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官吏是怎样的工作的,下朝会不会比上朝更让人崩溃,带你走进清朝

我是小小刚 2023-05-07 11:28:34

有一句话很能激起古人的同情心,那就是“学富五车,富贵在天”。言下之意,不管你有多么的才华横溢,也不管你有多么的惊艳,但归根结底,你都要为皇室效力。

在古时候,能在朝做官,成为一方诸侯,那是平民百姓毕生所能达到的目标。可是,理想与实际的差距,却是很大的。入朝为官,并不是一帆风顺地过一辈子,而是要经历更多的磨难。

现在的上班族,对于996和007的工作方式,已经产生了很大的不满,一些年轻的人们,也对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之感,产生了一种缅怀之情。

事实上,无论哪个时代,总会有像陶渊明一样“躺平”的人。同样的,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无数的人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就算是在最腐朽的清代,也很少有人能像现在这样悠闲地打理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工作时间,甚至要比现在的办公室职员更忙。

首先,早朝这个问题对满清大臣们来说是最大的困扰。有了明末的前车之鉴,清初的皇族有了明末的前车之鉴,所以清初的皇族,每天都要上朝,议事。

在清朝初期,早上五点就要开始上朝。到了乾隆皇帝,由于世界和平,所以早上的朝会推迟到六点,推迟到一个钟头。哪怕是最懒散的同治,也只是把早朝推迟到八点钟之后,绝不会对外宣称自己今天不用上朝。在那一年,天下大乱,但他却一鼓作气,将上朝的时候,直接推到了早上四点钟。

清晨四点钟,太阳还未升起,这些官员便要与他们的直接上级,一起在皇宫里等候议事,当真是一种煎熬。更要命的是,这种会议还不是每周一次,几乎天天都有。

对于皇上来说,四点上早朝,三点起床就可以,有太监和宫女伺候,梳洗更衣,就能在御座上坐下。至于那些官员,那就不好说了。他们没有一个是居住在王宫之中的。不仅仅是这样,还有一些官员的府邸,距离王府极为遥远,要走上好长一段路。而且,也不是每一个达官贵人,都会有马车坐,也就只有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才会有这样的待遇。这使得大部分的下级官员都是在清晨二三点就起来,饿着肚子长途跋涉上朝。

如果是在隆冬时节,在凛冽的寒风中,这些军官就会蜷缩成一团,顶着漆黑而坑坑洼洼的道路,被上级狠狠教训一顿,那才是真正的凄惨。

据说,曾经有一位大臣,在夜晚看不到道路,失足跌入了护城河之中,没能见到皇帝陛下,就已经下了地狱。

当时的早朝制度,对于他们来说真是苦不堪言。

李白曾在《蜀道难》中写道:“蜀道之难,胜过上天,教人闻朱颜谢!”不管多难走的路,都会走到尽头。

而作为臣子,他们最忌惮的,就是自己的上级——皇上。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大臣们必须摸清皇上的心思,根据皇上的性格行事,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保证自己的财富。

可是,皇帝做什么事情,从来没有固定的标准。或许前朝的君王喜欢这么干,而这一代的君王却是这么干,或许昨日君王要在东方建一座摩天大楼,今日却要在西方建一座摩天大楼。有些事情,陛下虽然说得好听,但是心思,往往都是不一样的。

至于他们能不能猜到陛下的心思,给出一个让陛下满意的答案,那就要看他们的智慧和运气了。还有一点值得留意,那就是皇帝爱智者,但也怕智者。

可以从《三国演义》之中看出,杨修算准了曹操的心意,结果被曹操给宰了。前一秒还是得宠的官员,下一秒就有可能被流放或者砍掉脑袋。年羹尧大帅,乾隆对他很是赏识,很是推崇。又是雍正皇帝,将年羹尧革职,命其自杀。历尽艰辛入朝,提心吊胆,唯恐一言不合就死无葬身之地,这也是满清臣子们的悲哀之源。

明明到朝廷上班都是一种煎熬,那下朝后就万事大吉了吗?不是的。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演员,也适用于当官。

大清王朝那么大,人才那么多,光靠自己的才华是不够的。自然是要找个靠山,找个帮手,在朝堂上立足。

从古至今,君王都最痛恨的就是那些勾心斗角,勾心斗角的官员,可是这种情况,却又无可奈何。勾心斗角,贪污受贿,就好像田野上的杂草,燃烧不完,春天一过,就会长出新的来。人类是群居的生物,他们不能总是单打独斗。听戏,冬天赏雪,这些都是官员们宴请朋友的好理由。夜幕降临,一群政府首脑围成一圈,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吃东西,喝几坛酒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然,不管你怎么喝酒,你都要记住,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一顿饭吃完,一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任八千倒在床上休息了一会儿,身上的酒味也散了,又要上早朝了。

这样一天一天地重复着,怎么可能不疲倦,怎么可能还有精神和理智去为国为民。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些人有上进之心,也会被周遭的大势所影响,由原先的英姿勃发,变为一堆花天酒地,满腹肥肉的庸官和贪官。

从这一点上来说,封建时代的灭亡确实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1 阅读:12

我是小小刚

简介:我是小小刚,我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