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钓鱼”何以发迹?千字上帝视角带你深度剖析解读“钓鱼”

先生坐何至于此 2024-03-05 07:32:23

近日以来,网络上的“钓鱼”之风愈发兴盛,令鄙人不禁感慨时过境迁,世风日下,遂有感而发,故作此文。

何为钓鱼?

钓鱼属于一种户外运动,目标是用渔具把鱼从水里钓上来,而且钓鱼不限制性别与年龄,大人小孩子都喜欢。钓鱼亲近大自然,陶冶情操。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当然,这是百度百科上的解释,与鄙人今天讲的并不一样。

今天鄙人所要探讨的网络“钓鱼”大致意义如下(之后的钓鱼我就不带双引号了):

“钓鱼”属于一种网上运动(虽然现实也不少),目标是用言论做派把“鱼”从生活和网络上钓上来,而且“钓鱼”有限制专门的方向,且令大多数人感到厌恶。“钓鱼”亲近渔翁们匮乏的内心世界,有伤风化。

以上便是钓鱼的大体意义了。若要鄙人举一些通俗易懂的话来促进解释也未尝不可:

钓鱼主要是把一些智力或意志力存在缺陷的人钓上来的行为。对智力有缺陷的人来说,钓鱼是误导他们;对意志力有缺陷的人来说,钓鱼是为了吸引他们骂自己以达成他们的小目标。

一次钓鱼可以只钓其中一种鱼,也可以广撒网两种都钓。

为了更好地剖析钓鱼现象大热的原因,鄙人本着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式,从几个方面浅入深出,一板一眼逐步展开探讨。首当其冲的,便是表层现象的渔夫方面。

那么,这些渔翁为什么这么喜欢钓鱼?深究其内心原因,我认为大致可能有以下几点:

一,他们是抖M。这类人纯属喜欢被骂,没有任何的其他意思,可以从被骂被虐中得到满足。他们可能是先天就这样,也可能存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后天养成。

二,他们想要赚流量,恰烂钱。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迅速走红,获得他人的追捧。这样的人数不胜数,各个平台都有数不尽的人,尤以知乎、贴吧、抖音和快手为多,虽然B站最近也有兴起之势,但我相信各位都能维护好最好的B站。该类最具体的例子便是家里蹲吧的谢东林。

父母不贤,军体拳!

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作为一个故事来说编的确实挺有趣的。

三,他们内心空虚。这类人平日不论是生活里抑或是网络上都鲜有人与他们交谈,然而他们也并不是守得住寂寞的人。为了拓宽自己的交际,他们可能因为自己之前的言行或是腼腆而不敢开口,但在网上求助求交流也显得自己很没面子,于是选择这种方式来请求互动,增进与他人的沟通。

与他们进行探讨之后,一般最后他们都会表现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与你握手言和甚至结为至交,不至于死磕到底。

四,享受卖弄智商的成就感。这类人明明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却故意正话反说,教给萌新小白一些错误的事情。当看到这些萌新小白被自己的言论带歪甚至信以为真、奉为圭臬之时,他们总不免要躲在屏幕后哈哈大笑,并自我欣赏一番。

五,恶心他人。

恶心人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恶心鱼饵,一类是恶心鱼。

恶心鱼饵的这类人就是口蜜腹剑,以退为进。表面上看去,你会觉得他们是某个人物的脑残粉,极力拥护他们的偶像。但其实他们背地里十分阴险,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给“偶像”抹黑。

当然,他们在外表上与普通的脑残粉极为相似,鱼目混珠难以分辨。这里鄙人给出一个妙招帮助你鉴别黑粉和脑残粉,那就是看他们肯不肯为所谓的偶像花钱。

恶心鱼这类人就是实实在在地要恶心你,恶心他们的目标受众。他们大多不回信息,就算回也是回一些轻飘飘的言论,可绝不是与你争论,就是要激怒你。

通过他们的作品你也许会被实实在在地恶心到,这是第一层;接着你可能会觉得他这是恰烂钱,进而喷他,这就来到了第二层;如果你喷的太过火,他们还会反手给你一个举报,把你关进小黑屋,只能生闷气,那便是第三层。

