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热度恰烂钱:老铁们,它做得对吗?

先生坐何至于此 2024-03-05 07:33:38

时至今日,许多人们都觉醒起来,总在义愤填膺地指责他人蹭热度和恰烂钱,曾几何时,鄙人当然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但如今鄙人回想一下,这种想法真是十分可笑,可笑至极。

恰烂钱是错的,但蹭热度是对的。

为什么人们讨厌蹭热度恰烂钱?为什么人们又会蹭热度恰烂钱?该怎么蹭热度?

其他平台鄙人去得并不多,因此就拿B站的经历来举例。鄙人将会对这三个问题做一些主客观相统一的分析,有不同意见的欢迎在评论区提出,鄙人保证不控评不删评。

首先便是人们讨厌蹭热度恰烂钱的原因。作为一个曾经十分深恶痛绝这种蹭热度与恰烂钱的人,私以为鄙人应该多多少少沾点发言权。我想,大多数人应该也都有过那样一段愤青的经历,都有过杠精的时候。

也许你可能会反驳鄙人自己从来没有杠过,说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杠精。那么对于这个问题,鄙人会再开一篇专栏,聊聊自己对杠精的理解。要把杠精这个问题讲清楚,私以为至少也得两三千字往上。

回到人们讨厌的问题上,首当其冲的便是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你不配的心理”。

为什么这么说?

别家高创up甚至就是你本人辛辛苦苦累死累活做出了个什么精美作品,专业教程,硬核分析,搁这一个蹭热度作妖的低创视频就把你们的流量给干过去了,这现实吗?怎么就会有这么这种不劳而获的人发迹呢?不是说好了天道酬勤的吗?

必须肯定诸位,你们所抱有的都是正确的价值观。人当然就该努力奋斗,就该积极向上不走歪门邪道,这才是做人的基本。因此,恰烂钱绝对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典型的德不配位。

可如果这些指责的人自己都不努力去做好自己,那无非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了。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别人蹭热度和恰烂钱?至少单论蹭热度和恰烂钱这方面,别人可是实实在在地比你努力了呀!

虽说倡导天道酬勤,但这却不是做一个红人的基本。在这为什么蹭热度个问题里,大致会涉及四个方面。在这四个方面里,马太效应显得尤为突出。什么是马太效应?

对此,百度百科的解释是“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表面看起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但是实则它只不过是“平衡之道”的一极。”

放在B站上,怎么体现?

一个拥有许多粉丝的up或者主播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粉丝。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的粉丝点赞收藏转发投币都很多,他会很轻松地推到主页乃至是热搜,从而让你来了解他。

即使因为B站为你量身定制的智能算法没能成功地把他推到你的主页,你所接触一些up、主播,乃至你亲朋好友的QQ空间、微信、知乎、微博、贴吧这些东西都能转发抑或是科普给你。

因此你就了解到了这个主播。这个粉丝主播数越多,被推给你的可能性越大。反观那些小主播,被推给你的可能性就小。

并且人们大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当你已经认可的一件东西,你的主观立场很容易被这种观念所篡改,塑造,根深蒂固。

这东西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男神原来是黑长直,后来烫了个发,我初期觉得这发型不伦不类,好丑。由于他就在隔壁组,坐的很近,天天可以看见,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

我觉得他好帅。

当他的新发长出来把烫发的部分剃掉了,我又接受不了黑长直的他了。

因此,当你看了这个主播一段时间之后,短时间里你看其他同类型主播大抵都是挺难接受的。你会无意识地将两者拿来比较,分出个好坏。最后,你大概率会抛弃掉那个新来的,因为你长久以来的固有印象告诉你还是这个老的看的最顺眼。

也是,他拥有了那么庞大的粉丝数量,早就懂得粉丝们要些什么了。他能更贴切地满足粉丝们的需求,不论是视频、直播还是专栏。抛开专业能力,这些人的节目效果和分镜技巧、介绍方式都是其他人难以比拟的。所以,你更加会认可他们的实力。

由于现在自媒体极其兴盛,主播与up同质化是非常严重的。平台第一页的上半部分是最宝贵的推荐位,因为很少人会翻到第二页,甚至是连拉下去都不愿意做。如果你不蹭热度,拿什么跟他们比?

