是燕昭王一死,燕惠王听信谗言,罢免乐毅,导致燕国被齐国大败,至此燕国再次衰落。

燕王喜执政时,不顾自身实力,四处征伐,数次被赵国打败,损兵折将。荆轲刺秦即使成功,也只能使燕国暂缓灭亡而已,秦国统一中华已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第三,燕国没有施行真正的改革变法,无法通过改变生产关系迅速提升生产力,无法有效促进土地私有化,就无法促进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升,粮食产量也就无法得到飞跃,最终国力停滞不前。奴隶主贵族势力依旧树大根深,新兴地主阶级实力薄弱,人才流出,经济凋敝,难逃灭亡。

0 阅读:7

古今之事一壶酒

简介:倒上一壶酒,唠唠您最爱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