经历了这三层,你感到十分地恶心,还有口说不出,抑郁终日,他们恶心人的阴暗目的也就达到了。

六,寻找认同感。他们在发布钓鱼作品的同时当然不免被很多人所诟病指责。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想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渔夫群体。他们缺乏一个可以融入可以嘻嘻哈哈排遣生活苦闷的群体,渔夫群体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这个群体里你可以畅所欲言,随意抒发自己的情感,自由地发泄自己。它的优点显而易见:大家都是渔夫,不会把你说的话当真,还会变着法子来调侃你,甚至给出一些解决方法。

还有就是在群体中他们可以感受到家的感觉,和周某那种喜欢派出所的感觉大致是一个道理。同类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取暖。如果是为了麻痹自己的话,这也许算得上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做法。

七,硬抬杠。他们十分积极地与响应者互动和对线,甚至不惜恶语相向。这类人是最蠢的一类渔夫,因此不多作分析,懂的都懂。

以上七点,便是这些渔翁视角的内心想法,也是最表层的原因。

但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绝不仅仅是凭空产生的,背后一定是有其滋生的温床与土壤。

经济决定文化。这句话属实十分精辟。

可以说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钓鱼文化的发展。一开始的时候,钓鱼文化早在鄙人幼稚园至小学时便已兴起了。

当时的浏览器和门户网站真的是居多,不想当今这样单一。许许多多的渔翁早早就在那时崭露头角,开始了他们的钓鱼史。

然而当时的形势却不是很好,大抵是因为网络普及率较低的缘故。

并且,能上得起网的人一般也是打网游的油腻中年人、网瘾少年或是大老板,前者没时间理会钓鱼,后者则是活得很明白,鱼钩怎么都甩不到他们的身上。

因此当时许多钓鱼作品下面评论都很少,再一看有的都是超时空评论,隔了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不晓得号主还记不记得起他的登录密码。

直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普及率一步步飞速上升。各个APP与自媒体平台相继兴起,巨大的流量为钓鱼文化的兴起提供了可能。

首先是时效性。当今网速够快,随发随出,基本没有什么延迟,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这样的科技基础使得钓鱼保持时效性,不会产生过期的风险,导致热度没蹭上,一个人尴尬。

其次是广度性。此概念也可以称作病毒式传播,由于网络普及率所导致流量的提高导致钓鱼作品可以一传十,十传百,呈指数式地爆发增长。并且,由于各个软件之间的合作互通共享功能,导致作品甚至可以跨站传播,进一步拓宽传播范围。

最后便是影响力。一个钓鱼要成功,离不开对影响力的把控。两个巴掌拍不响,必须要有人来呼应这些渔翁,他们的钓鱼才算成功。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许多人因为生活、学习与工作上的压力变得暴躁易怒,见到什么样不公或不遂己愿的事便要上去插一嘴,评论评论,没有了当初多数老一辈人的那种沉稳。一个钓鱼作品往往会被他们不断地指责,转发,让更多的人转发,并且越骂越狠,将事态越闹越大,孰不知自己却已沦为这些渔翁的新一代鱼饵。

但是很奇妙的一点是,这些人里并没有杠精。因为杠精这种生物,只会挑对的来杠。他们工作的重点是打伪逻辑以期驳倒当事人,可钓鱼本来就是伪逻辑,因此他们只会对钓鱼者无从下手。

简而言之,他们没有可杠的地方。常人都能看出来的事,也就不需要杠精来做了。

总而言之,鄙人的想法就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人人都应该学会沉下心,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反省,不要做那条被钓上的鱼,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

人就应当向前看,并不去理会路边那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生命短暂,要学会珍惜。

0 阅读:0

先生坐何至于此

简介:工商管理专业,精通经济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