其二,作为一个用户,你每天花在B站的时间应该是随着年龄递减的,如果你对你的人生足够负责的话。大学以前,你只需要学习;到了大学,你不但要学习,还要实践;到了工作,你不但要学习、实践、发展你的人脉,还要成立你的家庭,养小孩。

如果你是单身贵族、同性恋、丁克主义抑或是与我一样是个不求上进的自闭患者那么尽可以当鄙人胡说八道,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但花在兴趣与休闲上的需求是无限的,作品更是如此。你电脑和手机上的软件已经够多了,花在它们身上的时间不少了。而如果你要踏入短视频网站或是社区,留给你的时间就不多了。有些人关注了许多up,但动态他是绝不可能一个个看完的,更不要说去找新的up了。

因此,这些高创up被埋没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并不是说你实力不够,而是没能看清局势,穷则思变。

第三,劣币驱逐良币。当有一些人发现蹭热度可以很好地帮助自己上首页上推荐乃至被目标群体主动搜出来之后,这些人便会变本加厉地蹭热度。

由于这些人蹭热度频率太高,以至于那些高创作者被埋得更深。而在这些高创作者与新入门的一些人中发觉自己累死累活不值得,还不如人家低创蹭个热度来得快,于是也选择加入了蹭热度的行列之中。于是乎,B站就变味了。许多快手与抖音、甚至是B站的人(虽然不想这么表达,但B站的用户有些确实似鄙人一般都不太理智),就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被这些土味带偏。

最好的例子便是那个“正道的光”。

一切都起源于那个摆拍视频。一个着装清凉的黑长直女子与人攀谈之时见到一位盲奶奶前进的路旁(就是路旁)有个水坑,便穿着高跟鞋一路小跑过去躺在了水坑里。此时,老奶奶也奇迹般地突然转过身朝着石阶上走,一脚踩在她的身上,虽然还有一脚也结结实实地踩在了水里。

随着音乐响起,几行字也出现在了视频里。老铁们,我做得对吗?支持正能量。

这个短视频可以说是十分奇葩。第一,女子能预判老奶奶的走位并作出反应;第二,你要铺路还铺得不到位,让人家一脚踩水里;第三,你直接背上不就好了,何必要趴污水里让别人踩自己?

但正是这三个原因,特别是最后一个原因,造成了它大火的局面。

然后不管是抖音快手还是B站,一群人便加上自己的创意翻拍这个视频,狠狠地榨干这个视频的剩余价值,成功埋没了更多高创up主,让更多的人被“正道的光”所洗脑。

于是乎,B站也变味了。只是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而已。嘲讽的视频是恶搞讽刺蹭热度,其实原版也是。但变味的根源,还是在于用户。用户爱看什么,什么上热搜、首页、推荐。其实,变味的是用户,不是B站。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不要看他说了什么,不要翻他的聊天记录。把他的手机拿过来,打开他的B站、贴吧、知乎、抖音、快手以及浏览器记录,然后随手打几个字试一试他的输入法能出来什么东西,那就是这个人大概的真实面貌了。

你也许要喷这些翻拍的蹭热度恰烂钱,但你也不想想,如果他没有这么做,你怎么能在他的评论下方与他展开一番唇枪舌战?你怕是连他的骨灰都见不到吧?

第四,这涉及到有些难以理解的一个话题,便是价值观。

你自己的价值观是谁给你的?

众所周知,一个空桶里更容易装入东西。当你尚且对这个社会认知甚少时,别人告诉你是啥你大概率就会相信是啥。如果你想驳斥鄙人该观点,那么你大概率已经承认自己就是这样了。之所以你不会相信别人的观点,是因为有些人已经提前给你放入一个观点了,这也和鄙人前面所讲的一致。是前一个人先告诉了你,你信了,所以你不信后一个人。

这就是为什么说实践出真知,你不经历这些东西你就是一个任人乱丢垃圾的空桶。就连历史也是主观的,因为记录的人总不免夹带自己的价值观,虽然他们可能没意识到。

在这里鄙人诚推一部纪录片,《短路的大脑》,B站就可以看得到。

但有些人丢的是梦想,是美好的观点,是正确的价值观,一点没错。但他们自己却不干这样的事。毕竟,这个社会竞争很激烈,他们之所以要倡导你们这么做,就是为了噶韭菜的同时不让你们成为他们的绊脚石。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耶?

因此,他们在告诫你天道酬勤的同时自己疯狂地蹭热度恰烂钱。毕竟这种门槛低来钱快的东西,对于用户有限的时间来说,多一个参与者他们就少分一杯羹。

综上所述,蹭热度其实还算是蛮必要的。诸位一定要把蹭热度和恰烂钱区分开来,热度可以蹭,但烂钱不能恰。

蹭热度,只是为了让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高创作品得到推广,发光发热。世界很残酷,要想和平就得以暴制暴,只有硬实力才有发言权。否则,抱着理想主义的想法,中国在20世纪也不用开发核弹了,即使中国一点对外侵略的意思也没有。

那么就是如何蹭热度了。

要想热度蹭的好,就得时刻关注当今的热点内容,尤其是各大平台与社区的热搜。

为什么这么说?

