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的销售是跟谁学的,古代的人们怎样做宣传才能卖出好东西呢,他的底牌太多了

我是小小刚 2023-05-10 10:46:57

序言

广告是商业运作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一件产品要想卖得好,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宣传效果。

不过,你要是懂点古史,就会知道,现在的许多宣传手段,都是古时候用的!

一、广告的产生与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只要有商人,就一定会有商业活动,中国第一个商业活动发生在商朝和周朝。

《楚辞·天问》里,有这样一句话,形容姜子牙在街上叫卖:“夫望楼下,鼓刀而鸣”,意思是姜子牙在街上不停地敲着一把刀,借着这把刀的声音,来招揽顾客。

可见,中国的商业活动在远古时期就已有了初步的雏形,商人使用的是最原始的商业手段,叫卖是最早期的商业活动形式。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按照商家集团的不同,将其运用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古人把商人叫做商贾(gè),实际上是两种商人群体的统称,即行商和坐贾。

商贾分别是两种行销模式。

商人就是把商品运送到城市,山村,城镇,就像今天的推销员一样,到各处去兜售;所谓“商贩”,就是指在一个地方摆个摊子,兜售商品,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商贩”差不多。

这就是为什么,商家分成了两类后,他们的宣传模式,就变得不一样了。

由于商人往来于大街小巷之间,其宣传手段也变得更为多样。

他们不但会用姜子牙那样的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而且还会用一些特别的符号来引起客人的兴趣,就好像是一个 logo。还有就是陈列在店门口,让人看着,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这样就能引起更多人的兴趣了,这也是他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宣传方式。

《晏子春秋》中有这样的说法:

“臣民可以用,但不能用,就像是门口挂着一颗牛头,里面却卖着一块肉一样。”

虽然这是对齐王劝说天下妇女不得穿戴男子服饰的描写,但亦可看出在春秋时期,把东西摆在外面,作宣传之用,其意义不亚于挂羊头卖狗。

但这样做很简单,也很简单,但也很麻烦,如果产品的卖相很难看,那就很难起到作用了。

所以,一种比较文化的宣传方式出现了,从秦汉到唐宋,都是用来遮掩的,就像现在的广告牌一样。

除了这些,他们还没有停止宣传,甚至还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

二、广告手段多样化,中国永远不会掉队

在中国的历史上,商品是非常繁荣的,这一点在商业活动中表现为多种形式的商业活动。

首先就是最基本的宣传方式,这个方式类似于如今的直播,但却是另外一种方式。

比如,“无可奈何,大降价,趁火打劫”、“如果廉价也是一种错误,那么我们将一次又一次地犯错”等,这些都是在古代,人们最常见的一种叫卖方法,它可以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方法,在古人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

明朝的《警世通言》中,有一则广告,说的是卖咸鸭蛋的。

“一桶一斤的本京瓜子;高邮的鸭子,半分一颗。”

这样的宣传,会不会有点类似于直播的宣传语?

若说明代的故事都是杜撰,没有可比性,但在一本清朝的历史著作《燕市货声》中,却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明、清两个时期的小商小贩们的叫卖行为。

这本书上记载着不少街头小贩的广告语,比如“玻璃面是什么?“酸来,还很辣!”,“津到了,融化了,桂花的元宵!”等。

这种古时候的叫卖声,虽然没有太多的文采,但是却很好理解,很容易被人记在心里,很容易就能引来顾客。

当然,这种宣传方式很简单,也很有效,但是对于那些有稳定店面,又有大型商铺的商家来说,还是需要打掩护,打广告的。

在现代社会,一听这两个词,第一反应就是坑蒙拐骗,但在古时候,却是一种宣传的手段。

其详细做法是在店铺门口挂上一根竹子,上面挂着标语或标语,以招徕顾客,所以也叫“望子”。

这种障眼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候,有些酒楼会在里面摆上一张桌子,让酒楼老板用这种障眼法来吸引客人。

按照《史记》上的说法,这个方法并不能算是伪装。“买一酒舍酤,而令文君当垆。”很显然,这是很多酒馆都用来做宣传的一种手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伪装的方式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酒楼,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宋代这个商业繁荣的国家,更是如此。

《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汴京繁华热闹的市井场景,足见宋代掩蔽手法的运用之广泛。

随着旗面的大量应用,也衍生出了一种新的宣传方法——旗面,这是一种在春秋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宣传方法,也是最早出现在酒馆之中。

《韩非子》中“宋人酤酒”一篇中提到了这一点,其中说:

“有一位宋人喝了一杯,态度平和,待客谨慎,将酒做得很好,插得很高,但却没有卖出去,因为酒是酸的。”

但是相对于商家本身的宣传来说,找明星来做宣传,其作用显然要大得多。

三、古代人就喜欢找代言和做宣传

在现在这个时代,艺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来自于他们的广告费,而实际上,他们的主播,也可以说是一种广告费。

至于古时候的商家是怎么邀请别人为自己做宣传的,在汉代郑玄的《郑笺》中有这样一句:“以小竹为笛,今为卖者所吹”,说明了现在的商家除了展示自己做宣传之外,还会邀请别人为自己做宣传。这是一种类似于叫卖的宣传手段,只不过比叫卖更有说服力,更有说服力,更有说服力。可是若是代言人是个明星,那么即便是什么都不会做,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前面说过,司马相如就是借着卓文君的名气,来招揽客人的,所以才会说出这样一句话:“卖一杯酒,让文君去喝。”

按照《史记》上的说法:

司马相如娶了卓文君之后,由于家里穷,只好开了一家酒楼。

起初这间店铺并没有什么大的起色,不过司马相如很聪明地借着卓文君为官之女的名头,将她安排在了这间店铺里,由她来主持店铺的内务。

大家得知是卓文君在外面招揽客人,纷纷前来拜访,让酒楼的生意大增。

在古时候,也有很多其他的宣传手段,例如:名人给商店写上自己的名字。《大明王朝》里,王羲之在严嵩给六必居写诗的时候,也是这么写的。

而且他们还可以做一个 logo,用一些特别的图案,来展示自己的商品,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的商品,同时也能起到防伪的作用。可以看出,古代人虽然在技术上不如现在,但在经营上,却丝毫不逊色于现代人类。

0 阅读:7

我是小小刚

简介:我是小小刚,我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