每个人发表的作品就像是开店,有许多种地段可以开。你可以选择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开一家店。在这种地方没人开店,竞争少,来了就是客,都是目标十分清晰的客群受众。

但这也注定了你的流量与粉丝必定上不去,除非你能够把作品卖出花来,深入浅出地表达,有趣地表达,让更广大的客户能够接受。

也许很多人就会联想到最近大火的罗翔老师,厚大法考的那个。可惜,不是谁都有他那样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表达功力。

再说了,人家从来就没想过要火,是被捧起来的。比起许多挤破头刻意要让自己火的,他成功得太多了。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繁华地带开。

但大家也不是傻子,为什么人们不去少的地方开?因为没流量。要是有了流量,一定会有人往这边挤。不挤那不是因为别人没想到,而是风险高,不要把自己想得太聪明。为什么不去人多的地方开?因为店太多,同质化的流量会被大量分割,同样是因为马太效应。

你去外地旅游,对这里一无所知。因此,如何选择店家基本取决于排队有多长以及网站上的口碑。

其实网上的口碑和排队又是一个道理了。开得久开得好有特色的店家本来受众就多,好评就多,评论就多。看到这么多的评论量和好评,许多人不禁也来尝试,留下了更多的评论和好评。

因此,马太效应再次发光发热。

但在网上,你不需要花费那么高的开店成本。你可以学一些视频剪辑和拍摄技术,文案技术,在各个平台社区都留下你的作品,前提你对这些社区都没有足够的了解。

因为你的一个不符合人设的作品都会影响到你在这个地方后续的发展,要长期恰这个平台的烂钱,必须保持人设一致。如果不这么做,大概率你的粉丝会感觉你欺骗了他们的感情,从而开始大规模掉粉。

当然,如果你只想做好一个平台,且处于发展初期,跨平台蹭热度雨露均沾未尝不可。

很显然,如果一个作者想要火,最必要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作品质量。

你必须要维护得住自己的粉丝。粉丝也不是傻子,看着你长期出产蹭热度恰烂钱低创的内容也会觉得恶心反感从而取关。蹭热度只是引流的手段而并非固流的手段。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蹭热度就是水槽的水龙头,作品质量就是水槽的塞子面积,水槽的体积就是作者的格局。

有了质量,你就要开始思考引流的问题。尽可能地多加几个水龙头,同一个水龙头拧得更大一点。

你在拧水龙头时不可避免地要应对马太效应。对于马太效应这种东西,我们要发扬辩证否定的观点,扬长避短,适当运用它的正面影响,避开负面影响。

那究竟该怎么实操?

首先是避开。你不要但想着提高作品质量就得了,想想该怎么不要和那些头部作者正面交锋,那只会尸骨无存。你得开创一点新的东西出来,自己去发掘去思考,犹如影流之主、黑人抬棺、正道的光。我相信这些原作者都是有自己的思考的,这也是提高热度的第一个最好的方法。

但它也有门槛,那就是你的想象力。

接着,有一句话非常经典。

既然上不了热评,那就上热评的热评。

头部作者发布了高创作品,你尽可能在赞美的同时总结它视频的内容乃至是附带一些有思考的东西去抢热评。

抢不到热评,你就在它的热评下面抢它热评的热评。

抢热评部分到这里就结束了。

之后,根据社会热点,B站热点,各大平台与榜单的热搜,出模仿视频。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很多粉丝数量庞大的高创作者也会做这种事继续扩大他们的粉丝数,增加他们的流量。

除了模仿视频外,你还可以根据这些视频做一些鬼畜,鬼畜里有着关于这件事的解读和思考,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观点。在鬼畜里,你可以加一些关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下去,如果你有的话,但尽量不要用术语。

最后,如果你真的非常非常想要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买水军刷流量,尽量把自己的作品刷进首页(刷进热搜就算了,不现实)。

如果这会让你鄙视功利的自己,那么你可以蹭完热度恰完流量功成名就之后把这些水军粉丝全部删除,这样也不失一种更为合理的方法。既能引来流量,又能符合自己天道酬勤的价值观,何乐而不为?

0 阅读:0

先生坐何至于此

简介:工商管理专业,精通经济学、心理学